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5 15:01:53
2017年圓通速遞(600233,SH)實現營業收入199.82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4.43億元。就“通達系”而言,圓通的營收最高,但凈利潤最低。對此,“通達系”一位公司高層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市后的快遞公司競賽已進入下半場,企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注重市場排名,而是更多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如何降本增效上。
每經編輯 王星平
每經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曾健輝
比計劃提前近一個月,3月24日,圓通速遞(600233,SH)公布2017年度“成績單”。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199.82億元,較2016年增長18.8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4.43億元,較2016年增長5.1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圓通速遞實現了營收、凈利的雙增長,但業務增速相比行業增速明顯放緩。尤其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增速較去年(91.24%)大幅下降;同時,曾在2015年沖頂行業第一的圓通速遞2017年全年包裹量為50.64億件,相比中通的62.2億件差距進一步拉大。
對此,“通達系”(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一位公司高層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市后的快遞公司競賽已進入下半場,企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注重市場排名,而是更多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如何降本增效上。另一方面,作為“通達系”唯一一家擁有自有航空公司的民營快遞企業,圓通在年報中多處強調其航空機隊的規模和發展,釋放出其未來將大力布局國際市場的信號。就在幾天前,圓通去年斥巨資收購的先達國際物流已正式更名“圓通速遞(國際)控股”。國際化或將成為公司未來突圍的重要突破口。
根據圓通此前借殼大楊創世時的利潤承諾,其在2016年、2017年、2018年承諾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1.01億元、13.329億元、15.525億元。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圓通速遞實現的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3.09億元和13.622億元,累計業績承諾完成率109.79%。
圓通速遞2017年財報進一步披露了營業收入的構成:其中,國內時效產品(快遞和快運)營收占比為92.6%;國際快遞營收為1.1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55%;倉儲服務收入為243萬元,是去年的137倍,幾乎是從無到有;新增貨代服務收入為6.69億元。
圓通同時稱,由于2016年年底相關價格政策調整未達預期及2017年年初個別網點經營調整導致快件滯留對公司經營造成了短暫負面影響。
目前,上市的六大快遞公司中已經有4家公布了2017年年報,2家披露了業績快報。從數據對比看,圓通速遞營收在“通達系”中最高,超過韻達近100億元(韻達2017年營收100.25億元);但圓通利潤卻最低,中通、申通和韻達2017年凈利潤分別為31.59億元、15.94億元和15.8億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家上市快遞公司財務統計口徑存在差異,因而財務數據的對比有一定的失真。例如順豐為直營模式,營收包含全網快遞收入;圓通、申通和百世的營收中包括最后一公里派費;中通和韻達則不包括,所以中通、韻達兩家公司的營收規模偏小,利潤率偏高。
此外,對于當前快遞行業的市場格局,上述快遞公司高管對記者強調,現在快遞行業剛剛進入到一場球賽的下半場,上半場各自的隊員素質與打法相差無幾,競爭激烈但差距不大。下半場開始后,各家都開始調整戰術,各有側重,球場上也相較上半場混亂,排名先后都是短暫的。
作為通達系中唯一一家擁有自有航空機隊的快遞公司,自2015年10月圓通航空正式開航運營以來,截至2017年12月底,圓通速遞自有機隊數量已達10架,已實際投入運營的飛機有8架。
眾所周知,快遞業目前主要以陸運為主,而不斷加大對航空業務的投入,除了縮短運輸時間,更多的目的還在開拓于陸運所到不了的國際市場。
圓通速遞年報稱:“將以自有航空機隊為基礎,著力開拓亞太、歐洲及北美等國際快遞市場”。
根據阿里研究院預測:預計到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將超過3.6萬億元,在2015年~2020年區間,年均增幅約37%。2017年快遞行業國際及港澳臺業務量累計完成8.3億元,同比增長33.8%,業務收入占我國快遞行業總收入的10.7%。
事實上,從去年5月開始,從戰略控股先達國際到啟動國際化物流聯盟平臺“全國包裹聯盟”,圓通的國際化腳步一直沒有停歇。圓通方面此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公司國際業務網絡覆蓋4大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國際直營站點60余個,網絡代理點突破1000家。今后,還將陸續開通俄羅斯、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的航線,提供更優質的快件空運服務。
另一方面,近來國內新增跨境業務主要來自電商包裹,傳統商務件增長乏力、且主要集中在四大國際快遞和EMS手中。面對來自四大國際快遞企業等方面的競爭,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尋求差異化或成為圓通的“突圍”法寶。徐勇認為:“圓通接下來應該開發‘一帶一路’沿線的市場,走中端市場,跟隨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快遞市場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