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2019-01-02 11:25:22
說起2018,是讓賣方分析師普遍不爽的一年。2018年的形勢多變,確實給賣方與買方分析均帶來了極強的不確定性,年初刻苦預測,到了年底大跌眼鏡。
2019年情況如何呢?從12月31日開始,券商的宏觀團隊、策略團隊已陸續發出研究報告。對今年的宏觀形勢以及A股走勢進行了分析及預測。
復盤過去十年,每年歲末年初A股都會走出一波為期1到3個月的“春季躁動”,今年的“躁動”會如期而至嗎?全年A股怎么走?宏觀形勢如何?券商中國記者進行了觀點匯總。
圖片來源:攝圖網
由于跨年銀行間流動性的邊際寬松、年初廣義流動性投放節奏早、業績數據空窗期、不用擔心宏觀層面利空等多重因素作用,每年歲末年初,A股都存在一波為期1至3個月的“春季躁動”。
今年,“春季躁動”會如期上演嗎?多家研究機構認為,雖然A股短期難免要經歷震蕩調整,但仍有一些利好因素足以支撐A股走出一波春季行情。
興證策略:建議投資者把握布局良機
2019年年初,確有成長股商譽減值、中美貿易對進出口、經濟、就業等影響的不確定性因素。但內部政策正不斷出臺、優化,外部全球資金正加速流入,建議投資者把握中國重構、全球重構帶來的布局良機。
具體而言,在內部,貨幣政策針對中小微企業、民企的“TMLF”重點支持,股權質押紓困基金加速落地。發改委項目批復加速、房地產一城一策、邊際放松。資本市場最嚴停復牌制度正式出臺。銀行理財子公司首批正式批復。
在外部,美股高位漸顯,調整逐漸清晰,全球配置資金正發生一次至少中等級別的騰挪與轉移。而經濟體量與美國相當、消費市場媲美美國、幣值穩定性優越、優質公司多而“便宜”,當屬中國區優質資產。2019年MSCI、富時羅素提高A股權重,4000多億資金已是箭在弦上。2018年12月31日,標普道瓊斯公司正式揭曉納入“新興市場”A股名單,全球重構再添例證明。
安信策略:出現一波春季行情的概率較大
市場流動性預期及風險偏好有望逐漸改善,出現一波春季行情的概率較大。
首先,當前經濟形勢下,逆周期調控力度有望進一步加碼。預計未來一個階段財政支出、減稅降費、表外融資以及降準等穩增長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都有望進一步加大,在這個過程中,社融增速的穩定將是市場經濟預期平穩的關鍵。
其次,人大授權提前下達2019年額度,地方債發行有望加速,一季度社融有望改善。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決定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合計13900億元等。
再次,中美貿易談判推進,有望釋放積極信號,提振風險偏好。安信策略認為1月中美經貿團隊的互訪面對面磋商可能會釋放積極信號。綜合來看,今年出現一波春季行情概率較大。
天風證券:一季度有望出現以政策主題為主的上漲行情
1季度-2季度初,整體是宏觀數據和上市公司財報的真空期,疊加多項積極財政政策(減稅、基建托底、專項債擴容)密集出臺,地產調控政策松動的預期也會在這一時期醞釀。
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對經濟下半年企穩的一致預期較強,因此市場可能提前反應信用和經濟的企穩預期。此外,中美之間的貿易問題有希望在這一時期達成協議,相關領域的結構性改革、擴大開放等政策都會提振市場風險偏好,因此市場可能在1季度就會出現一波以政策主題為主的上漲行情。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光大策略:“數據弱、政策松”的第四階段確立
2019年,“數據弱、政策松”的第四階段確立,無需再過度悲觀。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明確提出了“逆周期調節”與2019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政策—經濟”周期“數據弱、政策松”的第四階段正式確立。在第四階段,雖然數據弱帶來的殺估值問題依然存在,但也有政策松帶來的估值修復,大勢判斷上,無需再像2018年“數據弱、政策緊”的第三階段那樣悲觀。
著眼于1月份,依舊有兩個因素在制約風險偏好的回升。一個是外部美股的動蕩何時企穩,另一個是雖然內部數據弱是一致預期,但弱到什么程度仍有分歧。考慮到1月份是中小創業績預告集中發布期,商譽問題對業績的影響還存在不確定性,業績差的公司更傾向在月底披露,這將對1月份的風險偏好形成一定壓制。
