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2018-07-12 21:22:28
近日,廣東茂名警方破獲國內首個比特幣網絡賭球案件,涉案流水資金超過百億,犯罪團伙達540余人。該團伙打出了“支持全世界通用的比特幣、以太坊和萊特幣充值提現,全球幾十個國家同步工作”的幌子吸引下注。
近期幣圈“事故”頻發,除了割韭菜手段被公開、大佬互撕外,一樁利用數字貨幣從事賭博這一非法交易的案件浮出水面。
廣東省公安廳11日晚通報稱,茂名警方近日破獲一個利用比特幣進行網絡賭球的特大案件,流水資金超百億元。該網絡賭球并宣稱“支持全世界通用的比特幣、以太坊和萊特幣充值提現,全球幾十個國家同步工作”,吸引球迷下注賭球。
警方專案組偵查發現,這一網絡賭博平臺服務器搭建在境外,是集傳統網絡賭博、暗網技術、區塊鏈虛擬貨幣交易和聊天工具推廣運營于一體的賭球集團。該集團利用虛擬貨幣監管漏洞,在暗網上操作賭博平臺進行虛擬貨幣賭球交易攫取巨額利益,逃避公安機關和銀監部門的打擊。
實際上,利用數字貨幣從事黃賭毒等非法交易已不是新鮮事,這一游離于監管之外的領域,除了從事不法交易外,也為洗錢行為提供了便利手段,甚至成為暗網交易的“通貨”。
針對上述規避監管的措施,央行等監管部門實際已有所察覺并予以了警示,近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再次強調禁止ICO及數字貨幣交易活動。
今年以來,廣東警方深入開展“凈網安網2018”專項行動。近日,在公安部協調指揮下,省公安廳組織全省21個地市公安機關同步開展“凈網安網9號”打擊世界杯網絡賭球違法犯罪收網行動,成功打掉20余個涉案團伙,抓獲溫某等犯罪嫌疑人540余名,搗毀賭博APP、網站70余個,關停網絡社交平臺聊天群250余個,凍結涉案金額2.6億余元。
其中,世界杯期間,茂名警方破獲首個利用比特幣進行網絡賭球特大案件,該案流水資金超百億元。
茂名警方發現有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平臺開設賭場,并宣稱“支持全世界通用的比特幣、以太坊和萊特幣充值提現,全球幾十個國家同步工作”吸引大批球迷下注賭球,同時各地警方也分別發現多個賭博團伙在世界杯期間利用網絡社交平臺推廣賭球平臺。
相關線索上報后,廣東警方迅速成立專案組,將網絡賭球犯罪列為“凈網安網9號”專案部署開展偵查。
經查,除茂名比特幣賭球平臺是在暗網操作外,其余賭球平臺主要分為網站和APP兩大類。網站類大多為“皇冠”“新葡京”“永利”等名頭的賭博網站,賭徒通過瀏覽網站,注冊登錄,即可進行下注操作;APP類則需下載安裝到手機,在APP內操作下注,背后對應相同的賭博網站團伙。
圖片來源:廣東省公安廳
據專案組介紹,該網絡平臺宣稱“全球首創反波膽+福利場+級差別代理傭金模式,后臺中英文版,支持全世界通用的比特幣、以太坊和萊特幣充值提現,全球幾十個國家同步工作,目前已穩定運行231天!”吸引大批球迷下注賭球。
該涉案團伙主要以“穩賺不賠、無風險高收益”為誘餌,通過吸引會員后抽取傭金模式鼓勵參賭人員成為代理,以最高層級代理團隊、中高層領導代理團隊及會員三級模式運行,用虛擬貨幣作為賭注參與賭球。
賭博平臺上線運營8個多月,就發展兩級代理8000余人,會員33萬人,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該網絡賭博平臺必須有推薦人代為注冊賬號才能登陸,注冊時需要提供銀行賬號、手機號等公民資料,注冊成功后,一周之內必須參與賭球交易,否則封號。
由于該平臺充值只接受虛擬貨幣,技術難度高,一般會員不會操作,因此派生出很多輸贏交易內部對沖群,代理資金流水十分頻繁,流水資金超百億元。
由于數字貨幣的投機和暴利屬性,相關交易平臺采用“出海”等手段規避監管,成為數字貨幣洗錢的重要環節。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相較法幣,以下幾個特征比較重要:匿名,跨國交易,避險貨幣,總量恒定抗通脹,炒作升值潛力。其中匿名性和跨國交易相互配合極易誘發洗錢行為。
從流程上看,利用數字貨幣洗錢極為簡便,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如果所涉金額較大,可通過場外交易將法幣換為數字貨幣,繼而再通過場外交易的流通將較大數額的幣分散換回法幣,也可以直接充值到交易平臺進行買賣或者和法幣的兌換。如果金額較小,直接通過交易平臺的充提即可實現“黑錢洗白”。
