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08 22:14:34
10月8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結構、效益、質量都在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可以實現。”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月19日,國家統計局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面對波動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將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又將呈現哪些“定力”和“動力”?
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對個別指標波動是否意味穩中向好態勢有變、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能否實現等各界關注的經濟領域熱點話題,給出了系統性回應。
寧吉喆用一組數據,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當前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
寧吉喆強調,當前宏觀經濟指標穩。首先是經濟增速穩。具體來說,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6.8%,已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至6.9%的中高速區間。
同時,從數據還可以看出就業形勢穩、物價水平穩、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前8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近1000萬人,全年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正穩步實現;8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依然保持在較低水平。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4%,溫和上漲,總體平穩。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這四個指標是國際通行的觀察經濟的指標。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的態勢沒有改變。”寧吉喆說。
此外,寧吉喆還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的結構、效益、質量都在不斷提升。
他指出,當前經濟結構在優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不斷鞏固,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8.5%;三次產業結構中,服務業增長繼續快于第二產業,在整個經濟中占比持續提高;工業內部,前8個月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8%,明顯快于全部工業增速。
同時,經濟效益在提高。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2%,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3%,同比提高0.35個百分點,效益改善有利于企業穩定預期。
寧吉喆還強調,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在提升。前8個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7%,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PM2.5濃度同比下降7.1%;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都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人民生活在改善。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繼續跑贏人均GDP6.2%的增速;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人民滿意度不斷提高。
寧吉喆此次披露的一系列數據,充分體現了中國經濟的基礎仍然堅實。這為整體經濟發展的行穩致遠做了充分的準備。
記者也注意到,近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專家分析指出,年內中國經濟運行將持續平穩,第四季度表現可能還會強于第三季度。此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蓋新哲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展望四季度,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將有所緩解,總體有望保持平穩運行。
他著重向記者指出,未來在財政貨幣政策調整之下,基建投資有望企穩回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產能過剩行業供求關系明顯改善,企業經營成本持續降低,企業盈利保持較快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持續加快發展,居民升級類消費、服務類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將可能使四季度中國GDP增速比三季度出現一定程度回升。
此外,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錯綜復雜,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國際金融市場和商品市場出現波動。寧吉喆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高度融合,受到經貿摩擦影響是難免的,一些指標波動也是正常的。但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會改變。”寧吉喆說,中國經濟具有韌性和彈性,具有應對風險的經驗和方法,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下,在各類市場主體的主動應對積極作為下,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可以實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