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14 13:45:06
每經記者 滑昂 每經編輯 梁梟
四月第二周結束前,沖刺科創板的企業隊伍再次擴大。
4月12日,上交所新受理7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其中包括一家名為北京諾康達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康達)的CRO企業,這也是繼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迪西)之后第二家沖刺科創板的CRO企業。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合同研究組織,是醫藥研發外包服務機構或醫藥研發外包服務行業的簡稱。近年來,國內CRO行業發展迅速,天風證券相關研報顯示,未來中國CRO市場有望保持20.4%左右的快速增長。
據諾康達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公司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052萬股(未考慮公司A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或不超過2359.8萬股(若全額行使公司A股發行超額配售選擇權),募資4.37億元用于藥學研究平臺建設、臨床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兩個項目。
諾康達在其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表示,公司前身諾康達有限成立于2013年,而公司目前是一家國內領先的、專注于藥物制劑研究的藥學研發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輔料創新的藥物輸送系統平臺研究。
2016年~2018年,諾康達分別實現營收2203.02萬元、7489.49萬元和1.85億元。同期公司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601.69萬元、3504.28萬元和7757.77萬元,業績增長迅速。
在公司業務層面,諾康達表示,其藥學研發業務分為兩類,一是技術研發外包服務,與公司主要競爭對手華威醫藥和新領先的CRO業務模式相同。二是自主研發業務,該部分未來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收入,如進行技術轉讓,或踐行MAH制度(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委托第三方生產、銷售等。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諾康達的自主研發產品還處于持續投入階段,尚未形成收入。
諾康達在其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列舉了兩家CRO同業競爭對手華威醫藥和新領先,前者2017年營收為1.31億元,后者2018年營收為1.88億元。而第一家沖刺科創板的CRO企業美迪西,其體量較諾康達也相差不大,2018年美迪西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3.24億元、6056.12萬元。
兩家公司究竟誰能搶占科創板先機,成為科創板CRO第一股,也是投資者們關注的話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