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金海年:綠色金融處于大規模發展階段 人才仍相對緊缺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8 23:44:00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金海年表示,目前綠色金融領域的人才仍處于比較緊缺的狀態,人才的培養還需要一個過程。懂環保的人要慢慢學金融,而學金融的人也要懂環保。比如我們做綠色金融認證評估,首先要評估是否屬于“綠色”,對環境影響如何;然后再看經濟表現、金融收益,二者需要綜合評估。

每經記者|葉曉丹     每經編輯|張海妮    

金海年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2016年8月30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初步形成,綠色債券市場正式啟動。自此,“綠色金融”概念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大焦點,眾多金融機構也紛紛發力。

8月24日,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8夏季高峰會“綠色金融模式探索”論壇上,業內人士就當前綠色金融發展現狀、綠色金融如何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展開了充分討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為此專訪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金海年博士。

綠色金融處于大規模發展階段

NBD:2016年8月《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出臺,意味著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初步形成,綠色債券市場正式啟動,到目前上述指導意見出臺將近兩年時間了,您覺得目前綠色金融處于哪一個發展階段?

金海年綠色金融在中國剛剛起步,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早期,綠色金融要跟產業逐步結合,金融、環保需要緊密協調配合。

NBD:目前綠色金融市場有多大的規模?

金海年:雖然2016年才剛剛起步,但現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大約占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我們希望通過綠色金融同時能夠帶來市場價值,讓投資人獲得合理回報,最終通過金融手段來解決環保的問題。

我們希望找到一種更好的辦法,既能兼顧發展又能保護環境,就是通過能夠覆蓋污染損失和監管執法成本的環保稅收體系,讓污染的負外部性變成企業的內在成本,驅動企業采用更科學的節能減排技術進行生產。

NBD:綠色金融要進一步發展,您覺得在哪些方面還需要突破?

金海年:現在主要的挑戰在于金融與實體的結合,怎么同時解決發展和綠色的平衡問題。比如環保人士懂環保,但不懂金融,金融專家懂金融但不懂技術,對于環保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難以整合。現在需要將這兩方面打通融合。 

懂環保又懂金融的人才較緊缺

NBD:按照您所言,發展綠色金融需要既懂環保又懂金融的人才,從2016年提倡至今,目前在綠色金融領域的人才是否能滿足綠色金融的發展?

金海年目前綠色金融領域的人才仍處于比較緊缺的狀態,人才的培養還需要一個過程。懂環保的人要慢慢學金融,而學金融的人也要懂環保。比如我們做綠色金融認證評估,首先要評估是否屬于“綠色”,對環境影響如何;然后再看經濟表現、金融收益,二者需要綜合評估。

NBD:此前,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北京綠色金融協會會長梅德文曾表示,目前中國環保產業缺少激勵機制,傳統污染企業缺少制約機制,這是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倡導綠色金融的重要原因。成本是很多企業投入環保的一大顧慮因素,有沒有嘗試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做一些結合,從而降低成本,進而將綠色金融進一步推廣和普及?

金海年:成本很重要,必須把環保的影響通過制度規范變成企業的內在成本,比如說企業對社會造成的污染,應該估算出其經濟成本。現在的環保法還不健全,污染處罰金額和處罰次數仍存在上限,可能造成“企業污染越大反而越賺錢”的不合理現象。所以我認為,對于污染嚴重的環保企業,在立法上不能設污染處罰上限,而且如果企業持續污染就應當連續懲罰,這樣企業才可能改變行為模式。

此外,企業污染的罰款和環保稅應該專款專用,可以探討建立國家綠色基金,用于激勵治污效果好的企業或者用于環境的治理,這樣就形成了環保治理來自污染處罰的利益責任閉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綠色金融 人才 金融 環保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韩一级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网友自拍 | 亚洲午夜福利网在线网站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无弹窗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阿v天堂2019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