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2 23:47:07
經過一年多努力,通過對村民進行上崗培訓,因地制宜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發展,魚咀村舊貌換新顏,貧困戶的狀態得到改善。與此同時,碧桂園探索出一條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道路。
每經記者|魏瓊
▲魚咀村黨建中心
“只有我自己過得好,那不是真的好,希望大家都能好”,談到此處,廖志其情緒有些許激動。
從事冬瓜收購生意19年之久,常年奔波在海南、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省份,廖志其深知在外拼搏的不易,天災人禍讓廖志其數度蒙受巨大損失;同時,在外漂泊、心無所依,鄉愁時常籠罩著廖志其。
52歲的廖志其生于廣東清遠浛洸鎮魚咀村,村子地處小北江邊,受山洪及河水上漲影響,轄區部份區域三分之二耕地連年水浸、耕作條件不好、多半耕地有種無收。青壯勞力外出務工另尋生機,老幼病殘及兒童留守,村子嚴重空心化,無人耕種的田地逐漸荒廢,村民收入逐年下降,貧困人口逐年上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簡稱《意見》)給處于貧困地區的人民帶來了發展的希望。《意見》明確了今后一段時期內脫貧攻堅的目標和要求,凸顯了脫貧攻堅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響應政策號召,碧桂園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服務中。2017年年底,碧桂園啟動對魚咀村的幫扶,廖志其聽到這一好消息后,放棄了冬瓜生意,回村支持家鄉建設。
經過一年多努力,通過對村民進行上崗培訓,因地制宜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發展,魚咀村舊貌換新顏,貧困戶的狀態得到改善。與此同時,碧桂園探索出一條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道路。
▲鳳鳴書吧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
先有魚咀,后有浛洸,歷史上先有浛洸才有英德。魚咀村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漢代,是古浛洭13個子商埠之一,水運發達,成為南來北往貨物的必經之地,浛洸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商貿古鎮。
歷史很輝煌,現實卻很殘酷。近年來較為頻繁的洪水災害讓這座充滿歷史文化底蘊的村莊漸漸呈現空心化狀態,被貧困籠罩。
“看到前面房屋墻上的石頭么,上面和下面石頭顏色不一樣”,循著陳光指向的方向細看,果然下面墻上石頭顏色有明顯的分界線,上面顏色淺,下面深。“下面的石頭被水泡過的,這條線標明了洪水位”。
陳光是廣物控股資金管理部副總經理,也是廣物集團派出的扶貧的先遣隊員之一。2016年4月到魚咀村開始做基層調研工作,3年下來,陳光對魚咀村的故事都能娓娓道來。
了解村里的實際情況是扶貧工作的基礎,才能因地制宜定制發展方案,陳光多年的積累為碧桂園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經過嚴密規劃,最終決定以鄉村旅游為發展方向。
陳光表示,魚咀村至今完好的保留著古城墻、古碼頭、宋代古井、古樹、古碑和古街、古鋪。同時,這里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未來將以碼頭和歷史文物為核心,打造特色文化旅游。
據了解,魚咀古城文旅項目已于2018年3月16日正式啟動,浛洸鎮政府、碧鄉農業公司、魚咀村委會及魚咀街聯合成立旅游公司,共同項目運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村口的“魚咀古城”牌坊已經建好,由碧桂園援建的魚咀街一期已交付使用,目前咖啡館、書吧以及民宿都在試運營階段。
陳光表示,未來魚咀古城文化旅游將連片打造,清遠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浛洸鎮上唐代的木塔也保留完好,或許可以考慮通過水陸交通,與徐家莊的花海民宿等旅游資源聯合開發,實現江景與山景結合,打造具有特色文化旅游片區。
據了解,目前魚咀古城項目采取滾動開發的模式,先看看一期運營的情況與市場反饋,避免出現新的荒廢代替舊荒廢的現象。
▲鳳鳴咖啡吧
號召人才回鄉建設
據了解,目前魚咀古城一期項目的咖啡館、書吧以及民宿的運營都聘請本村人進行日常的維護和管理工作。為了提升村民的運營能力,碧桂園給村民免費提供上崗就業培訓,針對不同的崗位,去碧桂園職業學院進行專業培訓,合格畢業后的村民則可到相關崗位上就業。
這有利于培養當地人獨立的運營能力,民宿運營經理王海洋表示,希望未來村里人能夠具備自主獨立運營管理項目的能力。
據了解,目前項目由碧桂園下屬的第三方公司作為運營方,碧桂園與魚咀村簽訂協議,10年后如果村民具備獨立的運營能力,第三方運營公司將退出項目,如果還達不到獨立運營的水平,則繼續聘請第三方代為管理。
