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4 15:53:01
在影視制片中,演員是極為關鍵的一環,尤其是明星演員,集萬千焦點于一身,但也是種種矛盾的匯聚點。當內地影視圈資本洶涌,明星變為稀缺資源時,明星常常成為一部影視作品的中心,更頻頻參與到影視上市公司的資本化運作中。而捧出過無數明星的TVB為何不熱衷于“明星資本化”?成名藝人北上發展,TVB內部到底是不是青黃不接?
每經編輯|丁舟洋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每經編輯 溫夢華
2018年香港國際影視展,TVB展位的后臺,人頭攢動,來往明星像參加化妝舞會一樣扮上劇中行頭,準備亮相前臺發布會。每年這個時候,都是TVB“秀肌肉”的時候,一年要做23部電視劇、超過600個簽約藝人,TVB的制片模式不一定部部都是佳片但勝在總體水平相對穩定。
在影視制片中,演員是極為關鍵的一環,尤其是明星演員,集萬千焦點于一身,但也是種種矛盾的匯聚點。當內地影視圈資本洶涌,明星變為稀缺資源時,明星常常成為一部影視作品的中心,更頻頻以持股或被工作室被收購等方式,參與到影視上市公司的資本化運作中。而捧出過無數明星的TVB為何不熱衷于“明星資本化”?成名藝人北上發展,TVB內部到底是不是青黃不接?
近日,負責節目與制作的TVB副總經理杜之克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專訪,詳解TVB的制片方法論……
【藝人北上 怎樣請回已在內地大紅大紫的明星】
NBD:這幾天我們看到TVB發布了很多與內地視頻網站的合作計劃,其實TVB和它們的合作已經有幾年了。這些合作中,您覺得有什么值得總結的經驗?
杜之克:我們對內地市場一直了解不足,這是我們一個很大的不足,過去兩年我們一直都在努力補足這一塊。我們已經意識到,用TVB的力量做我們一直在做的劇,在內地市場影響力實踐證明是在下滑的。所以我們的想法首先是,必須先做出來幾個經典的案子,與當下市場水平看齊。
第二,去年已經有幾部與視頻網站的合作港劇播出,在內地的關注有所提升,這對我們是鼓舞。今年提出的一系列合作方案中,有一個我個人覺得是走多了一步——與騰訊影業合拍的《沖上云霄2020》,這是一個很實在的合拍劇。整體安排是將兩地的團隊變成一個團隊來做,這是一個新的嘗試。總投資一定會超過2億元人民幣,演員也還在選擇中。
▲《沖上云霄2》(圖/官方劇照)
NBD:說到演員的問題,現在內地流量明星的價格高得離譜。而且還有明星改劇本、大量用替身、摳圖等現象,這種困擾TVB遇到過嗎?
杜之克:演員的價格是按照現在的市場情況,他能賣到什么價錢,決定了他的價格,但這個價格跟演員的表現力不一定有直接關系。要不我們所有人都得跳海了(笑)。我們在TVB有個經驗:在TVB做電視劇,幕前幕后,無論你是明星還是小員工,大家都是同事,不能說明星就耍大牌。大家一起工作那么久了,每天見面,在這個氛圍下,我們很幸運,暫時為止,都沒有這種情況。
制作一部劇是很多環節、很多人共同努力一起說好一個故事。做好這件事情,效果為先。效果怎么樣,監制要費很大努力去把控全局。TVB一向尊重這個傳統——你的崗位是什么,你就去做什么。這種共識對制作很關鍵、很重要。
NBD:但是很多在TVB成名的藝人離巢北上發展,比如王祖藍是你們培養的,他參加“跑男”火了后身價暴增。你們如果還要請他來TVB演戲,這個價格應該怎么定呢?
杜之克:這個問題怎么樣答都不會對的(笑)。我們的經驗是,千萬不要讓市場以為明星能夠用這個方法去操作。我們有一個“泛TVB”的概念,接受過TVB訓練的人回來幫忙。這里面也有一些情感因素在,可能就說:“我不管你給多少錢了,我來演就是了。”
但這種打情懷牌不是長久之計,否則往后他們都拒絕接我電話了。所以我們要持續培養藝人,對我們的作品提出更高的制作要求,讓我們的作品和藝人在市場上能夠拿到非常合理的報酬。我們費那么大力氣和內地互聯網平臺合作,就是希望把TVB的藝人一個個呈現給內地觀眾,提升他們的影響力。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這個空間很大、路很長,還有很多努力要去做。
▲古巨基出席2018香港國際影視展TVB發布會(圖/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攝)
【TVB的確在改變,但不能改掉制作的理性】
NBD:我們作為觀眾感受到,和以往比起來,TVB令人印象深刻的劇近年來越來越少。您會對TVB的劇產生不滿意嗎?
