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連續4周IPO審核僅1家過會!過會率低真的是因為“隱形門檻”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3 21:26:13

據證監會今日晚間披露的信息顯示,今日IPO審核結果為2過1,新興裝備過會、微創光電被否。這也是今年6月中旬以來,連續4周只有1家企業過會。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何劍嶺    

Ipo_1.thumb_head

圖片源自:攝圖網

根據發審委工作會議的安排,原定于今日上會的IPO企業總共有3家,分別是青島農商行(保薦機構:招商證券)、新興裝備(保薦機構: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公司)、微創光電(保薦機構:安信證券)。

據證監會今日晚間披露的信息顯示,今日IPO審核結果為2過1,新興裝備過會、微創光電被否。這也是今年6月中旬以來,連續4周只有1家企業過會。而原定于今日上會的青島農商行在臨近上會前按下了“暫停鍵”:昨日證監會公告,公司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審核。

圖片源自:證監會官方網站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今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同比降逾七成,其背景是IPO審核節奏明顯放緩,且過會率明顯走低。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審核首發申請112家次,其中過會58家次,占比51.8%,通過率明顯低于去年上半年。不過數據顯示,今年來審核被否的擬IPO企業并非主要倒在此前傳聞甚廣的業績“隱形門檻”上。

連續4周僅一家過會

今日IPO的審核結果為2過1,而這也是今年6月中旬以來連續4周只有1家擬IPO企業過會。除了近期每周上會企業數量偏少外,與通過率始終處于低位有關。

另據Wind資訊顯示,今年6月中旬以來連續4周,每周上會的企業降低至2家。本周和上上周原本計劃有3家企業上會,不過小米集團和青島農商行分別在臨近上會前夕決定取消審核。相比之下,今年3-5月,平均每周有3.2家擬IPO企業上會;而去年6月,平均每周有多達10家擬IPO企業上會。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IPO上會企業數量不斷走低,4月、5月及6月份上會企業數量分別為19家、16家和9家。

今日未過會的微創光電無論從營收規模還是凈利潤來看,規模都偏小,尤其是營收規模,去年公司僅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不過公司2016年、2017年的扣非凈利潤均過了市場之前傳聞的創業板上市3000萬元的業績門檻,且去年凈利潤同比大增近40%。

然而從公司預披露和證監會反饋的信息來看,微創光電的基本面有多處疑點。縱觀整篇反饋意見,證監會總共提出了多達70個問題,而同于今日上會的新興裝備,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總共只提了44個問題,上周上會2家公司的反饋意見也都只有40余個。

圖片源自:證監會官方網站

有投行人士認為,微創光電第一大供應商海康威視與公司之間存在較明顯的潛在競爭關系,這或對公司未來經營的可持續性留下重大隱患。證監會也對此予以了重點關注,在給出的反饋意見中指出:“海康威視與發行人的業務范圍相似,且是視頻監控領域的龍頭企業,請發行人說明向海康威視的采購內容,向競爭對手采購產品的原因,發行人是否具備生產其采購內容的設備和能力,發行人對海康威視是否存在重大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微創光電過去也曾在新三板掛牌。據安信證券統計,截至上周末,共有83家新三板企業IPO排隊,其中7家處于已過會待上市狀態。

上半年IPO通過率下降 過會企業質地明顯提升

據安永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同比降74%;其中超過10個省區或直轄市上半年暫無IPO,包括東三省、內蒙古、青海、云南等地。

造成IPO數量大降的一大因素是IPO審核通過率明顯下降。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審核首發申請112家次,其中過會58家次,占比51.8%;未通過44家,占比39.3%;另有10家企業IPO申請審核被暫緩或取消,占比8.9%。而去年同期,證監會審核首發申請269家次,其中過會224家次,占比高達83.3%。

