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市場

每經網首頁 > 市場 > 正文

監管層要求去通道 八成信托公司被動管理資產卻在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9 23:45:44

記者注意到,多方觀點認為,隨著監管收緊,去年經歷了一番擴張的通道業務將受到抑制,2018年信托行業將迎來向主動管理轉型的變局。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王可然    

在去通道背景下,信托業通道業務存量究竟有多少?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68家信托公司2017年年報時注意到,從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這一指標對信托公司通道業務作為觀察窗口,2017年信托業通道業務無論在增量還是增速上均出現上升。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注:個別公司以“事務管理類”定義,統計中視同“被動管理”統計)規模達18.4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逾5萬億元;被動管理占全部信托資產的比例為70.18%,較上年末的66.13%抬升逾4個百分點。此外,68家信托公司中,有58家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出現增長,占比超過八成。其中,中信信托增量最大,為5025.44億元;昆侖信托增速最快,達到463.89%;北方信托被動管理規模在信托資產中的占比最重,高達99.26%。

研究機構紛紛表示,監管收緊下,主動管理將是未來信托業轉型方向。有信托公司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顯露了樂觀心態,表示部分信托公司其實已提前開始向主動管理轉型,積累了不少資源和經驗,因此今后將會發展得更快速更扎實。

被動管理信托資產逾18萬億

根據2017年4月銀監會下發的《信托業務監管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對信托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業務的劃分標準,被動管理型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不具有信托財產的運用裁量權,而是根據委托人或是由委托人委托的具有指令權限的人的指令,對信托財產進行管理和處分的信托。

在業內,被動管理型信托一般被視為信托公司的通道業務。對于強監管模式下業內關注的通道業務,過去一年信托業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呢?年報數據顯示,信托業被動管理規模及增速在2017年出現了雙增的情況。

中國信托業協會統計,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同比增長29.81%,總規模達26.25萬億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為3859.60億元。

從信托公司對信托項目的管理方式看,無論是主動管理還是被動管理,去年規模均有增長。截至2017年底,主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為7.84萬億元,同比增加9799.98億元;被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為18.44萬億元,同比增加5.05萬億元。

另外,從結構來看,在占總信托資產的比重上,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呈“三七開”的局面。主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29.82%,約為三成;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70.18%,約七成。其中,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整體信托資產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擴大。2016年底,這個數字是66.13%,2017年底與之相比上升逾4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意味著,當監管層去年底舉起“去通道”這根指揮棒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正有著大批資金借道而過的信托業。山西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從整個行業看,2017年信托行業被動管理類業務(事務管理類)依然占據半壁江山,且處于不斷增長中,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主動管理類業務。從通道類資管的規模來看,截至2017年末,信托通道已經超過基金專戶及定向資管計劃成為通道業務中規模最大的渠道。

“2016年監管出臺新規加強對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的監管,導致基金子公司和證券公司資管通道業務回流信托。”華寶證券分析師王霞在研究報告中表示,2017年通道業務的擴張仍是驅動信托規模的主要因素。

昆侖信托增幅超463%領跑

各信托公司的通道業務規模究竟有多大?記者注意到,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的被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合計18.44萬億元,平均每家公司2711億元。相較2016年底,有58家信托公司2017年底的被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余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平均增加值約為911.07億元。其中,有15家信托公司被動管理型信托余額同比增加1000億元以上,中信信托、華潤信托、渤海信托、華能信托以及國民信托更是以5025.44億、4852.42億、3995.80億、3090.79億、2717.58億元的增量排名行業前列。

從增幅看,有27家信托公司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余額增幅在50%以上,甚至有10家信托公司出現了翻番增長。其中,昆侖信托從2016年底的290.50億元增長至2017年底的1638.08億元,增幅高達463.88%。華澳信托、浙金信托分別增長了262.82%、216.08%,分列第二、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7年底,華潤信托的信托資產已近1.35萬億元,是行業中為數不多的信托資產規模超萬億元的公司,僅次于中信信托、建信信托,進入行業前三。其中,通道業務成為了助攻主力,因為從該公司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余額來看,增長速度位列行業第四,達到198.98%,遠高于該公司同期66.65%的信托資產余額增速。

