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2 21:23:55
美國當地時間周六(4月21日),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表示,正考慮到訪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姆努欽的最新表態,讓中美貿易關系緊張的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此舉是否意味著美國做出了讓步?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能否迎來轉機呢?
每經編輯 王嘉琦
目前,中美兩國貿易摩擦處于膠著狀態,美國對中興的“封殺”,更加讓市場和國際社會擔憂。但美國財政部長的最新表態,讓緊張的態勢得以緩解。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當地時間周六(4月21日),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表示,正考慮到訪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今天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中,就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考慮來華磋商表示:
中方已收到美方希望來北京進行經貿問題磋商的信息,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此舉是否意味著美國做出了讓步?中美貿易摩擦是否將迎來降溫的重要契機呢?
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姆努欽的表態,是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度會議上。除了表示正考慮到訪中國,他還對兩國未來達成協議解決爭端的可能性持“謹慎樂觀”態度。但姆努欽說,目前他不能透露更多細節,也沒有具體的對話時間表。
在IMF年會上,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們在近期全球經濟評估報告中,將貿易爭端視為7年以來,對全球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威脅。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姆努欽做出了上述表態。而此舉或有助于緩解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日益加劇的貿易緊張關系。中美貿易爭端,很可能會破壞全球經濟復蘇。
IMF年會期間,姆努欽會見了前來參會的新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兩人的會談聚焦貨幣政策和金融合作,包括中國進一步向全球開放銀行和保險等金融服務市場。美方對此表示贊賞。
▲易綱出席第37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會議;第一排左四:易綱;第一排右五:姆努欽
(圖片來源:人民銀行網站)
易綱在年會中表示,中國將大力推進金融領域改革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擴大進口,計劃逐步取消對外國汽車、船舶和飛機制造商的限制。
在被問及對解決中美貿易摩擦的建議時,IMF總裁拉加德表示:希望中美兩國盡可能多地開展以自由貿易為基礎的對話,同時可借助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機構發揮作用。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來看,美國愿意與中國進行磋商,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一種策略,而并非是讓步。“對于美國而言,建立一個磋商機制是有必要的,美國的目的在于在最大程度上向中國要價,獲取利益,而并非是為了和中國打貿易戰。”
史蒂芬·姆努欽的表態之所以重要,不僅在于時間,還在于他在特朗普政府中的重要性。
在競選和剛當選總統時,特朗普身邊圍繞了一眾“高盛系”高管,例如,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總統首席戰略專家和高級顧問班農,白宮通訊聯絡主任斯卡拉姆齊,財政部副部長詹姆斯·多諾萬等,此前都是高盛的高管和銀行家。但如今,他們都因為在某些方面與特朗普意見不合,而紛紛離去,只剩下姆努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與其他人不同,姆努欽愿意緊跟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早在特朗普推行稅改之初,姆努欽就進入了新政策的起草班底。后來,他還因稅改問題與班農展開了論戰。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今年3月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之前,姆努欽接受采訪時就表示,“我和總統(特朗普)認識很久了。從競選開始,我就和特朗普合作。所以,(關于特朗普的政策)我很了解。”
因為和特朗普關系緊密,姆努欽在國際上的地位很高。但如果將他對于中美貿易摩擦的言論和特朗普對比,則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統特朗普宣布將對中國價值高達5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關稅。
——據新華社報道,3月24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財辦主任、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
——據彭博社3月26日報道,姆努欽表示,他樂觀看待中美貿易問題,正與中國開展有效對話,兩國有望達成協議,避免特朗普近期提出的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征收關稅。
——美國時間4月5日,特朗普稱,考慮對從中國進口的額外1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
——4月6日,姆努欽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我們的目的并不是(和中國)貿易戰,我對于雙方最終達成協議持謹慎樂觀。”
——4月16日晚間,特朗普發“推特”稱:美聯儲在加息,但俄羅斯和中國正在玩貨幣貶值游戲。
——4月17日,姆努欽回應彭博社,美國并不希望美元貶值。
▲圖片來源:姆努欽個人推特
可見,在貿易摩擦問題上,特朗普和姆努欽一個開火,一個救火。很多分析認為,從白宮辦公廳主任、國務卿到國家安全顧問和高層經貿幕僚,總統特朗普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把身邊要員幾乎換了個遍,后果之一就是,政策常常缺乏延續性,幕僚和總統本人表態不一。
另一方面,姆努欽言語透露出,美方不止一次向中方釋放磋商的信號,但同時,美國卻又頻頻向中國企業和行業拋出其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美方此舉,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呢?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向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表示,雖然美國表達了愿意與中國進行磋商的態度,但這并不意味著中美貿易摩擦因此會“降溫”,而是希望通過多種途徑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獲得更多的“籌碼”。
建立一個磋商機制對于美國而言等于開辟了另一條談判的渠道,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是下下策,盡可能向中國要價、爭取美國優先才是特朗普的目的。
每經編輯 王嘉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APP(記者:張懷水)、央視新聞、新華社、華爾街見聞、華盛頓郵報、彭博社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