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28 23:29:41
在區塊鏈概念火熱的眼下,“泡沫”的說法也頗有市場。那么,業內人士怎么看待區塊鏈有無“泡沫”?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秘書長朱佩江認為,區塊鏈的泡沫肯定是存在的,但泡沫“并不是一件壞事”。
每經記者 賈麗娟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提到區塊鏈,可能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比特幣。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區塊鏈熱潮后,一方面各種各樣的幣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一些空氣幣濫發割韭菜,引起種種憂慮;另一方面,各種匪夷所思的所謂“應用”也層出不窮,區塊鏈養“寵物”已不稀奇,趕潮流的也比比皆是。
在這樣的狂歡中,“泡沫”的說法頗有市場。那么,業內人士怎么看待區塊鏈有無“泡沫”?在剛剛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也就此展開了討論。
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秘書長朱佩江認為,區塊鏈的泡沫肯定是存在的,但泡沫“并不是一件壞事”。
“我們知道泡沫就是大量資本涌入,是因為它有熱度,從我們做技術角度來看,(它)促進了技術創新。”朱佩江說,區塊鏈目前的發展非常快,一個月兩個月就有新東西、新方向出來,背后支撐就是資本和泡沫的存在。這刺激了開發者或者是投資者、研究人員進入領域,推動發展。
“要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時間維度,在今時今日,此刻看到的對泡沫的判斷,如果拉長到三年五年十年來看,會不會還是泡沫?第二個是能不能解決真實的問題。”貴州遠東誠信創始人鄧明玉說,當年荷蘭郁金香的泡沫就真的是泡沫,泡沫爆發之后直接把全球金融中心從荷蘭移到了英國。因為英國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有底層真正需求做支撐。而上世紀末期那一輪互聯網泡沫,當時看是泡沫,但破裂之后仍然留存一批偉大的公司,就是現在耳熟能詳的公司。
“核心問題是泡沫之后是否蘊藏著真實價值。”鄧明玉說,“不能因為可能的泡沫就否定這件事本身,我們仍然應該鼓勵創新,鼓勵在應用道路上往前行。區塊鏈技術遠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在嚴守監管底線情況下,要允許有一定泡沫的存在,因為那樣才能給創新一定空間。”
迅雷集團首席執行官陳磊則回顧了2010年的互聯網泡沫和2015年的VR泡沫。他說,互聯網泡沫使得當時很多公司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對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遠遠超過當時需求的發展。而VR的泡沫,是因為技術還遠遠沒有成熟,資本就非常熱情地去投入到應用領域,并不是用戶真的不喜歡VR或者沒有市場,而是VR的技術直到今天還沒有給大家想象中的那種美好的感受,甚至還會帶來頭暈等問題。
陳磊認為,區塊鏈沒有上述兩個問題。第一,區塊鏈的應用在中國市場上相對來說并沒有超前;第二,區塊鏈技術成熟的速度比很多人想象得快,大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區塊鏈的底層技術,也就是主鏈的技術,正在高速成熟。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執行秘書長高斌的觀點更為鮮明:“對于整個產業來說,區塊鏈這點泡沫跟互聯網或者互聯網金融來說差得太遠,只是剛開始而已。”
而“高估”甚至“神化”區塊鏈也是不可取的。
區塊鏈絕不等同于“幣”(數字貨幣),而是其底層技術。高斌形象比喻,區塊鏈就像水泥一樣,能蓋房子能蓋橋,不能說水泥就是房子。區塊鏈技術,應像目前互聯網的底層技術一樣,不需要人人知曉但可以人人使用。
“我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技術而言,區塊鏈并沒有很新的技術,包括區塊鏈技術的組成,數據庫也好、密碼也好,包括智能合約,其實都出現了很多年。但區塊鏈把所有技術整合后,能解決很多問題。”電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李長春說。
“區塊鏈技術應當進化而不是被神話。”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這種觀點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