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9 23:04:33
自從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之后,等待IPO發審的擬上市公司、它們的保薦機構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迎來了艱難時刻。
動輒五個十個的反饋意見,要求一次又一次的補充說明,且極其專業的問題.....估計擬IPO公司、保薦機構看到發審委發來的函件,都會有“累覺不愛”的感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就算是一次又一次的進行說明,發審委仍然非常謹慎而嚴格——去年10月17日之后IPO審核不足六成的過會率,就是鮮明的證據。
在這樣的嚴監管背景下,券商投行們將如何應對?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展開了調查。
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首發過會率不足六成
我們首先來看看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月7日的發審委審核通過率情況。
下圖為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統計數據截圖。可以清晰的看到,IPO為通過率最低的板塊。全部審核的92家IPO公司中,只有54家獲得通過,通過率為58.70%。
而在2017年10月17日之前又是什么情況呢?我們再來看截圖。
如下圖所示。2017年1月1日~2017年10月16日,發審委共計審核390家公司IPO申請,其中有328家過會,通過率為84.10%。大幅高于本屆發審委的通過水平。
而再融資的審核通過率來看,新一屆發審委雖然略有嚴格,但是通過率仍然非常之高——2017年10月17日~2018年1月7日,增發通過率達到92.16%;可轉債通過率達到91.11%,配股通過率更是達到了100%。
2017年1月1日~2017年10月16日,增發通過率為98.10%。可轉債和配股通過率均為100%。
這只是整體數據。而2017年10月17日之后,有時候首發上市單日過會率更是慘不忍睹。
2017年 11月29日,發審委對三家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進行審核,結果3家全部被否,為首次單日零過會。之后的12月19日,四家上會僅有一家過會,三家被否,通過率為區區25%。
而關于擬上市公司的“突發狀況”也越來越多。如零食電商三只松鼠因對賭協議,而取消審核。中源家居、重慶百亞、浙江恒強則被暫緩表決。
此外,少數已過會公司還出現暫緩發行的情況。2017年11月13日晚間,天常股份發布公告稱,因出現媒體質疑事項,將暫緩后續發行工作,暫停原計劃于11月14日進行的網上、網下申購。2017年12月13日,鑫廣綠環在本該網上網下申購的當天公告稱,頭天晚上出現安全生產事故而暫停申購。
三大問題為發審委關注重點
而本屆發審委,所提出的問題,往往非常專業。股權結構是否有瑕疵、財務數據異常的合理解釋,甚至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等等,都是關注的焦點。
下面我們來看看以上被否類型的案例。
股權結構有瑕疵
這種以俗稱的“三類股東”為最多。特別是一些新三板掛牌公司最為常見。
所謂三類股東,即以契約為載體,以合同保證股東權利的行使的一類股東。其委托代理關系的本質,可能被認定為“委托持股”,從而影響IPO進程。
以2017年11月29日被否的博拉網絡為例。2016年3月,博拉網絡股東勤晟泓鵬價值證券投資基、聯合基金1號新三板基金通過定增認購博拉網絡190萬股和50萬股股票,以上兩家均屬契約型基金,也就是“三類股東”。
為符合首發上市關于股東資格適格性的監管要求,2017年9月,勤晟泓鵬持有人對重慶龍商投資增資,重慶龍商投資用所獲得的增資款項受讓勤晟泓鵬持有的190萬股博拉網絡股票。2017年9月18日完成三類股東清理之后,10月9日更新招股書,10月25日上會,被暫緩表決。而在一個月后,最終仍然以被否告終。
財務數據異常
財務數據異常,多是集中在毛利率、費用率、收入確認原則、資產減值損失確認的合理性等方面。
2017年12月19日被否的金丹科技,發審委對其提出了五大問題。毛利率是關注的重點。“金丹科技報告期內糖化渣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不高,但毛利率明顯高于主要產品乳酸和乳酸鹽,且糖化渣屬于初級農產品免稅,對公司毛利貢獻很大。糖化渣的客戶多為規模較小的飼料經銷客戶。由此,證監會發審委要求金丹科技說明副產品糖化渣毛利率較高且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與同行業公司一致以及糖化渣主要客戶的基本情況,與發行人結算方式、定價原則、信用政策等。 ”
持續盈利能力
發審委對持續盈利能力提出疑問,往往也是從財務數據中看出異常。
如2017年12月19日被否的上海廣聯環境,2016年扣非歸母凈利潤不到3000萬元,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較2014年和2015年下滑,2016年管理費用中咨詢服務費顯著低于以前年度,職工薪酬發生額較2015年度下降。同時,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余額較大且持續增長,2017年6月末余額占資產總額的比例達66%。
為此,證監會發審委要求廣聯環境說明未來的持續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總之,本屆發審委專業、嚴格又認真。對一些有瑕疵的擬IPO企業當然不開心,但對于A股市場而言,好企業越多,市場環境勢必越健康。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本文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