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粉巷財經

每經網首頁 > 粉巷財經 > 正文

那位建大的老校長,他離開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9 11:39:09

每經記者 高湘山    每經編輯 劉琳    

“雙眼欲穿無音訊,衷腸與誰訴?”

多年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一眾學子跨出國門,征戰于國際賽場。校長徐德龍心緒難平,一首《卜算子·盼望》,躍然指尖。

如今,天妒英才,建大的這位老校長因病而逝,享年66歲。以“賢者,多才也,有善行”而定,故先生一生,不愧大師之謂。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66載歲月,修短故天,徐德龍卻活出了精彩——于業造詣登峰造極;于師桃李滿天下;于校長領建大而百花齊放……

9月25日,秋日微涼。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這位建大的老校長、工程院的院士,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一代大師逝去,留給社會、學術界和他最愛的無機非金屬材料行業的,卻是“雙眼欲穿無音訊,衷腸與誰訴?”

 

“喜歡,并不意味固守;追夢,就得展翅飛翔。”

擔任建大校長的最后一年,徐德龍給即將畢業的學子們寫了一封信。鼓勵學生們大膽走出去,在全國的舞臺上追尋理想、實現理想。

一如40年多前的他一樣,于舞象之年西出陽關入伍錘煉;而后命運的垂青,讓這位年輕人來到了古城西安,就讀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水泥工藝專業。

行走在路上,從未有過真正的駐足停歇,也成為徐德龍一生的寫照。

而早時的經歷,更讓他在專業領域上的探索,永遠保持著一份不滿足——“我對科學和真理一直充滿著敬畏感,在他的面前,我永遠是一個小學生。”

大四時,徐德龍便曾主持過一個名為“雙層流態化烘干機項目”。同年,他的畢業論文“雙層流態化烘干機”被選入《水泥生產技術》一書。

全國建材科技大會和原建材工業部科技進步獎的雙料加持,為徐德龍在建大的四年學業生活劃上了一個句號。

如此高才,建大亦珍之惜之。1976年仲夏,徐德龍留校任教,繼續著與建大的情緣。

重情如他,徐德龍對于建大的感情,顯然也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即便數年之后,他先后在南京、德國、沈陽等地繼續深造,成績不俗。在受到德國導師的多次挽留后,依舊回到了西安,回到了建大。

這一待,便是近二十載。

 

“每次上臺還沒發言,活動現場就能沸騰。掌聲永遠最熱烈,氣氛最高漲。”

在建大人眼里,徐德龍如父輩般,他出現的地方,便有家的感覺。

這個過程,貫穿于他擔任教研室主任、粉體工程研究所所長、材料系系主任、常務副校長、校長的始末。即便后來卸任校長,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我憧憬著你們,如我的孩子,即將展翅,遨游長空。而我,就在這里,凝望著你們,祝福著你們。”

1998年,徐德龍從何保康手中接過了建大的擔子,成為新一任校長。也正是何保康教授,多年前對遠在德國求學的徐德龍家書不斷,讓這位“繼任者”最終選擇歸校。

這副擔子不輕。

1998年的建大“風雨飄搖”。作為“建筑老八校”中的一員,先是與“211”擦肩而過;爾后因冶金部撤部設局,從隸屬冶金部重點大學的驕子一夜之間被劃轉到地方,一時滿眼寂寥。

而經費的不足、部分專業設置過時、人才的流失、生源受限于教學環境等等,都是火燒眉毛的問題。

很快,建大開展了一場為期數月的“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大討論。一個共識很快達成——學校的根本出路,不在于隸屬關系,而在于自身建設。

隨后,徐德龍所在的校領導班子,提出了一條新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求生存,狠抓學科建設上水平,適度擴大規模求效益,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促發展”。

六大奠基工程——教育教學質量工程、學科建設工程、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等相繼啟動……

很多年后,有人回溯這個階段的建大,感嘆了一句“西安建大這艘巨輪,在市場經濟的波濤中,開始了艱難且富有詩意的二次創業歷程。”

 

建大并未頹勢。

在校產發展方面,徐德龍亦有得意之作。

在他的主導下,學校競拍收購大型破產企業原陜西鋼廠,興辦獨立學院——華清學院,創建科教產業園區,帶領學校走出了一條“企業做大做強,資源支撐辦學,學校引領社會”的特色發展之路。

據建大校友回憶,那天在雁塔南側的曲江賓館,經過激烈角逐,當拍賣師的木槌落下后,徐德龍激情萬狀,淚花都在眼眶里打轉。如今,華清學院位列全國獨立學院排行榜前列,連續數年占據西北地區第一位。

作為一所以理工科見長的學校,建大在徐德龍手中并未單腿前行。在文科方面,亦有著創新突破之舉。

▲賈平凹(左三)前來吊唁

2003年,賈平凹從徐德龍手中接過聘書,正式擔任建大人文學院的院長一職,讓外界頗為意外。

此前曾有多所高校聘請賈平凹去做教授,后者寫下“百無聊賴何言教,一事無成怎作授”,一概以拒之。而在徐德龍的爭取下,建大與平凹達成了深度合作。除了任院長,建大還設立了"賈平凹文學基金",用于人文學院,特別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建設。

徐德龍與賈平凹兩個跨領域的人,在相交中惺惺相惜,成為佳話。

摯友離世,賈平凹寫下“龍行千里蘭州西安北京處處遺澤留惠 德聲高隆教學科研行政事事建功立勛”,殷殷之情,溢于紙上。

 

徐德龍更是一位勇士。

以一己之力阻擋國外水泥企業大舉進軍中國市場,成功開發出高爐礦渣水泥的加工工藝,為國家挽救百億資產;在江蘇沙鋼集團、山西長治鋼鐵集團、山東萊蕪鋼鐵集團等鋼鐵企業中,由建大設計建成的數十條礦渣水泥生產線,在環保和社會效益上屢創佳績……

以至于,心懷感念的不少水泥企業職工,每逢春節都會來西安給徐德龍拜年。

校長、院士的背后,他更喜稱自己為平民。

奔走于全國各地水泥廠,徐德龍帶著技改的魔杖,讓一家家企業起死回生。而他,永遠是水泥滿身臉滿灰。曾有領導看不過去,只得轉而訓斥水泥廠廠長:“徐老師是教授,你們怎么把他當勞力使?”

而徐德龍,轉身又出現在了另一家水泥廠的車間……

如今,大師已逝,斯人空悲切。

一位建大學子留念緬懷,“記得徐校長生前常愛引用的一句詩,‘杜鵑(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以其人生道路與學校的發展歷程相比,都是前進中充滿了悲壯激昂而執著如一的意味。”

徐德龍曾給學生們說過,“我們那時候沒有書讀,條件不好。現在你們條件改善了,要多讀書,讀好書。要把一本書讀厚,發掘里面的知識,再把一本書讀薄,提煉自己的東西。”

言之諄諄,意之殷殷。

而今薄文一篇,緬懷大師徐德龍。先生千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美黄大片免 | 色先锋影音a∨在线资源网 亚洲专区日本专区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 | 天天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