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2-12 17:55:11
日前,光大銀行回復了證監會對其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申請文件的反饋意見。關于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光大銀行說明了該行的內控組織架構、內控制度建設情況和具體的內控措施,并稱其2015~2017年的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結論均為“不存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
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實習記者 張卓青 每經編輯 廖丹
圖片來源:資料圖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近日,光大銀行(601818)回復了證監會對其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申請文件的反饋意見。
在2017年2月,光大銀行曾發布公告稱計劃在境內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億股的優先股,募集金額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募集資金將用于補充該行的其他一級資本,后獲得銀保監會核準發行不超過3.5億股,募資金額不超過350億元人民幣。
而在證監會出具的反饋意見中,重要問題涉及該行及其境內分支機構、三家境內控股子公司在報告期內共受到163筆行政處罰,累計罰沒5089.77萬元,證監會問詢該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要求其補充說明本次發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所需資金規模的測算依據和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情況等。
在對證監會的回復中,光大銀行稱,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該行及其境內分支機構、四家境內控股子公司被境內監管部門處以行政處罰共185筆,涉及罰款金額約6171.2萬元,沒收違法所得金額約666.74萬元,其中單筆罰單罰款金額超過100萬元的有10筆,累計罰沒3241.8萬元。
光大銀行行在回復中說明了這10筆罰單的具體情況以及后續的整改措施,其保薦機構以及律師認為行政處罰涉及的罰沒金額占該行凈資產和總資產的比例較小,且不涉及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經營許可證等嚴重的處罰種類。
關于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光大銀行說明了該行的內控組織架構、內控制度建設情況和具體的內控措施,并稱其2015~2017年的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結論均為“不存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
光大銀行還在回復中說明了本次發行補充其他一級資本所需資金規模的測算依據,因為該行曾在2017年3月發行了300億可轉債,所以提供了未來三年在可轉債不轉股和可轉債50%轉股兩種情形下的測算結果,結果顯示在兩種假設情況下,到2021年底該行的一級資本缺口將分別達到522億元和398億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會下降到8.71%和9.02%,光大銀行認為其350億元的募資規模與其業務發展需求,資本缺口相匹配。
除此之外,光大銀行蘇州姑蘇支行作為被告涉及一宗合計標的金額為3.15億元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目前正處于二審審理過程中,其保薦機構和律師認為該訴訟合計標的金額占該行去年9月末凈資產和總資產的比例均較低,訴訟不會對該行持續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據了解,此前光大銀行曾完成兩輪優先股發行,募資金額分別達到200億元和100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光大銀行2018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該行并表后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89%和9.84%,較上年年末均有所下降。
光大銀行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02.44億元(集團口徑,下同),同比增長20.03%,凈利潤336.59億元,同比增幅為6.70%。截至2018年末,資產總額為4.3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59%,不良貸款率為1.59%,與上年末持平。
封面圖片來源:資料圖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