按照尋找確定性開局的思路,建議從三個方面進行1月份的配置:一是關注基建、通信、農業、軍工等景氣度較高的板塊;二是關注食品飲料、中藥等必需消費品板塊;三是受益于政策松的銀行、地產。在這樣的行業布局思路下,篩選的1月十大金股包括:華能國際、華新水泥、中材國際、萬科A、好當家、云南白藥、亞夏汽車、中航飛機、新北洋、高新興。
招商證券:上半年中小市值風格有望占優
2019年資本市場將迎來新時代,資金持續流出的局面將會逐漸扭轉。在這樣的環境下,上半年A股中小市值風格有望占優,若下半年社融增速回升,則A股整體都會有更好表現。主題方面,2019年科技類主題將受益于科技上行周期、并購政策的放開以及各類產業政策的支持,信息技術的高速化、智能化和云端化將持續催生相關投資機會,例如5G、人工智能、智能駕駛、智能家居、云計算等。
西南證券:上證指數有望達到3200點
宏觀經濟2019年上半年持續下行,下半年有望筑底,市場供需格局、政策實施效果、國際戰略變局三大因素將成為影響2019年市場推進的關鍵因素;創業板指有望呈現震蕩向上格局,上證指數則相對創業板指較弱,呈現箱體震蕩格局。2019年上證指數有望達到3200點,創業板指有望回歸1700點。
不過也有研究機構并沒有這么樂觀。
廣發策略:1月初發生“春季躁動”概率較低
今年1月初發生“春季躁動”的概率較低,主要原因在于,跨境資本流動壓力疊加“嚴格壓縮一般性支出”的政策導向,廣義流動性預期尚難大幅改善;公募和險資倉位不很低,年初加倉的能力和意愿均不高;主板和創業板的年報業績預告不佳,制約市場風險偏好。
國金策略:2019年下半年有望走出一輪“結構牛市”
年初不急于進攻,靜待科創板相關細則出臺,靜待企業盈利年報/一季報的披露。待其他風險逐步釋放后,我們認為機會也就悄然而至了。
從A股運行節奏來看,國金策略更看好市場下半年A股結構性的機會,新興成長優于傳統藍籌板塊。上半年制約A股上行的困局仍在于企業盈利,A股大概率處于“反復筑底”的階段。判斷A股在2019年下半年有望走出一輪“結構牛市”。
預計上半年多次降準,在二季度末期或者三季度國內開始實施降息,市場對A股企業盈利改善的預期將逐步得到修正。下半年,A股將處于“美國停止加息、國內資金面寬裕、本幣升值、企業盈利見底回升,并疊加A股估值整體低位”的環境中,利于A股風險偏好的回升。
圖片來源:攝圖網
天風證券:A股全年走勢可能是“N”字型
2019年,A股整體處于從政策底到市場底的二次筑底和中樞震蕩回升階段。核心矛盾是國內經濟基本面和長期估值提升,主要風險是企業盈利下行(經濟下行、商譽減值、社保費改稅),市場仍有二次探底的風險。
2019年,A股的全年走勢可能是“N”字型。市場可能在1季度就會出現一波以政策主題為主的上漲行情。2季度-3季度初,經濟下行帶來的企業盈利風險釋放,信用債違約事件可能集中出現,市場進入避險模式,在流動性、盈利、風險偏好的階段性沖擊下,A股二次觸底。3季度中后期-2019年末,信用和經濟的企穩信號先后得到確認,投資時鐘進入衰退末尾和復蘇開端,市場對基本面的擔憂逐漸消散,A股的估值修復,此時類似2013年下半年-2014年初,優先配置早周期和受益于流動性寬松、風險偏好提升的成長股。
海通荀玉根:2019年可能被顛覆的股市三大預期
荀玉根關于2019年可能被顛覆的股市三大預期吸引市場關注。
他提到,2019年,目前市場有三大一致預期:一是股市上半年弱下半年強、成長風格更優、外資流入支撐消費股。二是這些預判和現有數據間存在一些矛盾,預期未來有可能被顛覆,要么演繹節奏變化,要么波動空間更大。二是戰略樂觀、戰術務實,持有高股息率股等待更好時機,跟蹤政策,等待穩增長、改革減稅等措施落地。
最近賣方分析師和買方機構投資者都在展望2019年,在三個方面存在較一致的預期,本文討論下這些一致預期被打破的可能性。
全球各國股市橫向比較,A股吸引力更大,中國發展股權融資支持產業升級,居民資產配置將偏向股市。對于中短期市場,對A股偏謹慎,蟄伏等待,戰術務實。
目前市場政策底已經顯現,業績底還未出現,何時能看到市場底?回顧歷史上政策轉向,市場底出現的信號是政策落到實處,開始對基本面發揮效用,其中重要的是流動性的量價指標。由此可見,未來宏觀政策大概率要加碼,目前需要等待政策落地及效果顯現,2019年的機會是等出來的,所謂戰術上務實。行情如果提前,可能源于國內改革大力推進,跟蹤十九屆四中全會。行情如果延后,可能源于中美關系惡化,跟蹤中美90天談判結果。
