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6 14:33:30
周一,美國標志性企業、知名摩托制造商哈雷·戴維森(下稱哈雷摩托)表示,考慮開始將部分生產轉移到海外以抵消歐盟對美報復性關稅的影響。特朗普對哈雷的決定非常不滿,他在Twitter上公開抱怨其是第一家舉白旗的公司。
每經實習記者 余佩穎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郭鑫
據CNBC報道,美國知名摩托制造商哈雷·戴維森公司成了在貿易沖突背景下首舉白旗的企業。在周一(6月25日)的一份證券報告中,該公司稱,根據歐盟上周五(6月22日)正式實施的上調從美國進口摩托車關稅的政策,預計每輛從美國出口到歐盟的哈雷摩托車成本都將增加2200美元。
哈雷在報告中表示,不會提高零售或批發價格,但計劃將更多的生產轉移到海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周一(6月25日),哈雷戴維森股價重挫,猛跌近6%,今年以來股價已下跌超18%。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哈雷這番舉白旗的行為大為不滿,在其個人推特號上公開抱怨稱,“我很驚訝在這么多企業中,哈雷是第一家舉白旗的。我為了他們拼盡全力,才最終讓他們能夠不用支付關稅就把產品銷往歐盟。關稅只是哈雷的借口,耐心一點!”
為了對美國向歐盟鋼鋁施加關稅進行反擊,歐盟于上周五(6月22日)正式向從美國進口的價值超過30億美元的商品實施關稅,其中包括摩托車、游艇以及波本酒等。據哈雷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報告顯示,歐盟針對美國進口摩托車的關稅已從6%升至31%。
哈雷官方聲明截圖
哈雷在報告中表示,由于關稅上調,生產將不會轉移到歐洲。報告指出,哈雷將生產轉移至這些海外地區,以抵消歐盟對某些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的影響。目前,哈雷的海外制造工廠主要位于巴西、印度、澳大利亞和泰國等國家。不過,聲明并沒有指出生產線將被轉移至何處。哈雷公司預計,轉移工作至少需要9至18個月來完成生產設備的額外投資。
特朗普對哈雷的這番舉措大失所望,早前他還曾公開感謝哈雷·戴維森“在美國進行生產”,并批評其他公司在美國以外的地區生產。沒曾想,如今卻被哈雷猛地“打臉”。
事實上,哈雷的這番舉白旗行為也是事出有因。去年,哈雷在歐洲賣出了約4萬輛摩托車,占據整個海外銷售量的16%,歐洲市場也是哈雷美國市場以外的最大市場。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哈雷的國際銷售額在2018年第一季度增長0.2%,這也是超過一年以來出現的首次增長。哈雷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將其國際業務提升至其年銷售額的一半,目前約為40%。而第一季度中,美國市場的銷售額下降了12%,延續了近幾年來的下降趨勢。
根據CNBC對湯森路透數據以及哈雷成本預測的分析,歐盟此番上調關稅的政策將使哈雷2018年的利潤減少5%至8%,高達9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將受到影響,這占據了該公司年利潤的15%。
“擴大國外的生產來減輕歐盟關稅的負擔并不是我們的首選方案,但它是歐洲客戶能夠買得到并買得起我們摩托車的唯一的可持續的解決辦法”,據《華爾街日報》援引哈雷的發言人邁克爾·普弗(Michael Pflughoeft)消息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場貿易爭端中,哈雷并不是唯一“中招”的制造商。據CNBC援引穆迪投資者服務的報告稱,美國提議的針對進口汽車的關稅,將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并不僅僅對歐盟等國生產的汽車造成影響,而是會對整個汽車產業的全球供應鏈造成影響。
“對進口汽車和零部件施加關稅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不利的”,穆迪在周一向客戶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向進口汽車和零部件施加25%的關稅政策,對汽車制造行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不利的,包括汽車制造商、零件供應商、汽車經銷商,交通運輸公司等等。如果征收任何關稅,汽車制造商需要吸收成本上漲的壓力來保證銷量,這將損害其利潤率;如果汽車制造商上調價格,將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那么將會損害銷量;又或者利潤率和銷量都會受到損害”。
6月22日,特朗普曾在其個人推特賬號中表示,“根據歐盟長期施加在美國、優秀的美國公司以及美國工人們身上的關稅和貿易壁壘,如果這些關稅和壁壘不能很快地被打破且取消,我們將對他們出口至美國的汽車征收20%的關稅。要造就在美國造!”
但是據穆迪的分析,美國的汽車制造商并不能從此番針對歐盟進口汽車施加關稅的政策中得以幸免。穆迪表示,通用汽車和福特都依賴于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
“施加的關稅對福特和通用都將帶來不利影響。對于通用汽車的負擔會更大,因為通用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依賴更大,這些進口會支持其在美國的整體運營”,該報告表示,“此外,通用汽車的高利潤率卡車和SUV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通用和福特兩家制造商都需要消化因縮減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的生產,并將部分生產轉回美國而導致的成本上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