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7 22:38:37
記者注意到,從今年3月份至今,李干杰已主持召開了4次部常務會議,召開時間分別是3月26日、4月9日、4月12日和4月16日。從4次部常務會議的內容來看,其中,3次與固廢管理相關。有業內專家認為,這釋放出一個明顯的信號,未來一段時間,生態環境部在固廢監管上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生態環境部組建至今已近一個月,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已主持召開了4次部常務會議,其中3次涉及固廢的內容。
4月16日,李干杰在北京主持召開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等兩項標準和中國科學院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環境影響報告書(選址階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今年3月份至今,李干杰已主持召開了4次部常務會議,召開時間分別是3月26日、4月9日、4月12日和4月16日。從4次部常務會議的內容來看,其中,3次與固廢管理相關。
對此,有業內專家認為,這釋放出一個明顯的信號,未來一段時間,生態環境部在固廢監管上的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4月16日,李干杰主持召開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會議的內容之一就是審議并原則通過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等兩項標準。
會議指出,放射性固體廢物近地表處置的相關標準是在吸收國際原子能機構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標準,借鑒美國等國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具體情況制定的,符合放射性廢物處置安全監管的基礎標準,將有力指導我國近地表處置場的選址、建造、運行工作。要統籌做好該標準相關支撐文件和放射性廢物管理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既與國際先進標準接軌,借鑒吸收其他國家經驗,又充分考慮我國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工作。
實際上,這已不是生態環境部成立以來第一次部常務會議內容涉及固廢。今年3月26日,李干杰主持召開第一次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全面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8~2020年行動方案》《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專項督查行動方案(2018年)》和《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達標排放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首次部常務會議認為,開展進口固體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專項督查行動是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企業守法經營的有效抓手。要堅持問題導向,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環境違法企業。嚴格依法依規開展工作,對違法行為查清、查實,做到事實清楚、證據明確。要科學統籌,合理調配資源,強化人力物力保障,加大與地方黨委和政府及相關部門協作力度,確保專項行動順利開展。
同時,在今年4月9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上,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聚焦長江經濟帶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專項行動方案》。要求以長江經濟帶11個?。ㄖ陛犑校┳鳛橹攸c區域,認真排查沿江沿岸固體廢物,督促當地政府及時妥善處置。要查清源頭,嚴格追究固體廢物產生企業和所在地政府責任,督促固體廢物產生地政府盡快建立健全廢物處置機制,切實消除環境隱患。
記者梳理發現,在生態環境部成立以來的4次部常務會議上,有3次會議內容涉及固廢管理。
對此,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相對于大氣和水,固廢管理較薄弱,從最近部常務會議的信號看,生態環境部正在進行環境管理的全面強化、發力,實現全覆蓋的環境管理。
今年2月,原環保部曾發布督辦函,對山西省絳縣天龍農科貿有限公司異地非法傾倒生產廢渣案件聯合掛牌督辦。
據介紹,經初步調查,涉案企業為山西省運城市絳縣天龍農科貿有限公司。該企業存在無證排污、批產不符、非法轉移生產廢渣等環境違法行為。2018年1月16日,該企業將生產甲基亞磷酸二乙酯過程中的釜底廢渣(經鑒定為危險廢物)約31噸交由河南人潘某,擬運至河南省某水泥企業作為添加劑,企業向潘某支付了費用。1月17日凌晨,潘某雇王某用鏟車將廢渣傾倒至南陽市西峽縣西坪鎮下營村淇河河道內。
據了解,我國每年產生固體廢物超過100億噸,歷年堆存的工業固體廢物總量達600億~700億噸。固廢的處置一直是社會關心的話題。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十二屆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袁駟指出,固體廢物污染的防治與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關。固體廢物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污染空氣、土壤和水,所以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此前,2017年11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結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等多部委集中回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們提出的關于固廢利用處置的問題。
薛濤認為,相對于大氣和水,固廢污染有其獨特性,比如容易隱蔽、容易轉移、自然修復能力差等,目前從世界范圍來看,并沒有特別先進的監管手段和機制。
“短期來看,加強固廢管理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強化督查,(固廢污染問題頻出)的核心還是在于違法成本太低。此外,由于受到利益上的影響,地方政府對固廢管理的積極性也并不強”,薛濤說,相對于固廢排污節約的成本,修復固廢污染的成本是其上萬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