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市場

每經網首頁 > 市場 > 正文

8月6日起 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3 21:18:38

隨著央行晚間發布這一消息,市場迅速產生反應。在岸市場上,美元兌人民幣迅速跌近200點至6.8237,離岸市場上,美元兌離岸人民幣跌近500點至6.8290。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王可然    

為防范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8月3日,央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3個月來,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升幅超過4000點。隨著央行晚間發布這一消息,市場迅速產生反應。在岸市場上,美元兌人民幣迅速跌近200點至6.8237,離岸市場上,美元兌離岸人民幣跌近500點至6.8290。

央行指出,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于企業并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這種順周期行為易演變成“羊群效應”。

央行指出,對遠期售匯征收風險準備金并未對企業參與外匯遠期、期權、掉期交易設置規模限制,也沒有逐筆審批要求,更沒有禁止企業開展這類交易,顯然不屬于資本管制,也并非行政性措施,而是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具體來看,人民銀行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含期權和掉期)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相當于讓銀行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而計提風險準備,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的順周期行為,屬于透明、非歧視性、價格型的逆周期宏觀審慎政策工具。

外匯風險準備金由金融機構交存,不對企業。企業可按現有規定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遠期結售匯作為企業套期保值工具的性質不變。為滿足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的要求,銀行會調整資產負債管理,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的順周期行為,對于有實需套保需求的企業而言,影響并不大。

記者注意到,為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防范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2015年10月15日起,央行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暫定為20%。2017年9月11日起,央行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調整為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央行 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aⅴ在线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精品91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亚洲春色中文字幕我是洋洋 | 午夜福利在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