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9 14:19:03
3月26日,日本大阪警方以未經許可私自向中國人出售冠以“神藥”之名的處方藥為由,將日本醫藥企業SKPC的社長巖本新二(50歲)等人逮捕送交檢方。在他身后,大阪警方挖出了一個向中國人倒賣日本處方藥的團伙。這個組織通過層層轉手,最終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高價出售日本藥品。
每經編輯 鄭直
還記得幾年前,中國游客在日本的“爆買”風潮么?
除了化妝品、馬桶蓋等產品外,一些中國游客還跑到日本各大藥房收購藥品,一時讓日本人驚嘆又困惑。
讀賣新聞相關報道
后來,人們發現,很多游客、留學生買來的日本藥品(其中很多是通過假證明買來的處方藥)并不是拿來自用的。他們只要一轉手,就能以幾倍的高價賣給渴求“日本神藥”的國內消費者。
微商的朋友圈廣告,以及網絡上各種“種草”宣傳帖,也為這股“神藥”的風潮推波助瀾。
不過,姑且不論這些日本藥品是否真的有效,從代購手里購買的藥品,除了要防范假冒產品外,還必須注意法律風險:
和其他任何國家一樣,在日本,私自出售處方藥品屬于違法行為。
3月26日,日本大阪警方以未經許可私自向中國人出售冠以“神藥”之名的處方藥為由,將日本醫藥企業SKPC的社長巖本新二(50歲)等人逮捕送交檢方。
在他身后,大阪警方挖出了一個向中國人倒賣日本處方藥的團伙。這個組織通過層層轉手,最終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高價出售日本藥品。
據日本共同社援引相關辦案人員消息,3月26日,大阪府警方生活環境課以涉嫌違反《醫藥品醫療器械法》(無證銷售)為由,將醫藥品批發企業“SKPC”和“美健販賣”的資料移送檢方。
大阪地方檢察廳同一天對SKPC社長巖本新二(50歲)提起“略式起訴”。對于同樣被逮捕的美健販賣社長增谷健一(60歲),檢方決定不起訴。大阪地方檢察廳并未透露具體原因。
報道稱,上述2位社長涉嫌在未獲得對個人銷售許可的情況下將醫藥品銷售給中國人。
2018年5月,有人向警方舉報,有中國留學生組成的秘密團伙在私下倒賣處方藥。經警方調查,涉案中國留學生的藥品均來自埼玉縣草加市一家叫“美健販賣”的藥品批發公司。大阪府警方當月逮捕了9名涉嫌以銷售為目的持有處方藥的中國留學生,以及美健販賣的社長增谷健一。
警方迄今已經對超過100處相關地點進行了入室搜查,查獲了糖尿病治療藥、膏藥貼等醫藥品,并對該團伙組織情況展開了調查分析。
增谷健一涉嫌將處方藥等550件醫藥品以3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2萬元)的價格擅自銷售給家住東京都江戶川區的1名中國人。而有兩名被捕的中國人涉嫌合謀將治療糖尿病的處方藥以1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400元)的價格賣給了大阪府的中國留學生。
一名涉案的孫姓中國人向警方承認了嫌疑。
據共同社報道,美健販賣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的10個月間,銷售額約1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642萬元)。
警方認為,美健販賣通過旗下的批發公司倒賣給中國人走私團伙,從中獲利。據辦案人員透露,該批發公司負責發貨,而中國留學生組成的走私團伙則負責在網上攬客和銷售。
警方還發現了這個團伙在中國各大社交平臺的賬號,內容以藥品銷售為主。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美健販賣公司在這個倒賣網絡中的上線,則是被檢方起訴的SKPC公司,美健販賣社長增谷健一在SKPC公司拿銷售提成。
警方認為,SKPC社長巖本新二以及該公司職員鈴木達也涉嫌在2018年8月至9月左右,將總計5040片膏藥貼以6萬日元價格賣給了中國人。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根據日本《醫藥品醫療器械法》規定,銷售醫藥品和醫療器械必須獲得當地政府頒發的許可和執照,“無許可販賣處方藥”將被處以7年以下監禁或500萬日元以下罰款。
由于這項法律的嚴格規定,在日本代購處方藥,并不像代購衣服、化妝品這么簡單。參與倒賣處方藥的團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鋌而走險”,所以“成本”絕不會低。
因此,在國內的網絡上,不乏有人以假冒的日本藥品蒙騙過關。萬一買到假藥,有可能因為停止原來服用的藥物而延誤病情,后果將不堪設想。即使處方藥品是真藥,也會因為每個人不同病情、體質產生不同的藥效,必須嚴格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另一方面,日本的這些藥品在中國網絡上被宣傳為“神藥”,十分暢銷。但根據日本媒體統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龍角散、風濕膏藥貼、小兒退燒貼、緩解眼疲勞的冰貼、排汗貼這些在日本非常普通廉價且功能單一的藥品,在中國卻往往被夸大用途。
比如,大阪府警方這次抓獲的這個倒賣團伙,就曾把普通的風濕膏藥貼宣傳為可以治療糖尿病的“神藥”,完全罔顧事實。
不過,巨大的利潤使得很多人不惜以身試法。日本媒體報道稱,從日本藥商那里采購日本藥品的中國人,很多是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一般受雇于中國電商平臺上的“海外代購店”店主,回國時將私下采購的日本藥品帶回中國交給雇主,并獲得報酬,而雇主再以翻倍的價格在電商平臺上銷售。
僅在最近兩年,就發生了多起中國人在日本違法倒賣處方藥被逮捕的新聞。
2018年5月,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也發過相關聲明,提醒中國公民警惕違法交易處方藥風險,切勿因貪圖小利而觸犯日本法律。
中國消費者對日本藥品的熱情,當然也被日本藥企看在心上。
在天貓國際開設官方旗艦店的小林制藥,就是對中國市場格外用心的日企代表。在網絡上曾經流傳過的“12種日本神藥”名單中,該公司的“安美露”、“命之母A”等5種藥品“入圍”。
小林2018年報預告顯示,2018財年該公司訪日游客業務的營業收入預計為107億日元,比2017年財年增加逾4成。海外以及訪日游客帶來的銷售額已經達到總營收的21%。
小林制藥社長小林章浩表示,“希望能在廣闊的中國市場銷售藥品,擴大海外業務的占比。”
除了企業的努力之外,日本的制藥行業也在整合全行業資源,進軍中國市場。日本家庭藥協會不僅幫助旗下企業做好微信公眾號、中文客服翻譯等工作,更是在2016年組織了10家日本藥企到福建省向中國大陸游客開設展會。
圖片來源:小林制藥官網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日本藥企的跨境銷售面臨著兩個難題:一來很多藥品對溫度、濕度要求很高,需要全程冷鏈運輸的物流基礎;二是一些處方藥要在中國取得銷售資格,需要等待很長時間。
對此,日企的對策是收購中國當地的藥廠,早日實現“地產地銷”。
早在2012年,小林制藥就在安徽建立了該公司最大的海外工廠,主要生產退熱貼和暖寶寶等小林制藥的主力產品。此后在2016年,小林制藥在這個廠址的附近又新建了中藥原料工廠。
2018年3月29日,小林制藥收購江蘇中丹制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正式進軍中國制藥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