目前市場上對2019年存在三大一致預期,海通策略認為這些預期可能會被顛覆,要么演繹節奏變化,要么波動空間更大。
第一個預期是A股上半年弱下半年強。海通策略認為如果未來經濟超預期下行,則可能導致上證綜指回撤幅度超預期。另一種打破預期的可能性是投資機會出現的時間超預期。目前投資者普遍預期19年下半年市場基本面改善,投資機會出現。但如果穩增長政策落地時間滯后,或改革效果遲遲沒有出現,有可能導致熬底時間延后,類似14年11-12月投資機會才爆發。反之,如果19年上半年改革大力推進,市場投資機會也可能會提前。
第二個預期是2019年的市場風格將偏向成長,海通策略認為預期被打破的可能路徑:這些行業進一步消化估值。對于成長類公司而言,19年首先可能面臨的風險是業績進一步下行。另一方面的風險可能來自于科創板。18年11月5日領導人提出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如果注冊制快速推進,大批量公司上市,有可能會推動中小板、創業板估值中樞進一步下移。
第三個預期是外資凈流入支撐消費股,但消費股持倉高、PE不低。 預期被打破的可能路徑:外盤波動大、匯率貶值導致外資階段性流出。特別注意,目前中美貿易爭端未決,若我國出口數據出現大幅下滑,中美貿易順差收窄,那么人民幣匯率承壓,外資可能出現階段性流出A股,這將對股市形成基本面和資金面的雙重壓力。
中信建投:2019年股票市場具備中長期戰略配置價值
中信建投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玉龍認為,2019年股票市場低位波動,具備中長期戰略配置價值。預期股票市場在三四季度將逐步走高。成長板塊引領的結構性投資機會是資本市場的主線。他分析認為,首先,通信、電子、計算機和高端制造等行業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其次,海外投資者偏好的食品飲料等會得到持續配置;第三,銀行地產等廣義金融板塊具有高股息的特征,在信用利率下行過程中也會受益。隨著經濟和市場觸底,券商也會慢慢凸顯。
海通姜超:金融資產將成為資產配置首選
雖然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但是受益于過去兩年的去杠桿,19年我們即將步入穩杠桿階段,貨幣和融資增速有望見底企穩。同時財政減稅有望繼續發力,提升居民消費和企業創新潛力,內需將有改善希望。而隨著通脹的回落,我們將步入低利率時代,金融資產將取代實物資產成為配置首選,債市牛市有望延續,而股市將進入真正的回報時代。
2019年宏觀經濟可能發生五大逆轉:
一、貨幣:從去杠桿到穩杠桿
過去兩年,影響中國經濟和資產價格表現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去杠桿;2019年,姜超認為中國經濟有望正式進入穩杠桿階段,各項貨幣和融資增速都有望逐漸見底企穩。
2019年,即便影子銀行還在萎縮,只要其下降規模在3萬億以內,從同比來看就不會對社會融資總量形成拖累。而只要信貸保持相對穩定,同時企業債券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大概率會有明顯增長,那么19年的社會融資總量就會比18年有所改善,從而推動社會融資總量增速以及各項貨幣增速的見底企穩。
二、政策:減稅讓利重于刺激
過去10年,我們的政策以刺激性為主,主要靠貨幣來發展經濟。在過去兩年我們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去杠桿。通過金融去杠桿,我們實施了資管新規,關閉了影子銀行。通過經濟去杠桿,我們降低了企業部門債務率,同時也抑制了居民舉債的進一步增長。
展望未來,不會重走舉債刺激的老路。姜超認為,如果政府通過低成本舉債,并將其用于減稅讓利,就可以大幅減輕居民和企業的債務負擔,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潛力、提高企業利潤增加創新動力,使得中國經濟走向靠消費和創新驅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經濟:內需潛力重于外需
回顧2018年,雖然有中美貿易沖突的影響,但出口增速整體表現并不差,外需明顯強于內需。2019年外需存在下行風險,但從內需來看,雖然也有下行壓力,但存在結構性改善的空間。
