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9 14:51:03
2018年9月7日至9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戰略合作的第二屆“太和文明論壇”在北京舉行。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大會閉幕式上,太和智庫秘書長伊迪分享了本次論壇的總結報告。他表示,今天是太和論壇兩周歲,太和文明一直強調共同價值,本次論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
每經記者|白蕓 每經編輯|溫夢華
2018年9月7日至9日,由太和智庫發起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戰略合作的第二屆“太和文明論壇”在北京舉行。據了解,“太和文明論壇”主要包括人文交流論壇、可持續發展論壇、前沿科技論壇三個主要分論壇。
在9月9日上午舉行的大會閉幕式上,太和智庫副理事長、秘書長伊迪分享了本次論壇的總結報告。他欣慰地表示,今天是太和論壇兩周歲,太和文明一直強調共同價值,本次論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
太和智庫副理事長、秘書長伊迪分享本次論壇的總結報告(主辦方供圖)
在本次人文交流論壇上,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Stephen Orlins、中美強基金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John Holden、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前院長崔立如等中外學者均圍繞中美關系和中外人文交流發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探討了中美戰略互信、中外人文交流新范式、“一帶一路”的人文交流等重大課題。
Stephen Orlins結合中美乒乓外交,提出在新的形勢下,中美推動兩國人文交流的新模式。John Holden則認為,人文交流的目的是增進相互學習和擴大相互認知,途徑是媒體和技術創新。崔立如探討了在共同價值框架下建立中美戰略互信的問題,他認為現在中美關系正處于進入向新平衡狀態發展的過渡階段,中美戰略互信面臨了巨大挑戰,可以從領導高層、精英中層和民眾底層三個層面找到戰略共識,求同存異,彌合戰略疑慮。
在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捷克共和國駐聯合國終身代表、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前任主席Marie Chatardova、瑞典國際事務研究所主任Mats Karlsso、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航空環境經理黃越等中外專家暢所欲言。Marie Chatardova認為,各國共同努力、特別是科技進步對可持續發展目標非常重要。
Mats Karlsson認為, 歐洲亟待重建一種新的、類似于中國的和諧理念或太和文明論壇三大主題的社會契約,從而跨越式地實現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黃越則認為,國際航空工業與SDGs息息相關,國際航空工業的發展有助于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太和智庫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侯佳儒呼吁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國際氣候公約談判奠定基調。
在前沿科技分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谷歌中國副總裁林妤真、華大基因執行總裁尹燁先生、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沈曉衛、清華大學計算社會科學平臺執行主任孟天廣等中外嘉賓,分享了各自在生命科技、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前沿應用和發展趨勢。發言嘉賓一致認為人工智能爆發的臨界點已經到來,將對世界產生顛覆式的巨大影響。通過實現人機結合、人機同行,人工智能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行業。人們在關注人工智能與產業的結合的同時,更應考慮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契約或人權公約來規避倫理道德風險,迎接數字社會的來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