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7 00:22:57
上世紀90年代,為了搶到知名電視臺黃金時段的一則廣告播出權,有些企業愿意為此付出成千萬上億元的代價。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傳統媒體已不再是企業投放廣告的唯一選擇。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新媒介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現在,當你每天回家走進必經的電梯時,一定會發現有不少色彩繽紛的屏幕展現在面前。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大多數的屏幕下方寫著:“新潮傳媒”。
新潮傳媒創立于2013年,開創了電梯廣告在社區電梯內的電視媒體新場景。短短幾年,新潮傳媒業已成為一家進駐全國近百城市、擁有7000名員工,年營收破億元,估值超過100億元,被稱為“獨角獸”的企業。一家年輕的企業為何能迅速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這就要從其創始人張繼學這位在廣告行業久經沙場的“老兵”說起了。
日前,針對電梯媒體行業的現狀與未來這個主題,張繼學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專訪。在談及事業時,張繼學認為自己還是一名奔跑在創業賽道上的健將,一直在思考如何和把新方向設立為自己新的目標。面對記者,張繼學并不愿用“成功”二字來總結自己,他謙虛地笑道“我還在路上呢”。
談行業風口:未來所有媒體都將是數字化的
NBD:電梯媒體行業非常年輕,隨著未來中國的持續開放和發展,電梯廣告行業將迎來哪些變化?
張繼學:我認為,電梯廣告行業這個賽道是一個長期被大家忽視的冷風口。現在線上領域已被BAT和頭條等大企業壟斷了70%~80%的流量,我預計未來線下媒體數字化、流量化后會出現線下流量平臺,線下領域也會被巨頭壟斷40%~50%的流量。
綜合體流量平臺、地鐵流量平臺和電梯流量平臺都將是未來的線下流量發展方向,我認為,其中電梯流量平臺至少會占到線下流量平臺一半左右的市場,因此,我堅定看多電梯媒體行業一年的產值會從150億元上升到600億~1000億元,新潮傳媒和分眾傳媒都將會是過千億級別的公司。
我們認為未來所有媒體都將是數字化的,所有數字化的媒體都將實現流量化和程序化購買。未來,大家印象中的電梯廣告將不再僅僅是個電視屏在播放廣告,而是會轉變為線下媒體流量平臺的基礎設施,類似一部智能大屏手機,主要生產力是流量而不是廣告。未來新潮傳媒是不賣廣告的,而是要探索建立線下流量變現的方式。
NBD:對新潮傳媒來說,應該怎樣把握好機會?
張繼學:新潮傳媒目前在全國有7000名左右的員工、已經進入95個城市、電梯電視的總數量在國內是絕對第一。我們的電梯主要覆蓋在社區,我們也一直在打造一個中產家庭社區概念,因此我們新的定位SLOGAN就叫“產品賣到家,廣告投新潮”。賣到家庭的產品選擇新潮傳媒來投放一定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談行業競爭:電梯媒體行業有做一條大魚的拼搏機會
NBD:新潮傳媒為何能進入電梯廣告行業并迅速壯大?
張繼學:我們之所以敢去做電梯媒體,本質上是因為這個行業在技術層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以前電梯媒體行業是手工的、包租包月的販賣方式,現在是數字化、流量化、智能售賣的流量方式。
新潮傳媒能做起來,是因為在進入電梯媒體行業之前認真分析了這個行業,我們發現,任何行業都有第一第二,但這個行業只有一千多億元(市值)的第一而沒有絕對的第二,但這個行業的毛利率又高達70%以上,純利高達40%~50%。并且,當時的電梯媒體行業門檻不高,投資幾十億就可以成為一家很不錯的“第二”。
另外,我們分析了行業第一的投資,對其媒體進行重構,我們認為,用50億資金就可以重建一個一樣體系的資源庫;用100億資金就可以形成和其差不多雙巨頭平衡的格局。而以新潮的實力,投入50~100億資金的難度并不大。
我們當時發現,國內電梯已經超過600萬部了,而其128萬個框和30萬個屏幕加起來總共覆蓋的電梯數量也就50萬個左右,占市場的份額還不到10%,所以我覺得這個行業還有很大的機會。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發展,如今新潮的電梯總數和行業第一相比已經達到1:1了,電梯屏的數目已經是“行業第一”的2倍了,營收從前年的7000萬元到去年的2個億,今年預計10多億,明年估計能達到40億~50億元了,后年就有機會過百億,發展速度很快。生產方式也從手工式的生產轉變為數字化、流量化的生產方式,所以效率和成本至少可以翻2~3倍。
新潮傳媒從不被看好到今天有了100多億元的估值,而且發展形勢很好,也正有著上述這些因素,讓我們進入這個行業并迅速成長壯大。
NBD:怎么看目前行業的競爭?