聘請當地人上崗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有利于實現貧困人口的脫貧。據了解,對于完成培訓上崗就業的村民,碧桂園每月支付超3000元的工資,購買五險一金,該工資水平在當地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51歲的溫炳光就是通過就業順利脫貧的典型,因為身體原因,溫炳光并不能從事較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同時也不具備外出工作的條件。在完成碧桂園的上崗培訓后,溫炳光目前已在書吧工作,負責整理書籍、打掃衛生以及日常圖書管理工作,每月能獲得近3000元的收益。
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這是溫炳光不曾想到的,對于未來,溫炳光充滿信心,計劃修建房屋,改善居住條件,同時希望能娶妻陪伴自己安度晚年。
王海洋表示,隨著運營項目規模擴大以及旅游業的發展,魚咀古城將能吸引更多的人就業,實現魚咀穩定脫貧。
更好的發展意味著需要更多高端人才的支持,而目前魚咀村空心化嚴重,人才成為制約發展的一大因素。除了對村民進行上崗就業培訓外,魚咀村正在號召年輕人回鄉就業,參與古城等項目的管理工作,逐漸培養成能夠獨當一面的項目負責人。
廖志其表示,元旦開年會,已經在組織年輕人回鄉建設,雖然目前村里的工資水平不如在外面務工,但是在家門口就業能夠兼顧照顧老人小孩。同時,魚咀村各大產業正全面鋪開,未來前景可觀。
產業扶貧提升內生“造血”能力
隨著扶貧工作走向脫貧攻堅的關鍵時,產業扶貧提升內生動力的“造血”能力養成已成為穩定脫貧的關鍵。
據了解,碧桂園集團與廣物集團簽訂共建幫扶協議的基礎上,通過整合各自的資源渠道,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共同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合作體制,共同探索民企與國企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合作新模式。
在產業建設上,目前魚咀村已落地未產生收益的有50畝水稻種植、10畝木瓜樹種植、180只中華黑豚養殖。同時,新一批的走地雞散養項目,預計在年底前可為村集體帶來收入超過10萬元,為54戶貧困戶戶均帶來收入1萬元,中華黑豚養殖預計年底為45戶98人帶來戶均收入1800元。
在此基礎上,正在洽談的大棚蔬菜和果桑種植也在抓緊推進中,力爭年內投入并產生收益,為112戶209人貧困戶帶來收入。同時,廖志其正在全力整合土地,聯動多方資源,推進魚咀村小龍蝦養殖示范基地建設。
廖志其告訴記者,目前魚咀村已成立碧魚種養專業合作社,共同運營項目。魚咀街以房屋及土地入股,占股四成,成為合作社最大的股東。項目盈利后按比例分紅,優先解決建檔立卡戶脫貧問題,在保證貧困戶分紅的前提下,實現利潤再分配,助力“三年攻堅,兩年鞏固”。
同時,為了促進魚咀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廖志其鼓勵村民承包產業,抓住政策的風口,借助碧桂園提供的技術和平臺,實現產業經濟的多元化,走出一條屬于魚咀村的特色發展之路。
經濟產業發展了,村民具備獨立運營和管理能力,在脫貧之后,魚咀村才能穩得住,實現可持續發展。
全國14縣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據了解,魚咀村只是碧桂園開展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早在2010年,碧桂園開始駐村幫扶廣東清遠英德樹山村,并于2017年將樹山村的幫扶經驗進行推廣,并整縣幫扶廣東英德市78條貧困村。
2018年碧桂園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全面啟動,于5月20日開始結對幫扶全國14縣,同時將精準扶貧提升到主業的高度,以產業發展和就業培訓為主要措施,助力國家打好精準脫貧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一條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道路。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還要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碧桂園集團已作出戰略部署,進軍現代科技農業。2018年5月8日,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針對14縣,碧桂園將聯動現代農業公司,在現有規劃和發展基礎上,挖掘當地特色農產品,因地制宜,助力定點幫扶縣創建循環、智慧等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一村一品、一縣一業。
碧桂園的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與多元化業務發展實現協調發展。近年來,碧桂園發展現代農業、機器人等新興業務,發展現代農業以及高科技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支撐。
同時,碧桂園計劃在條件適合的幫扶縣結合農業進行整體幫扶,開展設施農業,打造特色農產品和現代農業綜合體。經評估合格的產品將通過鳳凰優選和碧鄉兩大平臺打通農產品銷售產業鏈,增加產品品牌價值,帶動農產品銷售,打造精準扶貧產業鏈閉環,真正帶領農民實現穩定脫貧,助力鄉村振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