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05 22:10:21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上,出席此次論壇的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介紹了當前我國在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上已經取得的一些成果。解振華介紹道:“據考核測算,2017年年底,我國的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比2005年已經下降了45%,也就是說我們提前三年完成了2020年碳排放下降的目標”。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8年6月5日是第47個世界環境日。目前,中國在環境保護上已經取得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成效?
當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六屆中國企業綠色契約論壇”上,出席此次論壇的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介紹了當前我國在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上已經取得的一些成果。值得關注的是,此前我國制定的許多原定于2020年實現的環保減排目標,目前都已提前完成或將提前完成。
在論壇現場,解振華介紹道:“據考核測算,2017年年底,我國的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比2005年已經下降了45%,也就是說我們提前三年完成了2020年碳排放下降的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解振華提到的“2020年碳排放下降目標”,是指“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一指標最早于2009年11月提出。
而2014年9月獲批復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也再次確認了“到2020年,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此外,針對此前我國擬定的一些其他減排行動目標的完成情況,解振華也介紹稱,這些目標已實現或將要實現。
例如,在通過植樹造林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碳匯”機制方面,中國曾于2009年向國際社會宣布,到2020年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而解振華在會議現場表示,截至2017年,中國已經增加了大約20億立方米的森林蓄積量。記者注意到,從數據上來看,增加森林蓄積量的指標不僅提前完成,而且還超額完成。
而當年,中國承諾的另一個減排的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對此,解振華介紹說:“(我國)非化石能源比重現在達到了13.7%,我們承諾的目標是達到15%,實現這個目標盡管有挑戰,但這是可以實現的。”
為何中國能提前完成多個環保減排指標?解振華強調,這主要歸功于中國政府推行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森林“碳匯”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行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