張繼學:電梯媒體行業作為新經濟之一和目前正熱的共享單車其實并不一樣。雖然同樣需要“燒錢”,但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還沒被探索出來,而在電梯廣告行業“燒錢”,其商業模式是已經成熟的,已經被證明出來的。目前在電梯媒體這個賽道上已經有100多億元的營收了,有60~70億元的利潤了,雖然不是一個很大的賽道,但還是存在在小池塘里做大魚的一個拼搏的機會。
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來說,如果要去挑戰行業第一,用之前的相同的方式幾乎是很難成功的。到今天為止,電梯媒體行業的壁壘已經比較高了,因為當一個行業出現雙巨頭跑到頭部的時候,第三名、第四名的難度就很大了,而且目前電梯媒體行業雙巨頭的投資額也都很大,必須達到至少覆蓋50萬~60萬部電梯的最低標準。
NBD:現在分眾傳媒和阿里巴巴走到了一起,新潮是否也會選擇站隊?
張繼學:新潮財務數據良好,選擇獨立發展還是選擇站隊都是要以“我”為主,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來選擇。我目前只能說存在這種可能性吧。
談政府支持:新經濟需要能參與競爭、不被市場淘汰的資金保證
NBD:此前,新潮傳媒獲成都高新區產業引導基金20億元投資。請問您怎么看待國有資本在新經濟領域的作用?
張繼學:新經濟企業的本質是資金+技術+人才,從成本、效率方面去重構新的商業模式。新經濟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一般來說兩年就是一個風口,如果兩年內沒有發展起來,那么這個新經濟企業就沒有太大價值了。
新經濟企業在創立前期都要依靠資本和技術來推動,企業前期不可能有太多的營業收入、稅收,而如果政府用傳統的方式去扶持新經濟企業,例如給你土地、稅收優惠等,目前似乎價值已沒有過去那么大了,所以目前支持新經濟的手段主要還是在于資金、技術和人才,因為新經濟企業需要的不是一個漂亮的辦公室,而是需要參與競爭不被市場淘汰的強有力的資金保證。
NBD:如何評價政府的支持?
張繼學:我們非常高興的看到成都高新區實實在在地用資金支持成都本土創業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進入風口行業的競爭,這個也可以視作是政府目前支持新經濟發展的標準動作之一。對于成都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我認為很棒,值得大大點贊,也十分感謝。
談創業環境:營商環境越發自由,還有政策的支持
NBD:在您創業的20多年時間里,國內營商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張繼學:我在國內創業這20多年,感受到國內的營商環境是越來越好。以前做什么事情總會受到某些限制,后來這些限制逐步取消了,再后來,政府會支持你做事,并且還會用資金、政策來扶持,我覺得我這一路創業過程中享受到的國家發展的紅利很多,心存感謝,更加覺得應該不負這種支持和信任。
我曾經先后3次創業,第一次在樂山,當時在當地媒體業內做到了絕對第一;第二次創業在成都做生活周刊媒體,也做到了絕對第一;第三次創業我立志要做國內社區媒體流量平臺的絕對第一。三次創業第一次是在小城市,后來在大城市,現在放眼全國。我發現發展到越大的平臺,營商環境就越自由,獲得的政府鼓勵和支持也越多。
NBD:對這樣的變化您怎樣評價?
張繼學:我認為首先是政府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解決很多你的后顧之憂,讓你心無旁騖地做好自己專業的事情;在此基礎上,如果在你發展的必要階段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那絕對就是錦上添花了。所以我認為現在的創業家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享受到了改革開發40年來的成果,不但有國家政策鼓勵創新創業,也有包括風投在內的各類資本的支持,創業家事業成功的幾率就變得非常大了。文/宏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