與此同時,也有少量公司出現了“不增反減”的情況。2017年底,有10家信托公司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規模較上年同期出現縮減。其中減幅最大的是華宸信托,同比下降了70.76%。通道規模的減少,影響到了華宸信托當年信托資產總額的增長,其規模較上一年縮水逾六成,僅有39.66億元,在行業中排名墊底。

此外,安信信托、新時代信托、西藏信托以及平安信托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余額也均出現了超10%的縮減,分別同比下降20.88%、19.92%、17.59%、10.62%。

從信托資產的結構看,大多數信托公司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更大。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中,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過半的公司數量有57家,較2016年底多出6家。

上述57家信托公司中,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在70%~80%之間的有19家,占比在80%~90%之間的有14家。而北方信托、渤海信托、國民信托、國元信托、英大信托、江蘇信托等6家公司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達到了90%以上。北方信托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在其信托資產總規模中的占比更是連續兩年保持在99%以上。年報顯示,2017年度,北方信托新增的信托項目中,被動管理型有275個,而主動管理型僅為3個。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底,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在信托資產占比相較上年末有所擴大的信托公司共有45家。這意味著,有逾六成信托公司被動管理信托資產余額增速高于主動管理的余額增速。

主動管理成未來核心競爭力

記者注意到,多方觀點認為,隨著監管收緊,去年經歷了一番擴張的通道業務將受到抑制,2018年信托行業將迎來向主動管理轉型的變局。

日前,百瑞信托發布的《2018年1季度信托行業分析報告》指出,過去三個月,隨著金融去杠桿、去通道、防風險政策的持續加壓,銀信、政信、結構化股票投資、房地產等業務受到影響,事務管理類信托的發行數量呈現遞減趨勢。用益信托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3月27日,前三個月事務管理類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分別為80只、47只和4只,下降趨勢明顯。在金融去杠桿、防風險的政策導向下,信托業今年將持續面臨“嚴監管”,通道業務的高速增長將難以為繼,行業的絕對資產規模在今年可能首現下降。

山西證券研報亦表示,未來在資管新規的影響下,“信托通道”存在的意義將大幅降低,信托通道面臨整頓壓力,信托規模高速增長的情況將不能持續。同時通道業務占比過高不利于信托行業整體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行業亟待轉型發展。未來主動管理能力是信托公司在行業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

普益標準最新的資管新規研究報告給出的觀點是,2018年4月27日《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意味著資管行業將面臨全面洗牌,伴隨而來的是底層資產配置的變局。而規范主動管理業務將遏制加杠桿的操作,具有較強投資研究能力的資管機構將獲得資金青睞。

“過去在市場競爭中,信托公司之間主要拼的是背景、牌照、收費等,而未來在增加主動管理能力這個大趨勢下,尤其是產品往凈值化方向發展的趨勢下,更多考驗的將是各家信托公司整個資產管理的能力。”一中型信托公司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過去幾年中,信托公司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就是離投資的企業非常近,在對企業盡職調查中接觸了大量的企業客戶。而且在這過程中,也歷練了主動管理能力,包括風控能力、與財富投資者溝通能力等。早期就開始轉型做主動管理的信托公司,相對其他資產管理機構而言,從前端的資金募集,到中間的產品設計、風控、審核,到后端的管理、退出等,具有更為完整的鏈條體系,因此會在今后發展得更快速更扎實。

