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4 16:31:47
那個群星璀璨、強片輩出的TVB集團曾經是流行文化的第一制造者。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周潤發……均是TVB“出身”,《上海灘》《大時代》等經典影像更是在觀眾心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時移世易,TVB留給內地觀眾的印象漸漸模糊,只剩下往日情懷,甚至被斷言“TVB已死”。如今,駛過50年巨輪的TVB沉浮幾何?它真的還能再復輝煌嗎?2018年3月,每經記者再次深入探訪TVB,破解其“中年危機”的遭遇和未來。
每經編輯|丁舟洋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溫夢華
輕手輕腳的走進攝影棚,每經記者看到已邁入千集的長壽情景連續劇《愛回家》正在錄制中,TVB老戲骨劉丹在該劇中飾演父親。內地同伴們輕聲討論:“劉丹是誰?不認識。”答曰:“楊冪的公公。”頓時所有人都恍然大悟點點頭。回想起這段令人哭笑不得的對話,正是娛樂產業風向標的真實寫照:亞洲流行文化沸點的地位正在悄然改變。
那個群星璀璨、強片輩出的TVB集團曾經是流行文化的第一制造者。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周潤發……均是TVB“出身”,《上海灘》《大時代》《鑒證實錄》等經典影像更是在觀眾心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移世易,TVB留給內地觀眾的印象漸漸模糊,只剩下往日情懷,甚至被斷言“TVB已死”。
2017年7月,TVB集團行政總裁李寶安告訴每經記者:“這是最艱苦的三年,到明年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如今,駛過50年巨輪的TVB沉浮幾何?它真的還能再復輝煌嗎?2018年3月,每經記者再次深入探訪TVB,破解其“中年危機”的遭遇和未來。
大船:自己的明星、自己的播出平臺,連一片葉子也自己做
“過去幾年外面對我們有很大批評,大家感覺TVB很保守,幾十年不變。我們由出生到47歲,都很保守,這是真的。”再次專訪李寶安,他坦言TVB的因循原狀、甚少改變。“這不稀奇,大機構很長時間做的很好,所以很多不變。”
TVB做的有多好呢?許許多多人看著TVB長大。在電視還是稀有資源時,已故影視大亨邵逸夫傾盡熱忱、財力又懂得借時勢,先后打造出邵氏兄弟電影和香港無線電視臺(即“TVB”),開創香港地區影視的黃金年代。
▲TVB劇《溏心風暴》(圖/豆瓣)
直至今日,TVB仍維持了成立之初的種種模式,比如整個電視工業的全套鏈條都被裝進了這間公司。“我們擁有大量制作資源,有創作部門、有拍攝廠房,人工、服裝、燈光……全是我們自己的。還和700多個藝人有合約,我們能制作出很多影視劇和節目,再通過自己的平臺發送出去。”李寶安在接受每經記者專訪時說。“乃至道具要用一片葉子也不會交給外面的公司去做。”《中國企業家》雜志曾這樣描述鼎盛時期的TVB模式。
日前,每經記者參觀了TVB的外景地,規模固然無法和橫店相提并論,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能在一家電視臺里逛到宮廷劇、民國劇的開闊取景地已是不可思議。
▲ 每經影視記者參觀TVB電視城(圖/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攝)
隨后,每經記者來到一間為了外景拍攝而搭造的小型歐式教堂,看上去和真正的教堂別無二致,只不過玻璃用彩紙代替。“《巾幗英雄之義海豪情》在教堂的戲,就是在這取的景。”TVB的工作人員對每經記者說。
▲ 上圖:《巾幗英雄之義海豪情》劇照 下圖:取景地(圖/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攝)
