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19 17:11:20
芭田股份12月18日晚宣布,擬將持有的高塔造粒有關的三項無形資產對外轉讓,轉讓價格合計不到5000萬元。上市公司拿高塔造粒相關技術專利換取數千萬元資金,是出于何種考慮,令人好奇。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實習編輯|魏官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芭田股份(002170,SZ)做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公司12月18日晚宣布,擬將持有的高塔造粒有關的三項無形資產對外轉讓,轉讓價格合計不到5000萬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塔造粒相關技術是芭田股份最為核心的技術之一,給公司帶來諸多榮譽,也是公司復合肥生產的重要技術支撐。
上市公司拿相關技術專利換取數千萬元資金,是出于何種考慮,令人好奇。
根據芭田股份公告,公司擬將持有的高塔造粒有關的三項無形資產,轉讓于深圳市全維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維知識),轉讓價格合計為4830萬元。
具體來看,這三項無形資產分別包括“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料的方法及設備”、“一種塔式造粒生產顆粒復核肥料的方法”、“一種生產顆粒肥料用的造粒塔”的發明專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料的方法及設備”是芭田股份最為核心的技術專利之一。公司招股說明書稱,該技術主要用于生產高塔造粒工藝生產復合肥。技術核心是把單質的原料熱化熔融成料漿,再由噴淋造粒裝置將料漿噴撒到冷空氣的介質中進行熱交換成球。采用該技術生產的產品較傳統生產工藝的產品具有更高的品質。
芭田股份官網文章稱,“高塔造粒生產顆粒復合肥料的方法及設備”是我國復合肥行業生產工藝技術的突破,結束了我國無熔融高塔造粒生產NPK復合肥的歷史,標志著具有民族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肥工藝技術已經與世界同步。與常規工藝復合肥相比,該技術能耗節省50%以上,產能提升50%以上,綜合成本下降30%以上。
據悉,芭田股份的該專利還曾問鼎“中國肥料業建國六十年最具影響力技術”。而在芭田股份生產的復合肥產品結構中,高塔造粒復合肥增長較為迅速。公司首發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產品均為高塔造粒復合肥。
在轉讓相關專利后,芭田股份自身如何進行產品生產?據芭田股份與全維知識簽署的《專利權轉讓合同》,受讓方將反向授權給轉讓方及其技術合作企業繼續無償實施該專利。
作為一家年營收逾20億元的大型化肥企業,芭田股份為何突然轉讓自己的核心專利,著實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對于轉讓原因,芭田股份表示,此舉是根據業務以及市場環境的需要,有利于優化公司的資源配給,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符合公司戰略布局及業務發展的需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9日曾多次撥打芭田股份董秘辦電話,但無人接聽。
芭田股份近年來業績持續下滑。2015年~2017年,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1.59億元、8953.69萬元、-1.01億元,同比下降14.68%、43.62%、212.57%。
這進而導致芭田股份股票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2016年,芭田股份曾計劃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16億元資金,用于貴州芭田300萬噸/年聚磷酸高效生態復合肥工程二期項目、智慧芭田大數據綜合平臺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然而,公司上述非公開發行方案乏人問津,最終僅募集到1.6億元資金。
今年前三季度,芭田股份實現凈利潤588.16萬元,同比下降68.11%。截至三季度末,芭田股份貨幣資金余額為2.54億元,較期初的4.38億元下降42.05%。變化原因在于償還銀行借款所致。
在2018年三季報中,芭田股份預計2018年將同比扭虧為盈,盈利區間為500萬元~2000萬元。公司稱,其貴州生產基地開機率上升,新工藝生產線達產,獨特產品、新工藝產品在第四季度上市,同時財務費用、銷售費用有所下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