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誠信國際閆衍:應高度關注信用收縮下實體經濟再融資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05 20:21:20

6月5日,中誠信國際董事長閆衍在“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上表示,近期以來債券違約事件頻發,債券市場迎來違約“小高峰”,嚴監管下違約風險出現抬升態勢,“處置風險的風險”也有所顯現,在信用收縮負反饋下,需要警惕違約風險進一步上揚。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畢陸名    

Upload_1528200778658.thumb_head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攝

“近期以來債券違約事件頻發,債券市場迎來違約‘小高峰’,嚴監管下違約風險出現抬升態勢,‘處置風險的風險’也有所顯現,在信用收縮負反饋下,需要警惕違約風險進一步上揚。”中誠信國際董事長閆衍在6月5日舉辦的“穆迪—中誠信國際2018年信用展望會”上表示。

2014年以來,信用風險和違約事件多點多元爆發,涉及行業從周期性行業向一般性行業蔓延、違約主體涉及從民企到國企。

中誠信國際董事總經理、企業評級總監毛麒璟援引數據表示,截至2018年5月末,涉及165只信用債違約,違約主體75家,累計違約債券金額約820.57億元。

他認為,2018年前5個月的違約多發,一方面來自于發行主體自身風險的積累;另一方面也是在融資緊縮的環境下發行人外部現金流萎縮所導致的。

毛麒璟表示,2018年將成為史上違約大年,違約會常態化,國內債券市場的累積違約率將因此逐步抬升。

對于具體行業而言,毛麒璟認為,以鋼鐵、煤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均有所改善,2018年~2019年進入集中償付期,但違約風險相對可控;而在投資拉動下,園林企業現金流承壓、短期流動性對外部融資依賴度較高;高杠桿、高融資需求的貿易類企業亦面臨一定經營壓力。

此外,對于國內債券市場的風險,閆衍表示,隨著杠桿率邊際放緩,宏觀風險有所緩釋,但仍需警惕幾方面的風險。比如,雖然地方政府顯性債務風險可控,但隱性債務風險突出。

據中誠信國際的測算,2016年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在21.01萬億元~30.45萬億元,約是顯性債務的1.4~2倍,考慮隱性債務后,全國29省市債務率超過100%,12個省份負債率超過歐盟60%警戒線。

此外,閆衍還認為,隨著嚴監管細則陸續落地,表外融資渠道全面收緊,社融收縮明顯,而當前信用債到期償還量仍處于高位,信托到期規模大幅增加,信用收縮情況下實體經濟再融資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中誠信國際 債券 違約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综合视频一区 |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1级欧美高清 | 欧美A理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成 | 在线小视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