隱藏在TVB電視大樓里的,還有巨大的衣帽倉庫,從古裝到現代各種戲服分門別類的保存起來,溫度和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每一欄柜子擋板上貼著詳細索引。服裝部的工作人員專注地裁剪或縫補,一切都像一座微縮版的服裝工廠。
▲TVB電視大樓里巨大的衣帽倉庫(圖/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攝)
據說東莞地區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老板曾為TVB劇組成員連續兩個星期提供免費房間100個,只為讓員工跟TVB學習如何各司其職、有序合作。這種龐大而高效的模式讓TVB幾十年過的平穩而充裕,自給自足的運作體系能抵御外界沖擊。
▲TVB電視大樓里整齊分類的造型帽倉庫(圖/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攝)
▲TVB簽約明星的儲物柜,柜子上都沒有名字,只有明星自己才知道哪個柜子是他們自己的。(圖/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攝)
“TVB從創辦到現在,除了第一年以外,每年都是盈利的。”TVB助理總經理譚錫揚對每經記者表示。
邵逸夫掌舵43年后的2011年,陳國強、“臺灣女首富”HTC創始人王雪紅、美資基金PEP組成財團Young Lion Holdings,以作價約62億人民幣,購入邵逸夫及妻子方逸華所持26%的TVB股權,終結了TVB的邵氏年華。2015年Young Lion Holdings引入黎瑞剛率領的華人文化控股公司作為該財團新晉大股東,華人文化由此間接成為了TVB的新“老板”。
焦灼:下一個倒下的,會是TVB嗎?
然而,當時代準備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2016年發生了一件銘刻電視史的大事,59歲的香港亞視臺倒閉。這家在上世紀曾經締造過輝煌戰績、一度可與TVB比肩的電視臺,經歷了股東內耗、零收視等動蕩后走向凋零。
亞視熄燈之際,憂心忡忡的輿論直指TVB:“下一個倒下的會是TVB嗎?”雖然TVB仍是香港地區收視率最高的電視臺,但一家人準點圍坐在客廳打開電視臺收看節目的習慣幾乎已變成歷史。守著過去成功模式的TVB,如果還停留在過去,它也終將被觀眾拋棄。
▲2018香港國際影視展TVB發布會現場(圖/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攝)
“以前我們的主要收入是電視廣告和電視節目發行收入。但這個模式,在近幾年來遇到問題了。”李寶安分析道,他在上世紀90年代曾任亞視行政總裁,2007年加盟TVB,見證了電視時代之變——不僅觀眾的視聽娛樂習慣發生改變,內地活躍的影視劇市場,也讓TVB藝人選擇北上。“新媒體的股價,每天直飛上升,傳統電視臺股價都是這樣趴著。”李寶安做了一個下壓的手勢。
“我們怎么辦?首先,和內地合作。”2016年開始,TVB與騰訊、優酷、愛奇藝等網絡視頻平臺深度合作。在今年剛剛結束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TVB一口氣又宣布接下來與上述互聯網公司的一系列合作。
“合作模式有的是同步劇,TVB將影視劇播放權賣給它們,香港和內地同時播放;還有的是‘類合拍劇’,題材是什么、藝人怎么選每一步都是合作雙方談出來的。和內地合作,我們可以有更大規模的制作預算,擁有更大的市場。”
另一種變革,則是全面鋪開TVB除了電視臺以外的“第二、第三平臺”。
“2016年4月做了第二平臺——網絡電視mytvsuper,兩年時間里,香港人口700萬,注冊用戶已580萬。”李寶安饒有興致的為每經記者展示mytvsuper的功能,打開裝有TVB機頂盒的電視,不僅有TVB的自制內容可觀看,該平臺還購買了中國內地及海外最新熱劇、體育、綜藝等播放權。“我最喜歡看的是央視制作的《故宮100》紀錄片,每次都一口氣看好多集。”李寶安說著就在mytvsuper上搜出《故宮100》。
