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25 21:16:42
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的批復,原則同意《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此前遼寧提出,要“舉全省之力”建設沈撫新區。如今,沈撫新區與遼寧自貿區正“并肩前行”。
每經記者 梁宏亮 每經編輯 劉艷美
“投資不過山海關”,曾是坊間流傳甚廣的笑談。如今,東北地區正試圖走出困局。
以遼寧為例,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的批復,原則同意《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
國務院批復內容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消息一出,多少遼寧人奔走相告。要知道,在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下,作為《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載體,沈撫新區處在連接東北內陸與遼東南出海口的重要節點,從2017年掛牌之初,就被視為遼寧的新“增長極”。此前,遼寧提出,要“舉全省之力”建設沈撫新區,可謂從“誕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
那么,沈撫新區究竟什么來頭?
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到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全國人大代表、沈陽市長姜有為說,沈陽將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加快建設沈撫新區,懇請國務院予以支持。
李克強當時回應:沈陽和撫順兩個數百萬人口級的大城市緊密相連,這樣的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希望你們把沈撫新區建設成改革創新示范區,形成對遼寧乃至東北強有力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半年后,國務院批復《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
沈撫新區位于遼寧省沈陽、撫順兩市接壤地帶,規劃范圍171平方公里。其中,沈陽片區69平方公里,撫順片區102平方公里,包括沈陽三環高速路以東、撫順經濟開發區和撫順縣拉古鄉部分地區。
2017年4月,沈撫新區正式啟動建設,行使省級經濟管理權限。時任遼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張震,出任沈撫新區管委會主任。據說,去年,沈撫新區管理委員會掛牌時,既沒有掛牌儀式,也沒有慶典活動,相當低調。
2017年底,沈撫新區與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突破遼西北、縣域經濟一起,并列為遼寧“五大區域發展戰略”。
“成立沈撫新區,核心是發展產業。” 此前,沈撫新區首任管委會主任張震曾如是說道。根據國務院批復,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要培育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而從沈撫新區成立伊始,在產業選擇上就提出打造“兩大兩智一谷一基地”,即:大健康、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功能性磁材料(中國磁谷)、高端(能源)裝備基地等五大特色集群。
遼寧的愿景是,推進沈撫新區產業高新化。用10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支撐沈撫新區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機制、平臺支撐體系、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集群,使沈撫新區成為帶動遼寧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沈撫新區”建設,繞不開一個愿景,就是“沈撫同城化”。
從距離看,沈陽和撫順兩座城市,相距不過數十公里;
從文化看,兩城同飲渾河水,均是滿族文化發源地;
從產業看,兩個城市都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城市,沈陽是裝備制造業基地,撫順則是原材料基地。
推進沈撫同城化,可使沈陽產業、人才、科技等優勢,與撫順資源、原材料、勞動力等優勢相互借力、共同發展。
沈撫新區規劃示意圖 圖片來源:遼寧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官方微信號
事實上,早在“沈撫新區”之前,已有一次“沈撫同城化”實踐,就是“沈撫新城”。
2007年,遼寧提出推進“沈撫同城化”戰略,實質就是要在沈陽、撫順這兩個百萬人口城市之間,選擇一個重要區域實施重點發展,帶動遼寧整體結構調整。一年之后,遼寧省政府組織制定《沈撫連接帶總體發展概念規劃》,確定605平方公里作為沈撫新城,實施重點發展。
然而,沈撫新城與其他新城不同,它并不是兩個城市在自身行政界限范圍內的新城合作,而是在邊界處建立一個新城。新城的區位,決定了其行政區域與政策很難達到統一。
在沈撫新城設立之初,大體思路是以渾河為軸,在渾河北岸建設生態區,在渾河南岸發展產業區。十年來,北岸生態區域已經基本建成,南岸雖在基礎設施、教育等方面已有很大進步,但在產業發展上,并未完全達到預想。
“沈撫新區”正是在此背景下,“脫胎”于“沈撫新城”而建。遼寧在沈撫新城渾河南岸,選取適合產業發展的171平方公里土地,劃定為沈撫新區。
全國政協委員金憲曾表示,加快建設沈撫創新發展示范區,一方面,有利于提升遼寧創新能力,并充分發揮沈陽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促進撫順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推進沈撫同城化和沈陽經濟區建設,走出一條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新路子。
國務院在批復中指出,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要建設東北地區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優化投資營商環境的標桿區、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和遼寧振興發展的新引擎。
而在遼寧省委、省政府2016年出臺的《關于支持沈撫新區加快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中,曾明確提出,要爭取沈撫新區成為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條,足見遼寧對于將沈撫新區建成“自貿區”的期望。
沈陽渾河河畔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事實上,在一些人眼中,沈撫新區早就是遼寧“第二個自貿區”。在推動“放管服”改革和推動投資貿易便利化等方面,沈撫新區與遼寧自貿區正在“并肩前行”。
2017年10月13日,遼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在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沈撫新區先行先試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在遼寧自貿區沈陽、大連、營口三片區管委會和沈撫新區管委會范圍內,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進一步減少或取消投資準入限制等一攬子簡政放權的最新舉措。
《意見》還特別要求,在“兩區”內著力解決企業“辦照容易辦證難”問題,力爭在一個工作日內可以完成注冊。推行“多證合一”制度改革,探索將更多涉企證照整合到營業執照上,整合簡化涉及的信息采集、記載公示和管理備查類等事項,實現市場準入便利最大化。
最新便利化舉措,當屬沈撫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在一周前投入使用。資料顯示,該中心是遼寧首個享有省市縣三級審批權限的政務服務中心,其辦理全鏈條企業開辦時間為4個工作日(含銀行開戶時間),與國家設定的企業開辦時間8.5個工作日(未含銀行開戶時間)相比,大幅縮短。
一年多來,沈撫新區共舉辦大型招商推介會30場,一批“百億級”產業項目正不斷落戶:與日本歐力士集團等企業簽訂55個項目投資協議,總投資360億元;有237戶冠名“遼寧”的新企業已落戶,注冊資本86.95億元;中公教育科教小鎮、白沙島金融生態小鎮集群等重大項目已經啟動。
自貿君注意到,滿“周歲”不久,沈撫新區悄然“換帥”——此前擔任沈陽市委常委、秘書長的連茂君,已接任沈撫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在《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獲批后,“新區”在“新帥”帶領下,又將何去何從?
我們拭目以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