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3 14:39:00
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興業研究喬永遠團隊對記者表示,今年AAA的主體是非常受投資人青睞的,尤其是政策趨向鼓勵加大配置中低評級信用債之后,市場資金利率也低,無論怎么買AAA,確實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相對來說風險也比較低。
每經記者 冷輝 每經編輯 王可然
受債券市場波動、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提速等因素影響,近期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的數量增加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10日,今年取消或推遲發行的債券規模達到3431億元,其中發行人主體評級為AAA的規模占比為27.56%。而2017年取消或推遲發行的6332億元債券規模中,發行人主體評級為AAA的規模占比為41.33%。
這表明,今年以來AAA企業取消發債的現狀,相對于同期債市總體的取消發行情況,出現了明顯改善。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興業研究喬永遠團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AAA的主體是非常受投資人青睞的,尤其是政策趨向鼓勵加大配置中低評級信用債之后,市場資金利率也低,無論怎么買AAA,確實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相對來說風險也比較低。
根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取消或推遲發行的債券規模累計達到3321億元,單月平均值在大約415億元。2017年前8個月,取消或推遲發行的債券規模累計則為4258億元,平均每月棄發規模為532億元。
對比來看,今年來債券棄發的情況,相對去年出現了明顯好轉。不過,除了前述AAA企業取消或推遲發行規模的占比變化之外,其他不同主體評級的發行人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變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7年棄發的6332億元債券規模中,AA、AA+、AAA級企業棄發規模占比分別為25.23%、27.25%、41.33%,合計占比為93.81%;AA-占比則為2.27%,主體評級為AA、AA+的棄發規模占比為52.48%。
而今年以來(截至9月10日),累計3431億元棄發規模中,AA、AA+、AAA級企業棄發規模占比分別為31.20%、36.48%、27.56%,合計占比95.24%;AA-占比為0.52%,發行人主體評級為AA、AA+的棄發規模占比高達67.68%。
對比來看,AAA級企業棄發規模占比明顯下降,而對應增加的是AA、AA+級別的企業,這兩個類別的發行人在今年的債券棄發情況中表現比較突出,棄發規模占比對應增逾15個百分點。
此外,棄發債券發行期限也以中短期債券為主。在今年以來的3431億元棄發債券中,發行期限在一年以下的棄發債券規模為1190.24億元,占比為34.69%;發行期限為三年和五年的分別有1164.9億元、703.25億元,占比分別為33.95%和20.50%。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對記者表示,就融資而言,不同企業,所面臨處境是不一樣的。國企和大型民企現在處境不算太差,小微企業處境也未必差。雖然大家一直說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但現在是有大量政策進行傾斜的,所以小微企業信貸增加其實并不慢。現在困難最大的是中間的夾層企業,這些就是信用債的主體發行人,也就是主體評級在AA+往下走,因為大企業都是AAA了,小微企業也發不出債的。
張旭認為,去年AAA的發行人取消發行的多,是市場比較差,發行人對利率不滿意就不發了,這些發行人資質相對也不差。今年是AAA的發行利率低,所以取消發行的少了,真正不好發債的是AA、AA+、AA-的發行人。
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興業研究喬永遠團隊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跟2017年比的話,其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因為今年的市場和去年對比,差別是比較大的。去年,資金面是一個比較大的決定因素,但今年以來比較大的變化,是違約等負面的沖擊比較多,導致投資人對發行人主體的資質要求比較高,一些稍微差一點的主體就被拋棄比較多。從收益率曲線也能看到,AAA和AA+、AA的利差擴大是非常明顯的。
喬永遠團隊提到,現在買AAA的非常多,它的收益率都下去了,發行人就很開心,取消發行的就少。7月份以后,AAA的央企發行量增長非常明顯,甚至發債替代自己的貸款,發行利率都非常低,都是百分之二點幾三點幾,比貸款利率還要低,所以就發了。
記者注意到,根據Wind數據,8月份以來5年期AAA級中期票據發行利率平均在4.8%上下,相比之前4-7月份之間5.27%的平均發行利率,出現了明顯的下行。
對未來的預期方面,張旭表示,目前AAA的行情并不差,尤其是此前MLF等政策出完之后,的確有很大改善。這說明融資其實正在緩慢改善,從高等級向中等級再向低等級傳導,而且從表內信貸向表外,從標準化產品向非標蔓延。現在的融資環境比一季度末二季度初那一陣好很多了,而且未來會持續轉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