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01 16:46:24
雖然節前走勢不佳,但我覺得節后A股走勢可能較好,主要原因在于利空漸出盡。那么,屆時在操作上應注意什么?
每經記者|鄭步春 每經編輯|何建川

來源: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
上周A股沖高回落,整體表現低迷。上證綜指一周微漲0.35%至3082.23點。深市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周跌幅均比較有限。
雖然央行定向降準,但臨近月末,流動性仍相對較緊,大量公司年報、季報公布,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前景一時難以明朗,故投資者較為謹慎,整體上上周大盤走勢較為壓抑。
節日期間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4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由3月的51.5%微降至51.4%,但略微優于預期的51.3%;4月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由3月的54.6%升至54.8%,亦優于預期的54.5%。
上述數據應屬利好,因制造業PMI僅屬于微降,且之前一個月是大幅回升的。非制造業指數強勁主要反映的是服務業旺盛。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我國擴大內需就顯得相當重要,而服務業強勢顯然符合這種要求。
雖然節前走勢不佳,但我覺得節后A股走勢可能較好,這應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流動性在挺過4月月末后,多少會有所改善。
第二個原因是年報、季報“地雷”全部釋放,資金可忌憚之事減少。
第三個原因是官方已宣布資管新規完成實施的時間已有所推后,這會對市場情緒有些積極影響。
第四個原因是4月29日證監會公布開放新政策,允許外資控股合資券商。我覺得這對減少中美貿易摩擦多少會有些幫助。
第五個原因是6月A股將納入MSCI指數,海外資金有配置需求,許多資金勢必會提前布局。
此外,周一港股大漲,這可能也會帶來些樂觀情緒。

倉輕的投資者本周仍可以補貨為主,品種則不必太過糾結于“二”或“八”,自下而上選股會比較好。
在“二”的方面,因A股“入摩”在即,加上其之前調整相對充分,故補倉顯然沒啥大錯;在“八”方面,既然年報、季報已明朗,短期內股價更易受“前景預期”影響,來自業績硬約束因素暫時會比較少,所以也可以布局。
A股雖然短期可能回曖,但中期內隱憂同樣難免。
首先是中美貿易談判很快就將展開,結果如何至少現在難以看清。投資者理應梳理一下手中持股,看看其機會與風險如何。
其次是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有極大機會進一步加息,如果真是這樣,A股流動性屆時又將受干擾,這或意味著A股就算炒作“入摩”而反彈幾周,其后也不排除再度走軟的可能。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微信號:mjtzb2)。(鄭步春)
(本文封面圖片來源于攝圖網。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