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人物側寫

每經網首頁 > 人物側寫 > 正文

【粉巷財經】素描陸治原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4 16:49:56

每經記者 六韜 秦風    每經編輯 劉琳    

時至今日,榆林人依然感念陸治原。

主政這座能源城市期間,其多次拍桌子發火,當地不少官員和老板都有所領教。

在解決當地上學難問題上,他發火——“我看,這不是沒錢沒地的問題,是我們的執政理念有了偏差!是因為我們的屁股沒有坐在廣大群眾的一邊!”

在打通“斷頭路”的問題上,他發火——“這是老百姓的路,還是他一個老板的路?你們去捎話,限時拆除,否則,我們將依法拆遷!”

……

彼時,正值榆林轉型升級關鍵時期,這位“有脾氣的市長”,在民生建設和經濟轉型領域,給當地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記。

離別之際,其一紙《榆林,我熱愛的家鄉》,被爭相傳閱,一時“榆林紙貴”。

爾后,其轉場渭南,鼓勵大家以“跳起來摘桃子”的勇氣,致力于這座關中城市向陜西第一方陣邁進。

歷經省會西安、塞北榆林、東大門渭南三地的歷練,這位綏德漢子拾階而上,如今成為陜西省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晉升副省長一職。

 

追求極致的倔漢子

得名于“綏民以德”,陜西榆林的綏德縣素有“秦漢名邦”、“天下名州”的美譽。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更讓這個傳唱信天游的地方,名動五洲。勤勞、簡樸、堅韌不拔、頗有陽剛之氣……這些溢美之詞用在綏德漢子的身上,鮮少有人非議。

在陸治原的記憶里,家鄉綏德始終是那個讓自己無數次魂牽夢繞的地方——“黃土高坡,古老長城,奔騰黃河,山水草木,炊煙窯洞……”

20歲那年,一輛大班車,讓陸治原離開了家鄉,來到西安,求學于陜西財經學院(現已并入西安交通大學),修習財政專業。大學畢業,其赴延安財經學校任教兩年,后又返校讀研,算起來前后在這里度過7年時光。

如今看來,陸治原骨子里始終有著陜北漢子的那股倔勁,不做到最好不輕易放棄。學習如此,工作也是如此。

1993年,走出校門之后的陸治原,選擇在西安市財政局預算處工作,頗為對口。財政局掌管著西安市的錢袋子,全市財政的布局,均需這個部門的科學規劃與籌謀,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下來的9年里,他一路升遷,直至市財政局副局長一職。

之后,其先后轉場西安市閻良區和灞橋區,歷經8年基層歷練……

多年后,在追憶這段過往的時候,陸治原曾說道,“我從陜北的群山間出發,到省城西安求學。畢業后留在西安工作,這一去就是26年!”

 

榆林咋會沒錢沒地?

“2010年6月,我從西安市灞橋區委書記的崗位上,調回到家鄉榆林工作。牽手面前的父老鄉親,望眼腳下山川大地,內心思緒翻滾:我是家鄉榆林的一棵小草,我的根其實是深深扎在這片土地上的!”

這一年,陸治原被調至榆林,任市委副書記。

彼時的榆林經濟,即將面臨急轉而下的困頓。

因豐富的資源稟賦,榆林長期以來有著“中國科威特”之稱。一方面,憑借能源經濟的黃金發展期,榆林經濟已實現量的飛躍。另一方面,能源經濟的輝煌已臨近尾聲。僅僅一年后,這座城市最為倚重的煤炭,其價格便開始暴跌。

不過陸治原燒起的“第一把火”并非能源領域。

在當時,榆林的首要民生問題是“上學難”。城區每年有近5000名孩子因學位緊張而上學困難,最大班額已達90名學生。

就城區教育問題,榆林決定推進“百億教育強市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學、幼兒園,三年解決“上學難”,讓每個孩子有學上。

教育問題是大事,也是難事。即便在如今的西安,教育局長人選的長期空缺便可見一斑。

在討論過程中,榆林一些部門負責人并不看好,要么說沒錢,要么說沒地,甚至干脆認為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陸治原火了——“榆林財政收入全省第二,怎會沒錢?榆林房地產市場當時很火爆,怎能沒地?我看,這不是沒錢沒地的問題,是我們的執政理念有了偏差,是因為我們的屁股沒有坐在廣大群眾的一邊!”

