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6 23:43:56
一座城市追求的主題應該如何定位和發力?
顯然,離不開區域協同發展。
隨著頂層設計和地方政府的明顯加碼,這種共識如今已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體現和推行。
地緣優勢加上政策和經濟體系的緊密結合,讓區域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
“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個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經濟圈,如今已然是國內最大的幾個經濟增長極。
如今,經過數年的醞釀與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第四極”初露崢嶸。一個在旨在聯動陜川渝三地協同發展的“西三角”經濟圈,多方推動之下,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和青睞。
26日,“西三角”區域開放合作交流會在西安西咸新區能源金貿區舉行。自十多年前概念的提出,再到三地響應,上至全國“兩會”的提案,下至地方企業的參與,動作頻頻。至今,該交流會已開至第三屆。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區域,“西三角”經濟圈自2011年以來,在促進企業交流和融合發展上,為三地招商引資工作作用明顯,有力推動了三地吸收外資工作的良性互動。
26日早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行走于西咸新區辦公新址——能源金貿區。園區內,隨著塔吊的起起落落,更多的建筑輪廓已顯現出來。
這天,他受邀出席第三屆“西三角”區域開放合作交流會,并在會上作主題演講,解讀“‘一帶一路’背景下,‘西三角’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機遇與挑戰”。
在過去一年間,這個國家級新區在大西安發展過程中的定位愈發清晰。無論是西安托管西咸新區解決了發展的最后一道行政壁壘,抑或巨量投資的紛紛落地,都讓這個投資熱地備受關注。
作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對于這個快速崛起的區域始終保持著關注。
這個場景,也成為當天交流會的一個縮影。
此次“西三角”交流會由西咸新區主辦,西咸新區能源金融貿易區和西咸新區國際文教園區共同承辦,重慶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成都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西安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協辦。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總規劃師陳默致辭,能源金貿區、國際文教園區主任張建軍參加會議。
對于這次大會,陜川渝三地企業及不少中外機構企業都給予了重視。
其中,英中貿易協會、奧地利外貿委員會、加拿大商業公司等駐西安辦事處,還有韓國韓亞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渣打銀行、香港匯豐銀行、戴德梁行、德勤中國、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西安秦華天然氣有限公司、豬八戒網絡等120余家企業均派代表出席參會。
誠然,隨著成渝、關中兩大城市群規劃的先后獲批,西成高鐵的開通,再加之西渝高鐵的加快建設,三地之間的經濟文化往來空前緊密,由此孕育的無限可能,更具遐想。
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西三角”經濟圈的再度起航,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在可能性上愈發可操作和可實現。
2004年,學術界首提“西三角”概念。
在這個概念中,以超大城市重慶和兩個特大城市西安和成都為支撐點,形成聯接西部南北版塊的經濟合作區域,旨在打造中國西部經濟重心和經濟高地。
五年之后,隨著時任重慶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在全國“兩會”上的提議,“西三角”經濟圈的概念在官方體系中得以推廣。
爾后,陜川渝三省市發改委共同研究形成《構建“西三角”經濟區基本思路》,讓概念得以落地,并開始在三地之間形成共識。
不過受制于包括地緣和產業聯動等因素影響,三地聯手在諸多方面存在著客觀上的不便。這也造成“西三角”在之后推行過程中,受阻不少。
隨著打造成渝經濟圈的提出,讓西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
如今,隨著西成高鐵的開通,空間距離大大縮短。很多之前的不利因素隨之消除。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和國家中心城市,西安和成都、重慶三地地緣相近、產業相融、民心相通,在國家發展戰略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西咸新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總規劃師陳默在會上表示:“隨著成渝、關中兩大城市群規劃的先后獲批,西成高鐵開通,西渝高鐵加快建設,西安與成都、重慶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三地間的經濟文化往來日益活躍。”
最為直觀的體現,當天大會陜川渝三地在項目合作和落地上,成果顯著。
會上,能源金貿區與成都、重慶、西安三地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簽署招商引資合作協議、就總部經濟產業領域發展、能源金融、服務貿易等領域合作、“西三角”外商合作交流會西安會址等內容達成初步意向。
此外,能源金貿區與包括凱達環球建筑設計(北京)有限公司、重慶鑫源租賃有限公司、西安秦華天然氣有限公司、陜西蔚藍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侖能源陜西分公司、西安釘子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
“如果將關中、成渝整合在一起,西三角就會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之后的第四增長極。”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此前在接受媒體時表示。
這樣的判斷,既基于三地之間要素的互補需求,也有三地聯動之下所形成的要素的聚集和吸納。
從三地的要素和產業布局來看,陜西的能源、科技和旅游資源,四川的航空電子產業及消費行業的極大豐富,重慶的人力資源和資本要素等。隨著交通網絡的成熟,產業要素搭配上已消除了物理上的障礙。
這自西成高鐵開通之后,兩地在諸多方面的頻繁互動上,已有明顯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與前兩屆不同。此次“西三角”交流會,也是首次由開發區承辦。
有如此姿態,大可一窺西咸新區和能源金貿區底氣和自信。
作為大西安建設的核心承載區,西咸新區是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被賦予“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范例、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支點”等重要使命。
在過去一年里,隨著大西安的提出和打造,西咸新區已然成為投資熱土。行業巨頭巨量項目的紛紛落地,已無須贅述這里的價值。
而作為西咸新區的核心所在,能源金貿區定位“大西安科技創新引領軸”核心區,是未來大西安發展的脊梁。
西咸新區能源金融貿易區相關責任人在介紹能源金貿區的時候,用了“未來之城”、“機遇之城”和“親商之城”三個關鍵詞,向當天與會代表推介園區的發展潛力。
“全力打造投資發展的首善之區,對于各項優惠政策,無論是國家、省、市層面的,還是西咸新區和園區層面的,我們都會不打折扣,不講條件,一一兌現,確保落實。”相關負責人強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