在IPO審核節奏明顯放緩且過會率明顯走低的背景下,什么樣的企業更容易在今年上半年過會呢?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數據顯示,今年來已過會的擬IPO企業的基本面質地同比有明顯提升。在剔除“巨無霸”工業富聯后,今年來過會企業上會前三期營收合計均值、過會前一期的營收均值都接近2017年所有過會新股的2倍;今年來過會企業上會前三期扣非凈利潤合計均值、過會前一期的扣非凈利潤均值都接近2017年所有過會新股的3倍。

同時,2018年來已過會企業的業績增速表現也遠好于去年過會的企業。數據顯示,今年來過會企業上會前三期營收和扣非凈利潤復合增速中位值分別為21%、27.8%,均比去年過會企業的相同指標高出約10個百分點。

“隱形門檻”并非IPO被否主因

那么,那些審核被否的擬IPO企業是否主要倒在此前傳聞甚廣的業績“隱形門檻”上呢?

據申萬統計,今年前5月40家被否的擬IPO企業中,有76.3%最新一期扣非凈利高于5000萬元的“隱形門檻”,且約有86.8%被否企業在2016年扣非凈利同比增速為正。據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梳理,今年6月,被否的4家企業中有2家最新一期扣非后凈利均高于6000萬元,且這4家企業最新一期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均為正。對此,申萬認為,從這一角度看,擬IPO企業被否主因并非賬面盈利能力不足。

