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9 19:34:28
基金公司的一些問題往往會在審計中暴露出來。那么經過審計后,基金公司暴露的問題都有哪些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近期的審計報告中有了新的發現。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肖芮冬
近日,網上曝出滬上兩家基金公司被國家審計署抽查的事情,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中提到的餐標問題,更成為不少業內小伙伴熱議的焦點。
眾所周知,類似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一般扎根北上廣深地區,且都位于市中心的核心板塊,比如上海的陸家嘴。而在這些地區就餐,費用顯然都不低。
那么,不少非業內的小伙伴就很好奇了,基金公司究竟在這些地方吃頓工作餐需要多少錢呢?
有廣深地區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我們食堂自己吃頓飯,標準都38元,這是物業定的。”
此外,有滬上基金公司人士則說,“我們一個月的餐補是900元,其他家也差不多這個水平。”如果按照一個月22個工作日估算,每天餐補的標準也基本上在40元左右。
而對于審計中關注到的這些問題,上述基金公司人士還表示,“其實重點就在于審查費用是否合理,發票收據是否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就接著查。”
當然,這只是審計中的一個環節,今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主要還是想來說說關于基金公司這些年在審計中所暴露出的問題。
首先科普一下關于基金公司的審計。據記者了解,根據審計機構的不同,主要涉及的審計有兩類,一是外部的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另一個是國家審計署的審計。其中,國家審計署的審計更多的是對基金公司的母公司進行審計,從而延伸到基金公司,大多數基金公司主要還是外部機構的審計。
滬上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我們不會知道審計署來查什么,審計署一般也不會告訴我們要來查什么。”
而基金公司的一些問題往往就在審計中暴露出來。重點來了——既然是國家審計署的審計,那么經過審計后,基金公司暴露的問題都有哪些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了近期的審計報告,準備拿幾家基金公司來舉例。
根據審計署2018年6月20日的公告,2017年5月~9月,審計署對多家金融機構2016年度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進行了審計,其中也包括對下屬二級單位的審計,審計中涉及的基金公司以及相應的問題主要包括:
A基金公司——2015年至審計時,所屬的A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違規提供無息借款1.49億元,按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測算少收利息56.69萬元。
B基金公司——在風險管控方面,B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引入的擔保機構被吊銷業務許可,至審計時尚有擔保余額23.8億元。
C基金公司——在公司治理和內部管理方面,2013年~2016年,上海、北京2家分行及C基金公司、武漢培訓學院在工資總額之外發放補貼1.92億元,總行及陜西、福建等3家分行、C基金公司存在損益不實、費用報銷管理不規范等問題2429.76萬元。
當然,在這些報告中也指出,對于這些審計發現的問題,審計署依法出具了審計報告,下達了審計決定,有的公司已經組織整改,有的整體整改率至2018年5月已完成9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