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26 20:26:43
據湖北省政府2018年6月印發的《湖北省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方案》,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公里至15公里范圍內的化工企業“關改搬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祥云股份的園區距離長江不足1公里,而且其主要市場在海外,對水運的依賴性較強。
每經記者|吳治邦 每經編輯|張海妮
2019年4月26日,祥云股份前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治邦 攝
作為一家化肥行業的公司,湖北祥云(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云股份)在環保方面是否存在瑕疵頗受市場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招股書(申報稿)中披露的環保及產品質量處罰事項就多達十幾項。2015年,祥云股份還成為環境保護部(現為生態環境部)發布“12369”環保舉報熱線2014年9月群眾舉報的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7月生態環境部審議通過長江大保護未來3年的綱領性文件《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湖北省則提出,2020年底和2025年底前分別完成長江沿江1公里和1公里~15公里內的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含關閉、改造、搬遷或轉產)”。而祥云股份的園區距離長江不足1公里,同時其主要市場在海外,對水運的依賴性較強。
在招股書(申報稿)中,祥云股份披露了公司及子公司受到的行政處罰事項。
2015年11月10日,公司16萬噸/年硫鐵礦制酸車間發生污染事故,因排放二氧化硫氣體危害周邊村民健康而被武穴市環保局處以4萬元罰款;2016年9月15日,公司因復混肥料總養分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被保康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處以4000元的罰款。公司子公司山東正道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正道)更是頻頻被通報處罰。2015~2018年,山東正道被曹縣公安消防大隊、曹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曹縣環境保護局、曹縣國家稅務局稽查局、菏澤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執法機構多次處罰。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了一些招股書(申報稿)未披露的內容:2015年環保部(現為生態環境部)發布“12369”環保舉報熱線2014年9月群眾舉報案件處理情況,關于工業廢氣污染的舉報被作為典型案例向全國發布。山東正道也名列2017年環保部(現為生態環境部)強化督察出問題和“散亂污”問題督辦企業名單。
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國家正在推進長江大保護政策,祥云股份緊靠長江邊,化工企業長江1公里內的生產都會受到影響。”
這一擔憂并非沒有緣由。
“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是過去3年的主題。其中,面對“化工圍江”,2016年以來,國家提出嚴禁在距離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1公里范圍內新增化工企業。而據湖北省政府2018年6月印發的《湖北省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方案》,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公里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公里至15公里范圍內的化工企業“關改搬轉”。
事實上,祥云股份的廠區與長江的距離在“1公里紅線”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祥云股份后門外就是長江。公司董秘稱,對于外界猜測的公司未來可能搬遷的問題,當地政府要求公司“就地改造”。
2019年4月26日,祥云股份廠區面向長江的一面,當地人稱祥云股份的產品通過水運出口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治邦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了日期為2017年10月10日的《翟懷保與湖北祥云(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環境污染責任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法院認定祥云股份侵占了武穴市大法寺鎮西畈村翟懷保的承包地,并在原告承包的魚池、耕地上傾倒工業廢渣磷石膏,造成原告翟懷保承包的37畝魚池和10.2畝耕地被污染,祥云股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祥云股份的侵權行為致使翟懷保的47.2畝承包地無法經營使用,應當依法承擔使被其污染的生態環境修復的責任,并賠償原告承包地受到污染損害至恢復原狀期間的經營損失。
法院認為祥云股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限祥云股份在判決生效之日起一個月內將傾倒在原告翟懷保47.2畝責任地的工業廢渣磷石膏、砂土清運完畢,并恢復該地塊原狀,并且支付100多萬元的賠償。
經調解,最終,祥云股份補償翟懷保各種損失合計超過100萬元。
在上述環境污染責任糾紛案中,法院還查明武穴市國土資源局曾將祥云股份違法用地案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處理。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師向記者表示:“這種情況要看當初是否被刑事立案,如果被公安機關刑事立案了,要看目前有無撤案。”
對此,公司回應稱:“由于該案件已經終結且公司依據判決書的要求支付了相關補償,該案件不會再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因此未在招股書(申報稿)中進行披露,不屬于重要遺漏。”
或許是基于生產及使用過程中環保及安全方面的考量,祥云股份所處行業被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列為“使用量零增長行業”。2015年,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指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科學施肥管理和技術體系,科學施肥水平明顯提升。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將化肥使用量年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從財務數據看,祥云股份2018年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35億元,同比增長14.73%;公司凈利潤為1.93億元,基本與2017年持平;毛利率則從2017年的19.63%下滑至2018年的16.45%。
公司在2018年年報中也承認,由于市場趨于飽和及國家對化肥使用政策的影響,主要化肥產品需求增長緩慢,增長乏力;同時,隨著國家收緊環保政策,拉動其主要原料價格增長,磷復肥行業在化肥用量零增長戰略深入實施、環保標準和要求越來越高、產能過剩矛盾仍然突出、國際產能井噴競爭加劇等背景下,面臨了較大的下行壓力。
上述行動方案進一步指出,通過合理利用有機養分資源,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實現有機無機相結合,提升耕地基礎地力,用耕地內在養分替代外來化肥養分投入。
事實上,業內已經有了動作,新洋豐(000902,SZ)、芭田股份(002170,SZ)、湖北鄂中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在實施有機肥的布局。然而,從祥云股份財務數據來看,公司的主要營業收入還是來源于磷酸一銨,報告期內(2015~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占比一直在50%以上。
湖北某化肥行業的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關化肥企業)不轉型生態有機肥,生物肥、高端肥都是過剩產能。”不過,從祥云股份的銷售情況來看,其有更大一部分是面向出口,或有助于緩解壓力。
相關鏈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