杜之克:坐在我這個位置上,我一定要經常表現出不滿意(笑)。TVB過去幾年的變化,是看到市場的變化。我們要讓這家公司往前走,就要適應時代的變化。我們不滿意,因為我們之前生活在另一個時代。有的變化還沒有出來,有的變化出來了我們沒及時跟上。我們需要變化,因為用以前的方式做不出當時的效果了。
二十年前,在構成一種怎樣把故事說好的方法上,香港地區是比較先進的。但是那二十年前的情況,現在每個地方都在研究和構成了他們的方法,而且是有成效的。
我們也在摸索說故事的新方法。TVB最受歡迎的電視劇不一定是制作經費最高的電視劇。電視劇的前提是說故事,說故事的核心是編劇團隊。我們的編劇90%自己培養,編劇團隊超過100人。還有一些離開了的專業人才回來幫忙,他們帶來新的血液,帶來新的拍攝技術,大家都會去探班,相互觀摩學習。我覺得這種氛圍就很好,如此以來,引進新模式,推進新模式就會很順利了。
NBD:內地有很多明星在影視上市公司中持股,或者由上市公司高價收購明星工作室。這種明星資本化的運作手法,TVB似乎沒有嘗試過,為什么?
杜之克:TVB的確在尋求改變,但不能改掉制作的理性。這個行業最怕外行領導內行,做好100元的生意,把價值100萬元的東西都犧牲掉了。這種事情在全世界都發生太多了。我們很幸運一直是專注制作的公司。
至于收購等方法,我不能說別人的方法不行,因為在不同規模的市場里你要做成一件事付出的代價不一樣。用資本運作或股權來綁定藝人,代價非常大,這改變的是一種做生意的模式,我們在香港比較難去理解這些事情。
NBD:如果說將來要面對更加廣闊的內地的觀眾、內地的市場,要如何去平衡香港本地特色和內地觀眾的口味?
杜之克:其實這個不單只是看內地觀眾的口味是什么,而是要看我們的制作人的氣質,他們能做什么?我們大部分的制作團隊都是在香港地區長大的,吸收了這個地方的營養才能寫好這個地方的故事。
換句話來說,我們就是得有效組織一些不同營養下長大的人才,他們眼光不一樣的,做出來的氣質就不一樣。如果單純買回來“消化不良”,你也做不成。我覺得這是在制作上最簡單一個道理,我們必須要專注這個簡單的道理。
▲“2018香港國際影視展上,TVB發布會的臺前幕后”(圖/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攝)
【“專注煮面30年”其實并非本意】
NBD:對很多內地觀眾而言,熟悉的還是很多商戰、家庭、刑偵這樣的一些題材。TVB未來在這種類型探索上會有一些新的嘗試嗎?
杜之克:我們剛剛開機有一部叫《白色強人》,是醫療題材的故事,但是這個跟我們以前TVB做的所有醫療劇都不一樣,我曾經說過TVB的專業劇其中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很不專業”,意思是說無論是哪一種劇,都在談生活、談感情。
但《白色強人》我們有一點大膽,在25集的劇里,你會看到50個手術,我們參考了超過100個真實案例,背后有20多個醫生團隊做顧問。然后這么大的制作中,也放入了人性、感情的故事。職業和情感兩種元素都會非常濃,所以加起來,這會是一部非常濃的電視劇,濃到這個地步觀眾會怎么樣反映我們也好奇。
這就是你剛才問題的答案,TVB做很多類型的劇,我們希望每一個題材都能發揮出一些從前沒有的樣子來,這個是不斷的過程。
▲TVB醫療題材《白色強人》(圖/豆瓣)
NBD:您剛剛說到《白色強人》是25集?一般像這樣的題材或者是配置的話,在內地起碼拍到60集,因為拍的越長賣劇的價格和廣告上都會上去。之后TVB和內地合作會越來越多,你們會把劇都往長了拍嗎?
杜之克:暫時不會。一個劇為什么25集,因為它每一集有一個開端有一個結果,你不能把這個開端、結果隨便改掉,改掉了這個劇就不一樣了,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了。我們一直都遵守這個原則。
NBD:看TVB劇的時候留意到一個好玩兒的現象。我們很熟悉的一些港劇的臺詞就是“我去給你煮碗面”“一家人最重要的齊齊整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了”。基本每一部TVB劇里面都可以看到這幾句話,這種臺詞反復出現的現象在內地很少見,TVB為什么會這么做?
杜之克:實際上這并非我們的原意。TVB是一個做制作的工廠,慢慢的,就會出現套路。我舉個例子,我們廠房里面常用三個機位來拍攝一家人吃飯的畫面,比如《溏心風暴》這樣拍下來很流暢,一天都沒有拖期。因為那些演員也是一進那個場景就角色上身,一頓飯所有表情都不會錯,行云流水。其實能做到這種制作的演員跟制作人都非常厲害。但這種拍攝手法就和寫臺詞一樣,寫慣了一種模式,你熟知那種模式帶來的效果,某一天、某一集,某一個場面你寫的時候就會寫上這句對白。你可能刻意叫自己不要這樣做,但哪一天晚上你寫累了,忘記了提醒自己,就又發生了。
我們現在很努力的希望打破這種慣性思維,盡可能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我們現在的導演和拍攝團隊,都在學習用自己的方法來呈現,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他們在努力當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