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雜志 2018-12-27 19:22:40
《財經》從多個渠道證實,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文,明確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征收職能將暫緩移交至稅務部門。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費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征收職能,則繼續按照此前部署,自2019年1月1日起由稅務部門征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夏掀起的社保征繳風暴,在經歷一次叫停后,已停歇數月。原定于明年初接管社保征繳的稅務部門,距離其發揮實效還有時日。
《財經》記者從多個渠道證實,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文,明確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征收職能將暫緩移交至稅務部門。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費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征收職能,則繼續按照此前部署,自2019年1月1日起由稅務部門征收。
在當前大多數企業盈利狀況較差,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政策有所松動。為“保就業”,不增加企業負擔,以及移交的前期準備未完工,被認為是延期移交的原因。
9月初,一些地方自行集中清繳企業歷史欠費的行動被國務院叫停。緊接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抓緊研究提出社保降費方案,與征收體制改革同步實施。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今年12月10日前要完成社會保險費和第一批非稅收入征管職責劃轉交接工作,自2019年1月1日起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各項社會保險費和先行劃轉的非稅收入。
眼下,這一時間表將被延遲。
12月26日起,部分省份披露了最新的社保征繳移交進展。在原來由社保部門統一征收社會保險的地區中,山西省稅務局發文稱,自2019年1月1日起,全省范圍內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費、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交由稅務部門征收,并未提及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征繳方是否會發生變化。
深圳市則在12月27日公開的文件中明確,本次社保征管職責劃轉的范圍包括深圳范圍內(不含深汕特別合作區)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費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
稅務部門征收社保費在提高征管效率、促進繳費公平、保障應收盡收等方面具有優勢,從長遠看,也有利于提高社保的可持續性,促進社保制度的統一,提高社保的統籌層次。但對于此前未按照規定的社保費繳費基數足額繳納社保費的企業,稅務部門采取嚴征管后,企業負擔加重難以避免。
CEI中國企業研究所秘書長唐大杰向《財經》記者表示,養老保險分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分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據他了解稅務部門總的原則是,先接手與企業無關的社保繳費征管職責。“按規定,企業每年要進行一次社保費繳費基數的核定,預計明年企業社保繳費基數核定方法和以前年度相同。”他強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告訴《財經》記者,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五項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暫緩移交稅務部門征收,主要是為落實今年1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在完善社保繳費征收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征管機制變化過程中企業的適應程度和帶來的預期緊縮效應。”他要求根據實際情況解決這一問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看來,國內目前還有“穩就業”的目標。民營企業和許多中小企業在經營上有困難,國務院正在大力扶持他們的發展。稅務部門擁有企業的工商資料和稅務資料等,他們一旦統一征繳社保,一些民營企業過去堂而皇之的逃費、漏費會被堵住,人力成本將大大增加。
同時,職工社會保險涉及到的人數、數據、情況繁多,前期工作未徹底完工也被認為是延緩移交的可能原因。
一名中部地區的省級社保系統人士認為,在移交之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敲定,實際操作很困難。比如說,五險參保人數、基數不一致,要如何統一;協議解除勞動關系人員和內退人員,一次性繳費后如何核定基數、如何記賬等等。
董登新還指出,今年年初機構改革之后,稅務機構的重新整合頗費功夫,各地分局基本都是下半年才掛牌。社保代征帶來的前期工作量較大,也可能是延遲交接的一個原因。比如說,稅務部門未來可能會稅費合一地一次性完成稅和費的征繳,這需要重新登記參保人數,做抽查、稽核,看過去有沒有漏報、瞞報。每個參保人的繳費基數也需要重新核定,過去在許多地區,眾多參保人的繳費基數就是當地的繳費基數。
盡管社保代征的政策尚未正式實施,新的時間表也未出臺,但政策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一名在深圳經營獵頭公司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很多客戶都在持續觀望。原本沒有如實為員工繳納社保的企業,在稅務機構接手后,他們的人力成本將增加很多。許多企業經營者還在等待配套政策、相關解釋的出臺,他們先暫停了招聘。
深圳的社會保險費率明顯低于全國水平。在他看來,不少企業都在觀望,看未來深圳的社保費率將會走向“全國一盤棋”還是維持原有水平。她的有些客戶希望通過裁員轉移人力成本,把被裁員工社保交由中介代繳,或是拆分員工的工資構成,使人力成本不顯著增加。
(財經雜志 記者 相惠蓮 王曉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