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對記者表示,2018年銀行系信托公司的信托資產規模可能會面臨明顯下降,這也給很多信托公司提出了加強創新力度、拓展主動管理市場的緊迫任務。“信托公司需要提高主動管理能力,才能保持整個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在資產證券化、家族信托、慈善信托這些方面我覺得還有不少可以挖掘的機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在去通道背景下,信托業通道業務存量究竟有多少?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68家信托公司2017年年報時注意到,從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這一指標對信托公司通道業務作為觀察窗口,2017年信托業通道業務無論在增量還是增速上均出現上升。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注:個別公司以“事務管理類”定義,統計中視同“被動管理”統計)規模達18.4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逾5萬億元;被動管理占全部信托資產的比例為70.18%,較上年末的66.13%抬升逾4個百分點。此外,68家信托公司中,有58家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出現增長,占比超過八成。其中,中信信托增量最大,為5025.44億元;昆侖信托增速最快,達到463.89%;北方信托被動管理規模在信托資產中的占比最重,高達99.26%。 研究機構紛紛表示,監管收緊下,主動管理將是未來信托業轉型方向。有信托公司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顯露了樂觀心態,表示部分信托公司其實已提前開始向主動管理轉型,積累了不少資源和經驗,因此今后將會發展得更快速更扎實。 被動管理信托資產逾18萬億 根據2017年4月銀監會下發的《信托業務監管分類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對信托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業務的劃分標準,被動管理型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不具有信托財產的運用裁量權,而是根據委托人或是由委托人委托的具有指令權限的人的指令,對信托財產進行管理和處分的信托。 在業內,被動管理型信托一般被視為信托公司的通道業務。對于強監管模式下業內關注的通道業務,過去一年信托業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呢?年報數據顯示,信托業被動管理規模及增速在2017年出現了雙增的情況。 中國信托業協會統計,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同比增長29.81%,總規模達26.25萬億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為3859.60億元。 從信托公司對信托項目的管理方式看,無論是主動管理還是被動管理,去年規模均有增長。截至2017年底,主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為7.84萬億元,同比增加9799.98億元;被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為18.44萬億元,同比增加5.05萬億元。 另外,從結構來看,在占總信托資產的比重上,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呈“三七開”的局面。主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29.82%,約為三成;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70.18%,約七成。其中,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整體信托資產的比例在2017年有所擴大。2016年底,這個數字是66.13%,2017年底與之相比上升逾4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意味著,當監管層去年底舉起“去通道”這根指揮棒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正有著大批資金借道而過的信托業。山西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從整個行業看,2017年信托行業被動管理類業務(事務管理類)依然占據半壁江山,且處于不斷增長中,增長速度遠遠高于主動管理類業務。從通道類資管的規模來看,截至2017年末,信托通道已經超過基金專戶及定向資管計劃成為通道業務中規模最大的渠道。 “2016年監管出臺新規加強對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的監管,導致基金子公司和證券公司資管通道業務回流信托。”華寶證券分析師王霞在研究報告中表示,2017年通道業務的擴張仍是驅動信托規模的主要因素。 昆侖信托增幅超463%領跑 各信托公司的通道業務規模究竟有多大?記者注意到,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的被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合計18.44萬億元,平均每家公司2711億元。相較2016年底,有58家信托公司2017年底的被動管理信托資產規模余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平均增加值約為911.07億元。其中,有15家信托公司被動管理型信托余額同比增加1000億元以上,中信信托、華潤信托、渤海信托、華能信托以及國民信托更是以5025.44億、4852.42億、3995.80億、3090.79億、2717.58億元的增量排名行業前列。 從增幅看,有27家信托公司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余額增幅在50%以上,甚至有10家信托公司出現了翻番增長。