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18 14:03:16
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公布,去年12月“秦始皇和兵馬俑展”在美國費城展覽期間,一名24歲青年溜進已閉館的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折斷了展廳里一個秦始皇兵俑的手指并偷走。據悉,這尊兵馬俑價值約為450萬美元。美方博物館已就其安保措施出現嚴重漏洞向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致歉。然而,過了快兩個月事情才曝出,是不是哪里不太對勁?
每經編輯 余冬梅
過年期間,許多人會選擇出國旅游,而在坑里站了幾千年的兵馬俑們同樣沒閑著。
據新華社報道,繼2007年在大英博物館展出后,中國兵馬俑2月9日再度來到英國,在利物浦世界博物館開始為期8個月的特展。這讓不少當地人都激動壞了……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大家擔心起兵馬俑出國后的安全問題。
據美聯社15日報道,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公布,該展去年在美國費城展出時,有一名24歲的美國青年偷溜進已閉館的博物館中,折斷了其中一個兵俑的手指,并將其藏在口袋里帶走。據悉,這尊兵馬俑價值約為450萬美元。
▲兵俑拇指被折斷(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北京青年報報道稱,美方博物館已就其安保措施出現嚴重漏洞向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致歉。目前,美國當地法院以盜竊罪對肇事者正在庭審中。目前,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已成立應急小組,妥善處理相關問題。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將根據《展覽協議書》相關條款,要求美方嚴肅追究安防責任人的責任,依法嚴懲肇事者,并啟動索賠程序。
被盜的手指已經歸還,美方博物館發言人還表示,這一被損壞的兵俑將會被修復。然而,過了快兩個月事情才曝出,是不是哪里不太對勁?
去年,“秦始皇和兵馬俑展”在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舉行。展品一共有10個陶俑,其中包括一個將軍俑、一個戰車士兵俑、一個戰馬俑。此外,還有金銀玉器錢幣等170余件文物一同展出。
據美聯社報道,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公布,在去年展覽期間的12月21日,一名24歲美國青年邁克爾·羅哈納(Michael Rohana)到費城這家博物館參加一個周末派對。
監控視頻顯示,當晚9點15分,該博物館已經閉館,羅哈納一個人偷偷溜進展廳,隨后又叫來兩名朋友四處參觀。沒一會朋友離開了,而羅哈納還一個人留在展廳內。他先是掏出手機用手電筒照著一個兵俑的手指仔細研究,之后又站上陳列臺,將手臂搭在兵俑的肩膀上自拍。
▲未折斷前的兵俑(視頻截圖)
在離開展廳時,羅哈納折斷了兵俑的一個左手拇指,并將其塞進自己的左邊口袋帶走。
報道稱,直至今年的1月8日,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才發現該兵俑拇指丟失了。5天后的1月13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才鎖定盜竊者羅哈納,并到其家中詢問,“是不是有東西想上交給FBI。”
羅哈納十分配合地將被盜的兵俑手指拿出來,歸還給博物館。目前,羅哈納被控藝術品竊盜罪。
博物館發言人表示,這一被損壞的兵俑將會被修復。美國廣播公司(ABC)報道稱,這尊兵俑價值450萬美元(約人民幣2855萬元)。
《每日郵報》報道稱,當地時間14日,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發表聲明,稱該館的安全服務承包商的安保系統存在漏洞,沒有遵循標準的關門程序,展廳雖然閉館卻未鎖門,導致前來參加派對的人依然能夠進入閉館的展廳。
該博物館表示,目前已經徹底審查其安全系統,并將在必要時候采取適當行動。
▲美聯社報道截圖
這一報道引起了中國網友對兵馬俑出國后安全的擔憂。
“好歹弄個玻璃罩子啊”
這絕對不能輕饒了……
據北青報報道,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負責人向記者確認,確有一件兵馬俑在美國展出時拇指被盜,他表示,獲悉參展文物受損情況后,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感到震驚和憤慨,立即啟動緊急處置預案,第一時間與美國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取得聯系,核實文物受損情況,并就美方未及時通報表示譴責。
經初步了解,被損壞的兵馬俑拇指曾在出土時斷裂過,經修復后赴美參展。此次盜竊事件就是從拇指修復處掰斷、盜走。
