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9 23:32:06
有分析認為,2.1%仍屬于溫和上漲區間,7月是暑假出行高峰,需求增加,飛機票、旅游和賓館住宿價格上漲,是CPI上漲的主要原因,預計未來一個時期物價仍將保持溫和運行。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賈運可
昨日(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全國CPI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構成CPI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影響CPI上漲約0.3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CPI上漲0.3%,主要受非食品價格上漲影響。當日發布的數據還顯示,7月PPI同比上漲4.6%,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7月CPI在連續三個月處于2%以下區間后,再一次回到了“2時代”。這一數據超出市場普遍預期,20家機構此前對7月CPI同比漲幅的平均預測值為1.9%,最小值為1.5%。有分析認為,2.1%仍屬于溫和上漲區間,7月是暑假出行高峰,需求增加,飛機票、旅游和賓館住宿價格上漲,是CPI上漲的主要原因,預計未來一個時期物價仍將保持溫和運行。
為何7月CPI出現超預期上漲?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分析認為,非食品價格因素對CPI表現影響較大。
繩國慶指出,從同比看,CPI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2.4%,影響CPI上漲約1.96個百分點。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22.7%和25.1%,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42個百分點;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4.6%,旅游價格上漲4.4%,教育服務類價格上漲2.8%,居住類價格上漲2.4%,上述四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1.16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上漲0.5%,影響CPI上漲約0.10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7月9日,國家發改委將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70元和260元。雖然在此后的7月23日又分別將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調降125元和120元,但兩相對照,還是可以發現7月汽、柴油價格出現明顯上漲。
對于近期出現明顯上漲勢頭的生豬和豬肉價格,記者注意到,其在環比和同比兩方面并未對物價走勢產生明顯影響。據繩國慶介紹,從環比數據看,豬肉價格上漲2.9%,漲幅比上月擴大1.8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從同比數據看,豬肉價格下降9.6%,降幅繼續收窄,影響CPI下降約0.24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李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6月以來豬肉價格反彈,主要反映的是年中開始的正常季節性漲價。生豬養殖行業整體格局仍供大于求,本輪豬周期尚未顯露明顯復蘇跡象,但年內豬價同比下跌壓力有望逐漸緩解。
值得一提的是,構成CPI的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漲。7月,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居住價格分別上漲4.6%、3%和2.4%,教育文化和娛樂、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上漲2.3%和1.6%,衣著、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均上漲1.2%。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認為,7月份以來,由于豬價見底反彈,鋼價創出新高,很多人擔心未來通脹的上行風險。但是,雖然不排除部分品種由于供給的約束價格上漲,只要去杠桿的方向未變,那么下半年經濟總需求將繼續回落,從而制約整體通脹上行。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稱,在國內需求穩中趨緩、狹義貨幣M1增速持續走低以及PPI下半年可能有所回落的背景下,未來CPI缺乏顯著反彈的動力。從翹尾因素來看,7月之后CPI將顯著回落,下半年通脹水平大幅上漲可能較小,維持全年CPI同比上漲2%左右的預測。物價水平維持在較低水平運行,也為國內貨幣政策提供了寬松的操作空間。
也有專家指出,目前我國要警惕因國際油價走勢不確定性帶來的輸入性通脹。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就表示,目前來看,全球經濟復蘇雖然進入尾聲,但對能源的需求依然比較旺盛,但供給端受到OPEC限產、美國原油增產低于預期以及伊朗等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影響而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油價存在較大上行風險。鑒于目前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較高,如果原油價格出現跳升,則輸入性通脹可能會再次抬頭。
與CPI趨勢不同,7月PPI漲幅較上月有所回落,結束了此前三個月的連續“加速”。據繩國慶介紹,在主要行業中,漲幅回落的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合計影響PPI同比漲幅回落約0.31個百分點。
7月PPI漲幅回落,是否意味著本輪PPI升勢已經見頂?實際上,申萬宏源宏觀團隊7月中旬就分析指出,PPI見頂回落跡象已開始顯現。從數據上看,7月以來主要工業品價格的漲幅已開始回落,南華工業品指數、鋼鐵價格、動力煤價格指數漲幅均低于6月同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