發火之后的“效果明顯”,榆林各部門陸續落實了城區最好的38塊地、約2200多畝用于學校建設。

至他離任時,榆林城區學校數量比2010年翻一番。榆林城自明代建城600多年來,共修建31所學校。而在陸治原任市長起短短三年間,城區新建學校就已達38所。

如此魄力和膽氣樹起的標桿,也讓之后來榆林任職的官員“壓力頗大”。

實際上,在榆林時陸治原曾多次拍桌子,最終換來的結果是,榆林學位數量,醫院床位,道路里程,綠化面積,這些大民生硬指標全部實現了翻番。

 

吃子孫飯是要被罵的

上文提及,歷經能源黃金十年,榆林已奠定其在陜西乃至全國的地位,GDP總量一度接近西安,增速則高居全省之首。

然而,榆林的能源經濟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在宏觀經濟及能源經濟出現轉變的大環境下,榆林經濟面臨著巨大壓力。

2011年,曾經輝煌的榆林煤炭產業,已由暴利變成微利,甚至虧損。同時,民營經濟運行困難,民間借貸危機更是籠罩已久。

用陸治原的話來說,就是“經濟下行壓力陡增,榆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和困難。”并且,他對于這種過于單一的經濟發展有著更深的考量,“靠吃子孫飯發財致富,是要被后人唾罵的!”

這種經濟由高速發展突然轉變為低迷的落差,生活在榆林的市民都有切身體會。

問題是,不僅榆林,同樣依靠能源致富的鄰居鄂爾多斯亦如此。對整個能源經濟而言,此前的發展方式已不可行,唯有轉型才是出路。

此時,陸治原表現出其在經濟治理方面的能力。能源經濟的轉型升級,被其提上日程。

隨后幾年,榆林走了資源深度轉化的路子,延長能源產業鏈,經濟得以平穩。

據統計,當時在建和建成的能源轉化項目總投資達3000多億元,僅是百億級的能源轉化項目就有8個。其中,陜煤集團和延長石油的項目規模最大。

也正是得益于這些項目的發力,榆林經濟經受住了考驗。

可以說,陸治原任期,正是榆林經濟發展最復雜的幾年。好在,當時的領導班子摸索出了一條可行之路。

 

讓平庸者騰位

2015年6月,陸治原再一次離開家鄉,任渭南市委書記。

“物換星移五載逝,長城黃河情悠悠。”陸治原難掩不舍之情,“我深深地眷戀著家鄉這塊熱土!”

掌舵榆林已頗有心得,讓陸治原在渭南任上有了更為系統的城市管理理念和方針。

他曾說,渭南在發展思路上,要叫響‘加快發展、追趕超越、決勝小康’的主題。在戰略定位上,要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和黃河金三角產業轉移示范區等機遇,適時賦予渭南發展定位新的內涵。

同時,在構建完備的工業體系、補齊新型城鎮化短板、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做大做強三產服務業等方面,渭南也下了功夫。

陸治原一直保持著干勁。

“轉型升級,追趕超越”是渭南的現實需要,他要求渭南以“跳起來摘桃子”的勇氣,實現發展預期目標。他提出,渭南要突出工業轉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新的產能,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邁出步伐。

同時,對干部作風問題上,陸治原始終“不留情面”——“干部就要干事,為干事者撐腰,讓平庸者騰位。”

去年3月,渭南市委召開全市“作風建設年”動員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會議開場播放了暗訪專題片,內容直指部分干部作風問題。

會議上,陸治原指出一些干部不在狀態,擔當意識不強,政績觀存在偏差等,聞者無不紅臉出汗。

那次暗訪專題片中涉及的相關違法亂紀干部,會后均受到相應處分,免職、行政記過等,不一而足。

如今由市到省,仕途晉級,這位綏德漢子又將迎來新的挑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久久精品人人看人爽 |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下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点击进入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