實際上,針對市場所謂的業績“隱形門檻”,今年5月18日,證監會已做出澄清。證監會發言人當時指出,證監會的IPO審核政策始終沒有變化。那些擬IPO企業未能過會的主要原因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業務經營不合規;二是內控有效性存在缺陷;三是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四是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五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可以看到,今年來,擬IPO企業在上會時詢問的問題更為細化。數據顯示,前5個月上會的企業受到關聯交易或利益輸送、財務問題和經營穩定性這三方面的問詢的占比分別高達97%、97%、86%。有投行人士分析認為,雖然這些問題背后的隱患往往并不能直接體現在業績數據上,但對擬IPO公司的公司治理現狀和未來長期經營的可持續性判斷有著更強的指引作用,反映了監管層防止企業帶病上市、欺詐發行的IPO審核把關理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源自:攝圖網 根據發審委工作會議的安排,原定于今日上會的IPO企業總共有3家,分別是青島農商行(保薦機構:招商證券)、新興裝備(保薦機構: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公司)、微創光電(保薦機構:安信證券)。 據證監會今日晚間披露的信息顯示,今日IPO審核結果為2過1,新興裝備過會、微創光電被否。這也是今年6月中旬以來,連續4周只有1家企業過會。而原定于今日上會的青島農商行在臨近上會前按下了“暫停鍵”:昨日證監會公告,公司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審核。 圖片源自:證監會官方網站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今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同比降逾七成,其背景是IPO審核節奏明顯放緩,且過會率明顯走低。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審核首發申請112家次,其中過會58家次,占比51.8%,通過率明顯低于去年上半年。不過數據顯示,今年來審核被否的擬IPO企業并非主要倒在此前傳聞甚廣的業績“隱形門檻”上。 連續4周僅一家過會 今日IPO的審核結果為2過1,而這也是今年6月中旬以來連續4周只有1家擬IPO企業過會。除了近期每周上會企業數量偏少外,與通過率始終處于低位有關。 另據Wind資訊顯示,今年6月中旬以來連續4周,每周上會的企業降低至2家。本周和上上周原本計劃有3家企業上會,不過小米集團和青島農商行分別在臨近上會前夕決定取消審核。相比之下,今年3-5月,平均每周有3.2家擬IPO企業上會;而去年6月,平均每周有多達10家擬IPO企業上會。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IPO上會企業數量不斷走低,4月、5月及6月份上會企業數量分別為19家、16家和9家。 今日未過會的微創光電無論從營收規模還是凈利潤來看,規模都偏小,尤其是營收規模,去年公司僅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不過公司2016年、2017年的扣非凈利潤均過了市場之前傳聞的創業板上市3000萬元的業績門檻,且去年凈利潤同比大增近40%。 然而從公司預披露和證監會反饋的信息來看,微創光電的基本面有多處疑點。縱觀整篇反饋意見,證監會總共提出了多達70個問題,而同于今日上會的新興裝備,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總共只提了44個問題,上周上會2家公司的反饋意見也都只有40余個。 圖片源自:證監會官方網站 有投行人士認為,微創光電第一大供應商海康威視與公司之間存在較明顯的潛在競爭關系,這或對公司未來經營的可持續性留下重大隱患。證監會也對此予以了重點關注,在給出的反饋意見中指出:“海康威視與發行人的業務范圍相似,且是視頻監控領域的龍頭企業,請發行人說明向海康威視的采購內容,向競爭對手采購產品的原因,發行人是否具備生產其采購內容的設備和能力,發行人對海康威視是否存在重大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微創光電過去也曾在新三板掛牌。據安信證券統計,截至上周末,共有83家新三板企業IPO排隊,其中7家處于已過會待上市狀態。 上半年IPO通過率下降過會企業質地明顯提升 據安永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同比降74%;其中超過10個省區或直轄市上半年暫無IPO,包括東三省、內蒙古、青海、云南等地。 造成IPO數量大降的一大因素是IPO審核通過率明顯下降。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上半年,證監會審核首發申請112家次,其中過會58家次,占比51.8%;未通過44家,占比39.3%;另有10家企業IPO申請審核被暫緩或取消,占比8.9%。而去年同期,證監會審核首發申請269家次,其中過會224家次,占比高達83.3%。 在IPO審核節奏明顯放緩且過會率明顯走低的背景下,什么樣的企業更容易在今年上半年過會呢?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數據顯示,今年來已過會的擬IPO企業的基本面質地同比有明顯提升。在剔除“巨無霸”工業富聯后,今年來過會企業上會前三期營收合計均值、過會前一期的營收均值都接近2017年所有過會新股的2倍;今年來過會企業上會前三期扣非凈利潤合計均值、過會前一期的扣非凈利潤均值都接近2017年所有過會新股的3倍。 同時,2018年來已過會企業的業績增速表現也遠好于去年過會的企業。數據顯示,今年來過會企業上會前三期營收和扣非凈利潤復合增速中位值分別為21%、27.8%,均比去年過會企業的相同指標高出約10個百分點。 “隱形門檻”并非IPO被否主因 那么,那些審核被否的擬IPO企業是否主要倒在此前傳聞甚廣的業績“隱形門檻”上呢? 據申萬統計,今年前5月40家被否的擬IPO企業中,有76.3%最新一期扣非凈利高于5000萬元的“隱形門檻”,且約有86.8%被否企業在2016年扣非凈利同比增速為正。據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梳理,今年6月,被否的4家企業中有2家最新一期扣非后凈利均高于6000萬元,且這4家企業最新一期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均為正。對此,申萬認為,從這一角度看,擬IPO企業被否主因并非賬面盈利能力不足。 實際上,針對市場所謂的業績“隱形門檻”,今年5月18日,證監會已做出澄清。證監會發言人當時指出,證監會的IPO審核政策始終沒有變化。那些擬IPO企業未能過會的主要原因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業務經營不合規;二是內控有效性存在缺陷;三是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四是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五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可以看到,今年來,擬IPO企業在上會時詢問的問題更為細化。數據顯示,前5個月上會的企業受到關聯交易或利益輸送、財務問題和經營穩定性這三方面的問詢的占比分別高達97%、97%、86%。有投行人士分析認為,雖然這些問題背后的隱患往往并不能直接體現在業績數據上,但對擬IPO公司的公司治理現狀和未來長期經營的可持續性判斷有著更強的指引作用,反映了監管層防止企業帶病上市、欺詐發行的IPO審核把關理念。
IPO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久久艹国产原创中文字幕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韩三级 | 免费偷拍一区2区三区 | 亚洲中文精品a∨在线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日本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