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3 02:12:15
近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主要包括完善對養老目標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要求,優化基金經理任職條件,強化養老目標基金選擇子基金的要求,取消養老目標基金具體費率限定等。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近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從此次《指引》發布來看,對于合理性意見建議均予以吸收采納,主要包括完善對養老目標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要求,優化基金經理任職條件,強化養老目標基金選擇子基金的要求,取消養老目標基金具體費率限定等。
而最引人矚目的是養老目標基金在發展初期主要采用基金中基金形式運作。那么,怎么投?誰來投?誰又將是養老目標基金投資的主力軍呢?
養老基金投資的4個核心
據統計,未來十年中國養老金規模平均增長速度將超過15%,預計到2025年總規模有望達到45萬億人民幣養老基金。同時,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群體擴大增強了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現存三大養老金支柱規模尚無法支撐起龐大的養老市場。進一步優化養老金管理模式勢在必行。
境內外理論和實踐表明,資產配置是養老金投資的核心環節,但由于投資者缺乏專業知識、同時面臨產品太多等原因導致養老金配置不合理,投資收益往往不盡如人意。在此背景下,目標日期基金、目標風險基金等養老金投資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應運而生,受到養老金和其他投資者的普遍歡迎,2006年被納為美國養老金的合格默認投資產品(QDIA)。
而探尋我國養老目標基金投資,業內人士指出,“養老不等于保本,如果投看似安全的產品,不做投資,其實是沒有收益,無法應付長壽風險的。歐洲是國家保本,保險的模式,就是大家躺在國家的身上,啃老的方式。”
在該業內人士看來,我國養老基金投資需要包含4個核心要點:“首先是長期:應鼓勵長期持有、長期投資、更重要的是長期考核。如果實行長錢短考核,是很難有好的收益的;第二點是以資產配置為核心,錨定大類資產的配置范圍及比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第三點重視權益投資對資產增值的作用,同時對權益投資予以一定限制;最后,應充分考慮投資者的年齡、預期壽命、風險承受能力等特征及養老基金的領取安排,包括生命周期等產品的特點,都是符合不同年齡的投資者進行投資的。”
公募基金是養老金投資的主力軍
另外,從養老金管理機構來看,在美國,公募基金服務了整個養老的體系,個人養老金制度建立30年來,個人養老金資產穩步增長,與公募基金互相促進,帶來資本市場的長期繁榮,帶動創業創新,美國經濟持續增長。
而在我國,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各類養老金超過1.47萬億元。據有關部門披露,社保基金自2001年以來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8.37%,企業年金自2007年以來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7.57%。公募基金作為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和基本養老金的主要管理者,為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做出了重要貢獻。
顯然,公募基金在養老金的管理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必將成為養老金投資的主力軍。業內人士指出:“我們覺得是因為公募基金全面借鑒了境外制度的規范,是金融行業里監管最嚴格的行業。公募基金的制度核心是基金法,與基金法配套的一系列信息披露、托管制度、投資者資金安全的銷售機制,都是公募基金的優勢。公募基金不剛性兌付,不保本保底,因此公募基金發展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重大事件。”
而且,“不同于現在市場上其他的理財產品,公募基金財產是獨立于基金管理人自有財產,不進入基金管理人的資產負債表,基金管理人經營出現問題不影響持有人權益,投資者資產是不會受到傷害的。此外,公募基金與托管人的受托關系在中國是高于國外的,國外沒有連帶責任,但是在中國如果管理人出了問題,托管人對基金管理人的投資進行監督,復核基金凈值,托管人具有賠付責任,進一步保障持有人權益。”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做好養老型FOF產品的準備
再進一步具體到產品上,據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了解,美國養老金市場大量投資于基金產品。截止到2016年底,美國養老金市場總資金已高達25.2萬億美元,其中DC(美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二支柱)計劃占28%,IRAs(美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三支柱)占31%。2016年底,約55.06%的DC計劃資金、46.96%的IRAs賬戶資金流入公募基金市場。DC計劃資金主要投資的產品包括:目標日期FOF基金、目標風險FOF基金和指數型基金。
“雖然現在養老類FOF還處在概念階段,但公募基金應練優秀的FOF管理能力,將有助于條件成熟時把這種投資能力運用到社保、年金等養老金產品的管理中。公眾也可以通過投資于養老型FOF,達到長期的養老儲蓄目標。如果配以稅收優惠的話,未來養老型FOF基金有潛力成為改變市場競爭格局的品種。”滬上某公募基金總經理指出。
而此次《指引》明確指出,在發展初期主要采用基金中基金形式運作。這對于公募基金管理人而言,顯然就要做好產品、人員、技術、宣傳教育等各項準備,做好養老目標基金的準備,樹立標桿,成為養老金投資的默認產品。關鍵是行業要提升投資能力,為投資人創造長期穩定回報。
另外,上述公募基金總經理呼吁:“FOF的誕生和發展扎根于基金業土壤,希望全市場的基金公司能夠為包括FOF在內的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的、以中長期業績為投資目標的公募基金產品,以及更多元的工具型產品,使養老型FOF產品可以為我國的社會養老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