其中,昆侖信托從2016年底的290.50億元增長至2017年底的1638.08億元,增幅高達463.88%。華澳信托、浙金信托分別增長了262.82%、216.08%,分列第二、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7年底,華潤信托的信托資產已近1.35萬億元,是行業中為數不多的信托資產規模超萬億元的公司,僅次于中信信托、建信信托,進入行業前三。其中,通道業務成為了助攻主力,因為從該公司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余額來看,增長速度位列行業第四,達到198.98%,遠高于該公司同期66.65%的信托資產余額增速。 與此同時,也有少量公司出現了“不增反減”的情況。2017年底,有10家信托公司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規模較上年同期出現縮減。其中減幅最大的是華宸信托,同比下降了70.76%。通道規模的減少,影響到了華宸信托當年信托資產總額的增長,其規模較上一年縮水逾六成,僅有39.66億元,在行業中排名墊底。 此外,安信信托、新時代信托、西藏信托以及平安信托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余額也均出現了超10%的縮減,分別同比下降20.88%、19.92%、17.59%、10.62%。 從信托資產的結構看,大多數信托公司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更大。記者統計發現,截至2017年底,68家信托公司中,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過半的公司數量有57家,較2016年底多出6家。 上述57家信托公司中,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在70%~80%之間的有19家,占比在80%~90%之間的有14家。而北方信托、渤海信托、國民信托、國元信托、英大信托、江蘇信托等6家公司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達到了90%以上。北方信托的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在其信托資產總規模中的占比更是連續兩年保持在99%以上。年報顯示,2017年度,北方信托新增的信托項目中,被動管理型有275個,而主動管理型僅為3個。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底,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在信托資產占比相較上年末有所擴大的信托公司共有45家。這意味著,有逾六成信托公司被動管理信托資產余額增速高于主動管理的余額增速。 主動管理成未來核心競爭力 記者注意到,多方觀點認為,隨著監管收緊,去年經歷了一番擴張的通道業務將受到抑制,2018年信托行業將迎來向主動管理轉型的變局。 日前,百瑞信托發布的《2018年1季度信托行業分析報告》指出,過去三個月,隨著金融去杠桿、去通道、防風險政策的持續加壓,銀信、政信、結構化股票投資、房地產等業務受到影響,事務管理類信托的發行數量呈現遞減趨勢。用益信托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3月27日,前三個月事務管理類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分別為80只、47只和4只,下降趨勢明顯。在金融去杠桿、防風險的政策導向下,信托業今年將持續面臨“嚴監管”,通道業務的高速增長將難以為繼,行業的絕對資產規模在今年可能首現下降。 山西證券研報亦表示,未來在資管新規的影響下,“信托通道”存在的意義將大幅降低,信托通道面臨整頓壓力,信托規模高速增長的情況將不能持續。同時通道業務占比過高不利于信托行業整體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行業亟待轉型發展。未來主動管理能力是信托公司在行業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 普益標準最新的資管新規研究報告給出的觀點是,2018年4月27日《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意味著資管行業將面臨全面洗牌,伴隨而來的是底層資產配置的變局。而規范主動管理業務將遏制加杠桿的操作,具有較強投資研究能力的資管機構將獲得資金青睞。 “過去在市場競爭中,信托公司之間主要拼的是背景、牌照、收費等,而未來在增加主動管理能力這個大趨勢下,尤其是產品往凈值化方向發展的趨勢下,更多考驗的將是各家信托公司整個資產管理的能力。”一中型信托公司高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過去幾年中,信托公司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就是離投資的企業非常近,在對企業盡職調查中接觸了大量的企業客戶。而且在這過程中,也歷練了主動管理能力,包括風控能力、與財富投資者溝通能力等。早期就開始轉型做主動管理的信托公司,相對其他資產管理機構而言,從前端的資金募集,到中間的產品設計、風控、審核,到后端的管理、退出等,具有更為完整的鏈條體系,因此會在今后發展得更快速更扎實。 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對記者表示,2018年銀行系信托公司的信托資產規模可能會面臨明顯下降,這也給很多信托公司提出了加強創新力度、拓展主動管理市場的緊迫任務。“信托公司需要提高主動管理能力,才能保持整個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在資產證券化、家族信托、慈善信托這些方面我覺得還有不少可以挖掘的機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字幕 |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2区3区乱码在线 | 三级国产人成在线 | 真实国产乱子伦在线 | 视频在线色久火热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