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1 19:20:11
8月1日,“第二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成都舉行,共同探討六個重點議題,包括:創新驅動培育新經濟動能、低碳城市促進綠色發展、城市群建設助力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煥發城市活力和建設公園城市提升城市品質。
每經記者|楊歡 每經編輯|劉艷美
8月1日,由聯合國人居署、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成都舉行。
本屆論壇的主題為“城市變革與發展”,共同探討六個重點議題,包括:創新驅動培育新經濟動能、低碳城市促進綠色發展、城市群建設助力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煥發城市活力和建設公園城市提升城市品質。
這是“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第二次在成都舉辦。早在去年7月21日,第一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就是在這里舉辦的。作為當時聯合國人居署發布的首批5個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之一,成都正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空間體系、產業體系、能源體系、交通體系、消費體系,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努力打造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的成功樣本。現下,無論是在人口可持續還是產業可持續方面,成都交出的“成績單”已然得到了國際的關注。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伴隨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中國的城市化率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不到20%迅速提高到去年年底的58.52%。這一巨大的變化只用了不到40年的時間。而在未來20年的時間里,中國在城市地區居住的人口將會達到80%左右。如此多的人口在不斷向城市聚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毫無疑問就變得更加重要。
對此,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在致辭中表示:“當越來越多的人口生活在城市的時候,城市發展的可持續、國家發展的可持續、世界發展的可持續是密切相關的,只要城市的發展做到了可持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問題基本可以得到解決。”
而對于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少專家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先生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四十年來我國城鎮化取得了不少進展,但是也出現了農民工難以市民化、造城運動、房地產泡沫、人地失衡、職住失衡、城市病、大拆大建等問題,出現這些問題原因也很簡單,其實就是沒有按照城市化的規律來辦事。”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則認為,城鎮化在高速增長過程中,隨著它的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理應放緩。但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這個人口規模下的城市化進程會發展到面臨著邊際增長遞減的過程,就會出現邊際效應。他指出“如果數據不做調整的話,我相信這個增長速度不會像我們想象那么樂觀,一定會放緩。”
此外,論壇期間,聯合國人居署和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還聯合發布了《國際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導則》,就首批試點城市發展與宜居城市國際經驗對標,為城市發展提供引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