負責人介紹,目前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承認,他們的安保措施出現嚴重漏洞,造成了此次事件的發生,并致函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表達歉意。
“我省文物對外展覽,40多年來,在全世界近60個國家和地區展出260余次,傳播了我國的歷史文化,獲得了很好的公眾效果,從未發生過如此的惡性事件。兵馬俑是我們的國寶,其文物價值、歷史價值、美學價值都是無法估量的。為此,我們與美方展覽承辦單位進行了嚴正交涉,對這種損壞文化遺產的破壞和偷竊行為表示強烈憤慨和譴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負責人稱,本次文物展覽是從2015年開始籌備實施的,于2017年9月開幕,將于2018年3月閉幕。
“選擇合作展覽的博物館有一套嚴格的標準,由于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在全美是排名前十的科學類博物館,有良好的專業背景和聲譽,我們與其簽訂了詳細的展覽協議。并在開展前,對其展場環境、安防、技防措施進行了全面考察,同時確認第三方安保公司也是美國一家著名的安保公司,其制定的安保方案符合安保標準。但是,沒有想到會出現如此事件,給國家文物造成損壞,作為承辦責任單位,深表自責。我們一定深刻反思,吸取教訓,重新修正裸展文物安防標準,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據了解,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已成立應急小組,正在積極處理相關事宜。同時,要求美方立即采取得力措施,確保此次展覽圓滿結束。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將根據《展覽協議書》相關條款,要求美方嚴肅追究安防責任人的責任,依法嚴懲肇事者,并啟動索賠程序。
負責人稱,目前陜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已分別致函正在舉辦“兵馬俑”主題展覽的美國費吉尼亞美術館、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要求提升安全防衛、保衛措施,確保文物安全。
像上面提到的境外展覽,陜西省每年都會舉辦多場。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讓國寶級文物漂洋過海、抵達境外進行展覽,其準備流程遠比普通人出國旅游來得復雜。
據華商報報道,以2014年在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舉辦的《中國陜西秦兵馬俑:始皇帝的彩繪軍陣》展覽為例,主要有如下流程:
1、詳細驗身
文物出境展覽一般兩三年前就開始籌備、做方案、選文物,報國家文物局審批后,外方專家才來華,現場對文物一一點交。
點交文物時,中美專家手里都有一份記錄每件文物基本資料的冊子,需要同時對一件文物進行仔細查看,不放過一點細節,比如有無裂痕、有無污點等,仔細查看后詳細記錄。若雙方對描述有疑問的話,再進行商討,最后形成該文物中英文的點交記錄,點交人確認后簽字。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查閱發現,根據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文物出境展覽協議書編制規范》,上述流程在一份標準的《展覽協議書》中應有明確提及。
此外,還要給出境展覽的文物買保險。部分條款如下↓
▲截自《文物出境展覽協議書編制規范》
2、精心打扮
點交完成后,需要對文物進行包裝、裝箱。
一件文物如長時間被酸性腐蝕,就會看不出它的模樣,甚至消失。因此,在包裝文物時,根據文物質地采用無酸紙做貼身保護,避免表面磨損,然后再放入免熏蒸的木盒或者錦盒內,盒內會放置多層特殊的軟性材料——PE板,起到減震、防潮的功能。包裝箱都是由特制免熏蒸木板制成,不會出現蛀蟲等問題。
▲圖片來源:華商報
文物放入包裝盒前,包裝人員根據文物的器型及大小,在PE板上刻出一個非常“合身”的模子,刻模要一次性完成。所以,文物包裝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這種無酸紙國內生產的不多,價格昂貴,一個進口的無酸紙信封價格一般是10元錢,主要保存珍貴信件等文物,保持長久不褪色。
將文物裝入箱內,也是不容易的事兒:一些個小的文物,多采用集裝式入箱;而對于比較大的文物,一般使用獨體式裝箱。
3、運輸車內恒溫,有減震裝置
運輸文物的車輛是專業的全封閉集裝箱體,外觀如貨車,但里面有多層掛鉤,還有恒溫恒濕裝備和監控設備。車廂門閉合后,還有一個專門用于裝卸的升降板裝置將門擋起封閉。車輛本身還具有減震裝置,可以大幅度降低車輛行駛時顛簸對文物造成的傷害。
運輸途中都有嚴格的安保措施,且車速不能太快,一般時速要求60到80公里。文物通常在上海或北京裝載至貨運飛機,運抵目的地后再由境外的當地文物運輸公司轉運至展覽地,進行拆包裝布展。就這樣,文物漂洋過海抵達境外,將中國的文物呈現在了世界面前,展覽結束后,經過類似的步驟,文物重新回到庫房。
總之,希望國寶們平安無事呀!
每經編輯 趙云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北京青年報、觀察者網、華商報、國家文物局官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