雖然人口結構的惡化對內需仍有制約,但受益于過去兩年的去杠桿,我國有望步入穩杠桿階段,這其實有助于內需的見底企穩。
從投資來看,我國企業部門債務率已經連續兩年下降。而19年影子銀行監管影響減弱以后,加上利率下降以后債券融資增加,企業部門融資有望改善,支撐制造業投資,從而對沖地產投資的下滑。
從消費來看,雖然居民債務率在過去幾年快速上升,但是持續的減稅降費有望減輕居民的債務負擔。
四、物價:從高通脹到低通脹
回顧2018年,全年CPI預計約在2.1%,高于17年的1.6%,同時也創下了5年新高。展望2019年,姜超認為通縮風險將大于通脹風險。
首先,自18年4季度以來,商品價格出現了大幅下降,使得PPI通縮風險大增。其次,隨著PPI的大幅下降,CPI非食品價格也開始明顯回落。綜合CPI和PPI,兩者均值或在19年降至0附近,也意味著整體上存在通縮風險。
此外,一切通脹都是貨幣現象,但是18年的各項貨幣增速均在下滑,從歷史經驗看,貨幣指標往往比通脹指標領先半年到一年左右,這也預示著19年的各項物價指標大概率繼續下滑。從更長的時間看,我們將進入低通脹時代。
五、配置:金融資產優于實物
在過去10年的貨幣超發時代,中國資產配置的最佳選擇是房地產。而在貨幣低增以后,高通脹將被低通脹所取代,金融資產將成為資產配置的首選。從債市來看,將進入低利率時代;從股市來看,有望進入真正的回報時代。
如果未來貨幣不再超發,房價漲幅回落將抑制地產行業發展,而利率下降會抑制金融行業擴張,而房價和租金漲幅回落、貸款利率下降均有助于降低企業成本。同時如果財政政策轉向減稅讓利,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那么就會形成金融、地產和財政三方面反哺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促進消費和創新,從而創造出穩定可持續的回報。
中信建投黃文濤:2019年GDP實際增速料6.3%
預計2019年GDP實際增速6.3%左右,名義GDP增速8.5%左右。一方面,全球經濟以及國內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大概率下行,再加上貿易戰的潛在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尚未完全釋放;另一方面,在穩就業與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目標的約束下,經濟增長需要底線思維,這意味著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發揮更重要作用,而基建投資將是主要抓手。
一方面是由于專項債發行規模增加可能會在二季度支撐社融增速短期企穩,另一方面是貿易戰的不利沖擊可能在二季度體現較明顯,相應可能會帶來之后的政策調整。2019年三季度經濟或短期企穩。
天風宏觀宋雪濤:企業盈利增速在4季度觸底反彈
2019年,國內經濟的核心矛盾是經濟下行和政策對沖之間的博弈。上半年,在房地產投資、制造業投資、出口的三重壓力下,經濟將大概率延續2018年4季度的下行趨勢,2季度下行壓力較大。政策預計還將保持穩增長的基調,但惡化的國際收支、貨幣流動性陷阱、規范地方隱性債務,將掣肘政策的力度和效果。
在長效機制和因城施策的前提下,房地產限制性政策有望在2季度前后放松,配合偏積極的財政政策(基建托底和減稅)和偏寬松的貨幣政策(降準),信用派生的內生性收縮和外生性擴張有望在2季度之后達到平衡,經濟有望在下半年階段性企穩。預計社融增速將在2季度企穩,經濟增速在3季度之后階段性企穩,企業盈利增速在4季度觸底反彈。
2019年,總體來說是債牛下半場——全年貨幣寬松、上半年信用仍在收縮、年中工業品價格接近通縮、大部分時間處于衰退象限,因此2019年的利率中樞整體仍在下行通道。但是相比2018年的債牛上半場,2019年的利率下行空間較小,預計10年國債利率低點為3.0-3.1,需要密切關注地方專項債的發行節奏、美聯儲加息縮表和房地產政策動向。明年大量地產債到期,需要警惕2季度信用債違約和信用風險釋放對股市的沖擊,上半年信用市場可能類似2016年上半年,高評級利差收窄、低評級利差走擴。在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緊約束下,城投債依然加大分化。
券商中國記者 張婷婷
(每經App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