▲李寶安向每經影視記者展示myTVsuper經典電影一欄,收錄了所有香港地區黑白電影總共1500多套。(圖/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攝)
TVB在香港地區推出網絡電視mytvsuper,在越南、泰國等海外市場推出網絡電視Tvbanywhere。在內地付費觀看已成規模時,TVB終于將長期以來的免費電視單選題模式變為“免費+付費”雙選題。
一邊是原有商業模式的式微,一邊又要增加投入拓展前路尚且未知的新模式,TVB在過去三年承受著空前壓力,業績連年下調。“公司賺的錢一年比一年少,好在我們還沒有虧損。”譚錫揚表示。
變革:“共享經濟都來了,我們為什么還這么害怕改變,不嘗試就什么都沒有”
付費模式跟上了,接下來李寶安力主為腦洞大開的“花式廣告”和精準營銷服務開辟了可能性,用好玩兒的方式黏住新用戶。根據香港地區的法律規定,通過大氣傳輸的電視臺利用的是公共資源傳輸,故對電視廣告有嚴格的限制。“一個小時的節目,只有10分鐘可以做廣告,植入廣告也是不被允許的。電視劇拍喝咖啡的鏡頭,咖啡的牌子露出來就是違法了。”
而TVB的第三平臺bigbigchannel是一個類社交媒體,TVB所有的藝人都是其中的KOL,他們做直播、發布短視頻與粉絲互動。TVB的電視劇片段也能被充分發揮娛樂精神予以惡搞。比如電視劇里有一個向老板臉上潑奶茶的鏡頭,被做成“鬼畜版”在bigbigchannel上成為熱搜。“我們新媒體部的同事天天絞盡腦汁想,TVB的劇有哪些可以拿出來惡搞的。”TVB副總經理(節目與制作)杜之克笑稱。
“2017年7月我們發布bigbigchannel這個平臺,漸漸也發現了新的商業模式。比如演員在電視劇里喝咖啡的橋段,咖啡的品牌不露出。那在bigbigchannel里,我們就可以把這段劇情拿過來,加些花絮,把品牌露出來。不僅多了廣告的機會,還多了電子商務的機會。”李寶安興奮的說,“對我而言,網絡電視雖然做得好,但并非全新的東西。而bigbigchannel是全新的,就像把電變為光,是未開發的地下寶藏。”
“現在打車有共享經濟、支付有移動支付了。為什么我們還這么害怕,只能用50分鐘留住觀眾,10分鐘做廣告。可不可以靈活一點,把50分鐘做商業開發又不違反政府條例又留住觀眾呢?我們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嘗試就什么都沒有。”李寶安說,“在第二平臺之后做第三平臺。我們將徹底從舊媒體蛻變為新媒體、新經濟了。我們已經行進了三分之二,還有三分之一,把所有‘道路’鋪通。mytvsuper和bigbigchannel都開始產生收入了,新的收入品類最初約占總收入10%,今后希望達到20%、30%甚至更多。”
而變革最大的難點是新舊的磨合。“舉個例子,新媒體部門會得到股權激勵,那別的部門同事就會有意見了。新舊矛盾如何處理好,人事方面、思想方面,有太多需要處理的矛盾。”
“新的要做,舊的也不能完全丟。”譚錫揚補充道,“我們不能犧牲那些比較年長的觀眾,他們是TVB的鐵粉,原來的觀眾跑了就不回來了。”
新業務展開,新問題也迎面而來。隨著TVB網絡電視海外版tvbanywhere的推開,打擊盜版成了TVB副總經理(法律及國際業務)陳樹鴻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聯合中央電視臺一同起訴了一家在美國的盜版平臺,經過漫長的官司我們勝訴了,但該公司轉眼間就改個名字又來盜版我們的內容。內容有人看就有人偷,這是沒完沒了的,打擊盜版只能一直做下去。”陳樹鴻對每經記者說。
近日TVB公布的2017年財報顯示,TVB營收終于沒有繼續下跌,與去年幾乎持平。至于止跌之后能否真正實現全盤復興?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檢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