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10-08 08:15:03
2018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震蕩運行,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4.69%,創業板指跌幅達19.47%。在低迷行情下,今年前三季度機構都去哪些上市公司調研了?
2018年前三季度,A股市場震蕩運行,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4.69%,創業板指跌幅達19.47%。在低迷行情下,今年前三季度機構都去哪些上市公司調研了?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1300家A股公司公開了調研記錄,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機械設備、化工、電子、醫藥生物等行業公司接待的機構家數最多。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獲得超過100家機構調研的A股公司有130家。吸引最多機構的前十名公司依次為海康威視、利亞德、匯川技術、大華股份、華東醫藥、衛寧健康、信維通信、立訊精密、美亞柏科和美的集團。前三季度機構關注前十名均為深市公司,且電子行業公司占據“半壁江山”。
從以往經驗看,雖然獲機構調研不代表被買入,但調研動向往往透露資金偏好。且機構調研呈現出一定程度的“馬太效應”,即股價越是上漲,越容易吸引機構前往調研。但今年前三季度,機構熱門調研股的整體走勢并不突出,機構關注度與股價表現并未呈現正相關性。上述前十名公司中,僅有華東醫藥、衛寧健康、美亞柏科3家公司前三季度股價實現上漲。其中,衛寧健康漲幅最大,期間股價上漲115%。今年以來,股價表現最好的為中石科技,該股于去年12月上市,2018年前三季度累計漲幅達479%。但中石科技僅在8月24日有一次調研記錄。機構主要詢問公司在5G手機、5G基站領域的應用等。
長期以來,海康威視占據機構調研熱門股榜首。2018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視合計接待了1562家機構,且為唯一一家期間調研機構家數破千的公司,在接待機構數量上遙遙領先。不過,海康威視前三季度股價仍下跌約25%。調研中,機構重點關注海康威視對宏觀環境的判斷、如何應對匯率波動,AICloud業務的進展等。
滬市公司中,最受機構關注的是珀萊雅,公司于2017年11月上市,今年以來,公司接待了376家機構,公司前三季度股價上漲約51%。其次是好萊客,期間獲357家機構調研。另外,廣汽集團也接待了325家機構。今年以來,好萊客與廣汽集團分別累計下跌29%、35%。
從機構角度看,券商研究員為A股機構調研的主力軍。Wind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和招商證券的調研次數均超過600次。
其中,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最“勤奮”,調研次數均達628次,調研個股數均超過400家。這兩家券商關注度最高的公司分別為大華股份和美亞柏科。基金公司中,參與調研最積極的是嘉實基金,其關注度最高的3家公司依次為利亞德、海康威視、偉星新材。保險公司中,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最活躍,其分別調研石基信息、超圖軟件的次數最多。私募公司中,泰康資產現身次數最多,其最關注的3家公司分別為和而泰、偉星新材、康弘藥業。
值得一提的是,被明星私募“翻牌”的公司一直是市場關注重點。今年前三季度,淡水泉投資最青睞蘇寧易購;星石投資最關注利亞德;重陽投資重點調研了溫氏股份;從容投資重點走訪立訊精密;調研頻率相對較低的千合資本則反復調研了跨境通等。
此外,近年來,外資機構對A股公司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隨著MSCI增加A股權重以及A股“入富”,A股配置價值獲得外資認可,國際化進程更進一步。從外資調研偏好來看,最吸引外資關注的仍為白馬股,尤其是海康威視、匯川技術、大族激光等科技類白馬股。
每經聲明:每經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