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3 20:32:17
中醫藥走出去成效明顯,目前已經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但中醫藥真正走出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國際上對中醫藥的準入,包括人員和中藥的準入等方面還有很多障礙。
每經編輯|周程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星
近期,中國一款中醫藥止咳糖漿在國外走紅,該藥所具的止咳、平喘功能大受外國人追捧。
3月3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2018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中醫藥走出去不僅僅是這一個糖漿,還有很多很好的產品應該走向國際。
中醫藥走出去成效明顯,目前已經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在國際對中醫藥認可度不斷提高的同時,王國強指出,中醫藥真正走出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國際上對中醫藥的準入,包括人員和中藥的準入等方面還有很多障礙。
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理事陳云華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藥國際化這條路有些中國企業走得頗為艱辛,過去有些企業進行國際注冊認證遇到很多困難,一項認證申請持續數年仍然沒有結果。
王國強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很多沿線國家都對中國的中醫藥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中醫藥已經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有86個國家政府和中國簽訂了有關中醫藥方面的協議。中國在國外建了17個中醫藥中心。
“我們制定了一批國際中醫藥標準,建立了一批中醫藥‘走出去’的合作基地。在促進中醫藥走出去以及服務貿易方面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王國強說。
一些地方也在積極推進。例如,素有“天然藥庫”之稱的甘肅,作為中國的中醫藥對外合作交流執行省份,自2013年11月在烏克蘭掛牌成立中國在海外第一家岐黃中醫學院開始,先后在法國、新西蘭、吉爾吉斯斯坦、匈牙利等國家成立了中醫學院或中醫中心。
數據顯示,2017年,甘肅海外中醫機構診療人次數達13681人次,對境外158名醫師進行中醫培訓。累計海外注冊中成藥96個品種,出口中藥材金額3020萬元。
盡管在國際上受到歡迎,王國強指出,但是中醫藥真正走出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西方文化差異使得中醫能夠被更多的國家認同還有難度,畢竟中醫的理論體系和西方的醫學體系有差異與不同。要讓中華文化、中醫藥的理論能夠被各個國家接受,也需要一個過程。
關于中西方醫學體系的結合,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房敏曾在今年1月表示,中醫要更好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包括基因、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手段,這不是西醫的專利,相反恰恰是中醫“四診法”的延伸和發展,可以從“外望”到“內窺”,實現辨證施治精準化。
房敏表示,我們總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現在,我們也可以響亮地說出“中為洋用”,現在全世界有180多個國家承認針灸推拿、承認中醫,越來越多的人懂中文,學中醫,中醫可以像高鐵一樣成為我們走向世界、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名片。
王國強表示,現在國際上對中醫藥的準入,包括人員的準入、中藥的準入等方面還有很多障礙。
陳云華表示,過去企業進行國際注冊認證遇到很多困難,一項認證申請持續數年仍然沒有結果,中藥國際化這條路有些中國企業走得頗為艱辛。
陳云華舉例說,美國FDA注冊認證嚴苛,要經過臨床前研究,一期、二期、三期臨床后,才能獲得認可。其中,特別是對于中成藥,FDA的評審體系并不太適用。例如,FDA評審時要求藥品化學成分清楚,并且成分用量療效之間的關系明確,但一味中藥中成分較多很復雜,很難明確。
王國強強調說,只要對人類健康有利的事情,我們就會努力去做。特別是中醫藥既可以治病又可以防病,具備預防為主,兼有養生保健的功能,要努力讓人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得了病也能夠用中醫的方法治療。運用非藥物療法治病,一方面可以減少損傷,另一方面可以節省費用。
在推進中醫藥走出去上,王國強表示,真正讓中國的中醫藥走向世界,能夠更好的造福于人類的健康,首先中國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把中國的中醫藥弘揚好、發展好,總結更多的普惠人民群眾的健康的技術方法、理論、藥物等。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姚衛海近日表示,如何將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藥傳統研究方法相結合,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現在國際上都開始重視研究中醫領域,我們更應放眼望世界、多看多學,讓傳統中醫藥迸發新的生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