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4 16:21:06
每經記者|何并 每經編輯|劉琳
國家發改委官網昨天掛出《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陜西、山西、甘肅三省的輿論場,一時間好不熱鬧,這個利好消息,足以讓大家過個開心年。
粉巷君第一時間通讀后,有這么幾點感想與大家分享:
A、《規劃》除了鼓勵關中城市群協同發展之外,還明確了西安的國家中心城市身份,如果再仔細看的話,還有一句話值得尋味——“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按程序合理調整行政區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此舉意味著西安、咸陽兩座城市的行政區劃或有望進行調整。至于接下來如何動作,有觀察人士分析了幾種可能性;
B、城市群的終極要義在于協作,在這個新家庭里,大家搭伙過日子,有政策導向,有機制激勵,原本相對割裂的產業、金融、環保等諸多領域,如今可以共謀發展,關中城市群崛起的路徑終于變得清晰起來;
C、重點在于,怎么有效抓住這些機遇,讓《規劃》落到實處,避免曾經“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悲劇?
這個“中心”不一般
過去數月,關于西安到底是否獲批“國中”,坊間輿論撲朔迷離。
隨著此次《規劃》出爐,終于實錘——西安成為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之后的第9座國家中心城市。
中心的使命是什么?
《規劃》里說的很清楚,構建“一圈一軸三帶”。具體內容可以去問度娘,粉巷君(微信ID:nbdfxcj)比較感興趣的是,關于“一圈”的描述中,提到的這句“推動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按程序合理調整行政區劃……”。
西咸一體化推進十幾年,進程遲滯,直到去年突然提速。
先是年初西安代管西咸新區,時隔半年,陜西省政府出臺《關于深入推進西咸一體化若干政策措施》,釋放信號,“西咸格局”3年內或有大變化,而今才過數月,國務院又給出“合理調整行政區劃”的描述……
對于調整方式,粉巷君咨詢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其主張三分咸陽,取消這座地級市;但也有其它聲音存在,如,某不愿具名的區域觀察人士分析,保留咸陽,將其主城區、涇陽、三原等托管給西安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至于最終采取哪種,接下來坐等觀望就是,國家層面既然開了口子,定了調子,這個大方向是沒跑了。
再者,“調整行政區劃”,決定著關中城市群核心圈的輻射功能發揮,某種意義上,是激活全盤的一步棋,應該說還是比較緊迫的。
話說回來,《規劃》是死的,人是活的。三門峽未被納入關中城市群,但人家前段時間還主動上門來對接呢!
所以就西安這個“中心”來說,“一圈一軸三帶”的輻射帶動,是理所應當。
但既然身處“一帶一路”樞紐區位,定位“亞歐合作交流國際化大都市”,且國家層面也有諸多落子的考慮,如在望的國家商事法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等,時代背景賦予其“中心”更廣闊的意義。
張寶通的分析比較直接:陜西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西安則是“核中之核”。未來西安的目標,應定位在“亞歐合作交流國際化大都市”上,做絲路經濟帶的中心城市。
心有多大,機遇就有多大
大家比較關心的一點,能給關中平原城市群帶來什么利好?
《規劃》里講了很多,粉巷君歸納一句話:心有多大,機遇就有多大!
城市群的要義在于協同發展,好比你有資金,我有渠道,他有技術,我們可以合伙開公司,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把盤子做大。
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優勢,比如榆林的大棗,基本上處于原生態,去年賣不出,甚至爛到了地里。而楊凌可能在果品加工方面有成熟經驗——以前缺少城市間產業的協作政策和機制導向,合作動力不足。
而關中平原城市群出爐之后,這種合作便成為可能。
再如西安的硬科技資源很豐富,但周邊縣域乃至其它城市,產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如此一來,便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某種意義上,城市群已然是利益共同體,這種情形下,作為中心城市的西安,就可以號召大家共同參與做一些大事情。
比如做大一條產業鏈,在這條鏈上,不同城市有不同分工,而非此前的各自為戰;比如聯合起來成立西安版的“亞投行”,組團出擊,拉動城市群的金融產業;比如治理霧霾,城市群通過聯防聯治式的全域化治理,其效果顯然比一個城市孤軍奮戰要好得多。
無論是科技、金融、生態抑或其它領域的合作,在政策和機制的推動下,空間之門已經打開。
再者,空間隱含的機遇,不止于城市群內部,在外界眼里,它代表著城市群的看漲邏輯、輻射紅利,以及區域的投資價值——這是城市群的另一重機遇。
這種情形下,作為城市群中最有號召力的西安,其城市地位、投資環境、成長性、首位度被相應看漲,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兒。
這也就不難理解,并未入選關中平原城市群的三門峽,半月前與西安的那次主動對接。據當時參會的張寶通后來描述,三門峽副市長、政協副主席、工商聯主席、商會會長均表示了融入大西安的愿望。
怎么抓住這些機遇?
藍圖有了,機會來了,能否“全額變現”?對于官方而言,這才是最核心的問題。
粉巷君(微信ID:ndbfxcj)拋磚引玉,幾點建議僅供探討:
首先,大家搭伙過日子,自然得有主事的班子。
正如關中平原城市群,囊括陜、甘、晉三省諸多城市,那么在省級層面,自然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小組,城市間的利益協調機制,還有一些政策的推進落實,比如建立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基金等,都是這個小組需要盡快考慮的問題。
這些大的框架搭建起來,城市間的密切合作,外埠投資者的熱情和信心,才能調動起來。
其次,協作機制和政策導向具備,城市群各成員之間不妨熱情擁抱,優化資源配置,尋找各領域的協作機會,引導鼓勵民間投資,甚至可以考慮成立專門的機構來做這些事情。
再次,西咸一體化的步伐需要加快,核心圈的問題解決了,輻射功能才能更有效的發揮。
最后,也是特別想強調的一點,有必要注重一下城市群理念的科學營銷。對區域發展政策的解讀,不能僅依靠“疾風驟雨”般的新聞宣傳。政策發布時“鋪天蓋地”,一陣風過后又銷聲匿跡。
試問,西安之前批復的八個國家中心城市,各位看官印象幾何?
說白了,無論是對國家中心城市,亦或是對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的宣傳,乃至其它政策的解讀,都需要遵循一個邏輯:講節奏,講方法,把政策說清楚,把機遇梳理透,讓政務系統、投資群體、公眾三個層面,真正理解是怎么回事兒。
如此,宣傳才能起到激發合作熱情、引導投資行為的效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