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07-31 09:23:11
近日,備受市場關注的對*ST百特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訴訟索賠一案,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首次開庭。
7月30日,*ST百特(002323)繼續“一字”跌停,這是公司復牌以來的連續第17個跌停。不過,這家公司的麻煩恐怕不止于此,可能會因為賠償事項遭到投資者的集體討伐。
7月25日,備受市場關注的對*ST百特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訴訟索賠一案,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首次開庭。
2017年9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ST百特曾通過虛構海外工程項目等手段,虛增營業收入和利潤,并涉嫌偽造巴基斯坦政要信函,證監會將對涉案公司作出正式處罰決定。
這個驚動外交部的造假案件,現在想來有些不可思議。
2015年8月,雅百特成功“借殼上市”。在2015年年報中,公司稱全資子公司山東雅百特與巴基斯坦的首都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簽訂《木爾坦地鐵公交工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總金額3250萬美元(約合2.12億元人民幣)。
根據事后證監會的調查,上述這筆超過2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21.8%的“新項目”,實際上是“子虛烏有”。調查人員發現,這筆收入的回款并非來自巴基斯坦方面,雅百特只是偽造了施工現場的照片,自導自演了一出將建材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戲。
2018年7月4日晚,雅百特發布《關于公司因涉嫌犯罪案被中國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的公告》,稱公司涉嫌構成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中國證監會已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7月5日深夜,深交所宣布已正式啟動對雅百特的強制退市機制,公司股票存在被暫停及終止上市的風險。
收到罰單的雅百特,無懸念遭到市場的拋棄。從7月6日復牌,到7月30日收盤,公司股票已經連續17個交易日一字跌停。
造假案件自然會激怒受損的投資者。截至2018年7月21日,中小股東訴公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25起。公開報道顯示,雅百特造假受牽連的小股東近600人,索賠總金額超過2000萬元。與此同時,咨詢準備加入訴訟的投資者人數還在不斷攀升。
據記者向證券行業律師咨詢,雅百特股民可以參加索賠的時間條件為:在2016年3月25日至2017年5月12日之間買入并在2017年4月7日或者2017年5月12日持有雅百特股票的受損投資者,可參加訴訟索賠。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7月25日庭審時,原被告律師皆準時出庭。法院就投資者索賠主體資格、損失與雅百特信息披露違規之間的因果關系等方面的爭議焦點,展開了具體的分析和闡述。
據悉,開庭過程中,主審法官詢問原被告雙方是否可對本案進行調解,*ST百特明確本案公司不應當承擔賠付股民的責任和義務,不同意賠償,也不予調解。
而主辦索賠案的上海市東方劍橋律師事務所吳立駿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雅百特正是因為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事宜而被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并且證監會以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為由決定雅百特強制退市。部分股民也因雅百特造假受損嚴重,雅百特理應承擔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此次造假案件,2017年12月17日,*ST百特董事長陸永在公司官網上發表了一封《來自雅百特董事長陸永的公開致歉信》,并作出了四大承諾。其中第一條明確表述:對于因此事而遭受投資損失的廣大投資者,雅百特及公司管理層將積極商討相關“賠償”事宜,切實保障各位投資者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合法權益。
吳立駿律師認為,陸永彼時以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在雅百特公司官方網站上對所有投資者和社會大眾作出的前述承諾具有法律效力。然而,開庭后,*ST百特拒絕一切賠償和調解的表述與之前的賠償承諾背道而馳,屬于違背承諾。
二級市場上,自2017年4月6日證監會對雅百特立案調查以來,雅百特的股價從17.71元跌至2.09元,跌幅近90%。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