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8 21:58:19
早在2013年湖北就出臺了“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全省農村信息化平臺、通道、站點、示范區建設及服務機制的探索完善等任務。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明雙
▲CFP/圖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宋思艱
3月8日,來自湖北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集團湖北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范秉衡提出了《關于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的建議,希望在湖北等農業大省組織開展“三農”物聯網應用試點,打造一批“物聯網示范村”。
事實上,作為農業大省,湖北農業的現代化、產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根據最新發布的2018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名單顯示,湖北僅13家企業入選,且無一進入前100名,而中部其他省份如江西、湖南、河南等均有企業躋身前十。
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湖北在“互聯網+現代農業”方面也多有探索。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湖北要實現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5%,形成3家以上年交易額超過50億元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
2018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宣布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如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全國兩會期間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范秉衡認為,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要做好整體規劃,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技術、產品、應用和服務,彌合城鄉數字鴻溝。
據悉,數字化對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早有案例。中國移動在新疆利用物聯網技術開展農業智能滴灌試點,每畝可節水40%以上,作物平均增產25%以上,降低人工費用70%以上,增加農民收入400元/畝;利用物聯網技術對水產品養殖環境進行監控,即可提升產量10~30%。
“信息化的建設對鄉村振興,對農村居民了解外部市場都是非常便捷的道路。”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俊飚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現代農業而言,應將農業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農業要素投入和農產品產出的交換過程中,由信息化條件構建一個橋梁,可以解決農產品買賣難等問題,效率能大幅度提升。
事實上,各地方政府都在數年前就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但整體進展不容樂觀。范秉衡認為,城鄉數字鴻溝仍然差距巨大,而且在某些方面呈逐漸擴大趨勢,已經成為制約鄉村發展的重要瓶頸。
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最近幾年農村信息化這塊的發展是緩慢的,農村基本上沒有消費,但電商、農民就醫等都離不開信息化,所以,數字化建設還是要落實的。
湖北是農業大省,但農業企業規模及品牌影響力方面仍有待提高。根據最新發布的2018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0強名單,湖北僅13家企業入選,而山東僅濰坊一地就有13家入圍;另外,位列湖北榜首的富迪實業排名140位,而同屬中部省份的江西、湖南、河南均有企業進入前十。
張俊飚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湖北農業品牌暫時還弱了一些,這與數字化程度不高確實也有一定關系。對于企業品牌的彰顯力,網絡有很強的放大效應,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可以使農業企業經營更便捷、更有效。
對此,范秉衡建議,國家進一步細化數字鄉村戰略具體措施,在湖北、山東等農業大省組織開展“三農”物聯網應用試點,打造一批“物聯網示范村”,積累經驗進行全面復制推廣;選擇湖北省開展試點創新,探索開發、運行鄉村治理信息化平臺。
其實,早在2013年湖北就出臺了“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全省農村信息化平臺、通道、站點、示范區建設及服務機制的探索完善等任務。
2017年11月,湖北出臺了農業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進一步細化“互聯網+”的探索,主要任務包括提升農業生產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農業經營信息化水平、農業管理數據化和農業信息服務能力等。按照規劃,至2020年,湖北省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5%,推廣應用5萬臺北斗導航終端,形成3家以上年交易額超過50億元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率達到80%。
張俊飚認為,落實鄉村數字化建設,重點還是在投入上,包括網絡設施、硬件建設等基礎投入,應該要花一些力氣,如果有淘寶村這些數字化的基礎設施跟進的話,數字鄉村可能會推動得更順暢一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