除了洗錢外,由于交易平臺在全球都有分布,而數字貨幣的轉賬通過其本身的錢包即可完成,所謂的賬戶只是一行代碼,并不受傳統銀行或者證券交易的管制,現有的反洗錢法律也不適用于數字貨幣,通過數字貨幣進行換匯,成為資本外逃的一種手段,這也是現有監管體系下的一個盲點。
(某數字錢包)
除了賭博、洗錢外,比特幣還有一項更為恐怖的用途,即成為“暗網”交易中的流通貨幣。
暗網,是一個無法被搜索引擎找到的神秘網絡世界。我們日常所用的網絡服務,只占整個互聯網的不到10%,剩下的90%是普通人無法涉及的網絡世界,其訪問需要特殊的瀏覽器和服務器,這些網站通常提供武器、毒品、色情等非法交易服務。暗網幾乎是使用各國不同的文字進行交流,訪問者不會留下任何訪問痕跡,而幾乎所有的交易都通過比特幣實現。
目前知名度最高的暗網是2013年被美國當局搗毀的“絲綢之路”,該網站使用比特幣作為交易主要手段,曾一度被稱為“亞馬遜黑市”,通過隱藏服務允許用戶注冊后可以秘密交易毒品、假文件、槍支、甚至是兒童色情。被關閉后一度引發比特幣的價格大幅下跌。
據維基百科資料,絲綢之路曾流通超過950萬枚比特幣,占據了當時比特幣流通量的80%。比特幣耶穌Roger Ver投資的交易所Bitinstant在2014年被FBI調查出和“絲綢之路”有關,為犯罪分子提供洗錢場所。
針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帶來的洗錢、換匯、資本外逃等風險,監管部門其實早已有所注意并采取了相關措施。
近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稱,部分機構跑到國外仍對中國居民開展業務“是明確為非法并禁止的”。ICO以及各類變相的ICO,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交易活動,以及互聯網外匯交易平臺,涉及非法集資和非法發行證券,“是不讓干的”。他著重強調了要遏制增量風險。對一些新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業態的出現,在現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中,如果不符合,那么“露頭”就打。
2017年1月11日,央行北京營業部和央行上海總部曾同時發布消息,宣布聯合地方金融部門進駐火幣網、幣行、比特幣中國等平臺,就交易平臺執行外匯管理、反洗錢等相關金融法律法規、交易場所管理相關規定等情況開展現場檢查。
去年2月,央行對9家在京的比特幣交易平臺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并劃下“四不準”的行業監管紅線,要求交易平臺不得違規從事融資融幣等金融業務,不得參與洗錢活動,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反洗錢、外匯管理和支付結算等金融法律法規,不得違反國家稅收和工商廣告管理等法律規定。并對9家較小的比特幣交易平臺表示,將關閉違反外匯管理、反洗錢和支付結算等法律法規的交易。
雖然監管頻頻喊話,但因為數字貨幣市場去年的暴漲及ICO等加劇了其投機屬性,在2017年9月4日央行進行了“一刀切”的監管后,ICO這一非法集資活動被轉移至地下和海外。去年9月,為進一步整頓數字貨幣市場,央行禁止了國內交易平臺提供法幣與數字貨幣的兌換,一時間國內部分交易平臺紛紛關閉。
但由于數字貨幣還存在場外交易,交易平臺在關閉了自己的法幣充提業務后,又開通了點對點交易(場外交易)業務,操作仍舊便捷。此外,一些規模較大的交易平臺如火幣、okcoin等將注冊地遷至國外,但仍有大量國內用戶。
針對上述規避監管的措施,央行等監管部門實際已有所察覺并予以了警示,近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再次強調禁止ICO及數字貨幣交易活動。
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 王君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