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6 23:40:50
在A股市場上,工業大麻徹底火了。相關上市公司中,一半抱的“大腿”,都是漢麻投資集團或其下屬公司。而要討論這家公司,則繞不開靈魂人物,被稱為“大麻二酚之父”的漢麻投資集團董事長譚昕。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編輯 文多
譚昕圖片來源:微博@譚昕CBD之父
2018年下半年,可口可樂公司透露出了它們在開發大麻二酚(CBD)飲料的計劃。此事還是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
但這些報道中,幾乎都沒有提到一件事,2016年,一款叫作SUTIWA(薩緹瓦)的飲料早已在國內上市,飲料中含有工業大麻果實提取物中的酚類物質等。
薩緹瓦飲料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只是如今,無論是天貓或京東,卻搜不到這款產品。
但在A股市場上,工業大麻卻徹底火了。板塊內的公司甚至曾出現全部漲停的局面。而這些上市公司中,一半抱的“大腿”,都是漢麻投資集團或其下屬公司。
討論這家公司,則繞不開靈魂人物,被稱為“大麻二酚之父”的漢麻投資集團董事長譚昕。
你想象中的國內工業大麻教父級人物是什么樣子,帶著哥倫比亞味兒,還是尖沙咀味?一見譚昕其人,能全部顛覆給你看。
那么多上市公司“選擇與漢麻集團合作,也是因為能投資的標的太少了”。
這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譚昕說的頭幾句話之一。
截至目前,有多達6家上市公司均與漢麻投資集團或相關公司有業務合作或股權合作。其中云南漢素——由漢麻集團持股74.45%,最被上市公司青睞。
成為資本市場寵兒,但譚昕卻很清醒,讓人有點意外。但如果繼續了解他,更多真正的意外隨之而出。
他的微博名是“譚昕CBD之父”,但微博內容,卻意外的如此“簡單粗暴”。
圖片來源:微博@譚昕CBD之父截圖
隔三差五,發一個鏈接一個標題,配一張圖一個二維碼,說的全是工業大麻——或者叫火麻。
尷尬的是,這些簡單粗暴的微博評論稀缺,點贊個位數。
你以為他是個大老粗,不不不,譚昕1970年5月出生于湖南湘鄉,父親是駐外大使。
甚至于他自己還填詞:“胸伏百萬風骨漢,鋒芒所致,指點十八般。”這不是現代的那些歌詞,詞牌叫“蘇幕遮”,最出名那首是“碧云天,黃葉地”。他填的這首,平仄是否和律,各位可以研究下。
而譚昕發給我們的照片,是一身正裝,眼鏡背后流露著溫文爾雅,絕沒有任何一處與粗字搭得上邊。
如同中國不少商人,譚昕的少年時代,是在軍營度過的。
資料顯示,譚昕16歲時一人闖去報考空軍,經過幾個月的培訓,正值青春期發育的他身高猛增,不符合飛行員的要求,無奈的他轉到了北京軍區成為了一名通訊兵。
順著漢麻投資集團的股東往上追溯,直達一位今年41歲的自然人張可。
股權穿透圖上,張可高高在上,他的“買賣”從資產管理公司到房屋開發公司,從建筑工程公司到藥房公司都有涉獵,以及體育文化公司。
但張可與譚昕的關系,無須穿透,就是好朋友。
2015年,一拍即合的兩人創辦了漢麻投資集團及旗下系列子公司,建立了從種植、萃取、生物制藥到全球銷售的工業大麻全產業鏈。
退伍、赴美、回國,在兜轉一圈后,譚昕輾轉任職于云南昆華工貿總公司。之后,譚昕開始關注工業大麻。查閱諸多資料后,他發現工業大麻除了纖維可利用,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工業大麻產業覆蓋了14個行業,1000個有生命力的產品。”如今,更加了解工業大麻的譚昕,向記者介紹道。
這才有了他與張可的合作。
被員工叫作“政委”的他,隨后帶著團隊取得了很多基石性質的成果。
比如,集團旗下子公司云南漢素取得了中國第一張合法的工業大麻花葉提取牌照,在云南建立國內首個工業大麻生物萃取分離基地。
據譚昕介紹,黑龍江對外公布2018年26萬畝纖維麻,每畝收入在1600元左右,纖維麻每畝莖干產量500公斤,利潤500元左右。
而工業大麻利潤最高的部分是花葉萃取大麻二酚,譚昕對這塊兒很了解,他說云南省工業大麻花葉種植,每畝收入在1800元~2100元。
此外,漢麻投資集團與哈爾濱醫科大學開展了全方面合作,在北京和云南建立了工業大麻研究院士工作站。
譚昕還收到了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的一份評價:“他能破千百年偏見,做大麻制藥這份產業,很有魄力。正所謂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但正如上文所說,2016年前至今,譚昕就開始在自己的微博上推薦工業大麻,但評論與點贊也一直就是個位數,如果再聯想到那款薩緹瓦飲料的經歷,可以說,工業大麻在這么長的時間里,依然并不被社會普遍關注。
譚昕當初看好的工業大麻藥用價值,如今在多數醫生口中更是“沒聽說過”、“是不是還在研究階段”、“我們臨床從沒用過”。
當然,2019年一開年,這個情形有點了一些變化。可能當年推出薩緹瓦時,譚昕并沒有想到,大眾對工業大麻認知的改變,是從股票市場開始。逐利的資本不會停,那總會有只豬站上風口,或者是一片大麻葉。
譚昕按照傳統行業公司的思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中國(作為)生產大國的成本優勢已受到影響,企業轉型、平穩差異化升級是出路。
那怎么升級?向哪兒轉型?
如此,譚昕就不難理解他們與自己的合作:工業大麻不光可以擁有中國巨大的市場,添加了工業大麻素的快消品也可以在發達國家暢銷。所以,不同上市公司根據原有產業選擇和漢麻集團的不同環節合作,找尋新的利潤增長點。
當然他很明白,具體到選擇與漢麻集團合作,也是因為能投資的標的太少了。
無論如何,這波爆發,想必譚昕是樂見的,“資本爆發先來臨了,行業爆發一定在資本之后”。
當前的熱鬧,并沒有讓他忘掉一直以來的擔憂。
譚昕這次面對記者時,僅僅從行業角度說道:如果能從政府層面高度認知,政策法規能快速與世界接軌,工業大麻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快消品類,而且“工業大麻是一個亟待開發的醫學寶藏”。
在2017年時,他還曾有這么一段表述,也許更好懂:“我們現在的產業政策已經落后了,如果不往前趕,那么世界就會來掏我們的錢包。”
(文尾聲明:工業大麻仍是一柄雙刃劍,對其“松綁”依然是一件風險和收益共存的事情,尚需要更為嚴謹的論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