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3 23:46:08
復牌即迎來暴跌,華燦電訊收盤暴跌68.36%。華燦電訊在2016年6月向證監會提交了首發申請材料。時間僅過了一年半,又突然宣布撤回IPO申請。開年第三天,終于迎來復盤,也同時迎來大跌。
每經編輯|王小璟
每經記者 王小璟 每經編輯 姚祥云
新年伊始,新三板IPO集郵黨們又有一個壞消息:此前撤回IPO申請的華燦電訊在3日復牌,復牌即迎來暴跌,收盤暴跌68.36%,收于7.91元,當天成交量高達3979萬元。
資料顯示,華燦電訊處于基礎層,采取做市轉讓方式。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共有506戶股東,其中有不少知名機構通過兩次增發進入,也有許多投資者此前在二級市場買入。
此前撤回IPO申請的華燦電訊終于迎來復牌,復牌即迎來大跌。盤中,該股遭遇大量拋盤,最大跌幅一度達到70%,截至收盤時仍下跌達68.36%,收于7.91元,當天成交量高達3979萬元。
資料顯示,華燦電訊(830771.OC)處于基礎層,采取做市轉讓方式,是一家專業從事移動通信基站天線及移動通信配套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民營科技型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于2014年6月在股轉成功掛牌。
然而僅僅掛牌兩年時間,華燦電訊萌生奔赴創業板的念頭。公司在2016年6月向證監會提交了首發申請材料。時間僅過了一年半,華燦電訊突然宣布撤回IPO申請。對于撤回的原因,公司并未多談。僅僅表示由于公司擬調整業務戰略方向,進行多元化的業務發展,同時擬進行股權架構調整,經研究決定撤回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華燦電訊2016年、2017年上半年業績均出現大幅下滑。具體而言,2016年、2017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87億元、3.82億元,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9224.56萬元、2947.59萬元,同比分別下滑18.3%、48.64%。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華燦電訊,公司辦公室人員表示,撤回IPO申請原因已在公告中寫明,不會對投資者制定補償方案。
股價暴跌,最傷心的莫過于公司股東。2014年6月掛牌之初,華燦電訊的股東僅有11名;2014年12月底公司股票轉讓方式變更為做市轉讓,華燦電訊股東人數迅速增長。截至去年6月末,華燦電訊的股東戶數已經達到506戶。
此外,2015年華燦電訊完成了兩輪定增募資,新增了45名股東,多家“三類”股東也在此時進入,2017年4月,華燦電訊收到了證監會關于登記“三類”股東聯系方式的提示性公告。
2015年5月,公司實施第一次增發,以18元/股的價格增發560萬股,實際募集資金1.01億元。此次發行,共有58位投資者認購,新增38名股東,其中不乏知名機構。比如“北京市天星北斗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認購360萬元;“九鼎東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認購360萬元;“建銀國際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認購360萬元等等。
時隔4個月,也就是公司宣布接受IPO輔導前夕,公司再次實施增發,增發價格變為25元/股。2015年9月,公司增發276.1萬股,實際募資6902.5萬元。第二次增發有11名投資者認購,也不缺少知名機構身影,比如“中信建投新三板掘金8號資產管理計劃”認購1000萬元;“安鵬新三板2號投資基金”認購500萬元等等。
若按1月3日收盤價格估算,依次進入的各家機構損失慘重,首次增發18元/股,下跌56.06%;第二次增發25元/股,下跌68.36%。
新三板IPO概念股頻頻爆雷,投資者該如何避免“踩雷”?
作為新三板二級市場知名投資者,南山投資創始合伙人周運南對IPO集郵行為提出三條建議,“一是若要重倉某只擬IPO票,必須是熟悉的公司,至少自己親自要去現場調研過的公司;二是如果不是熟悉的公司,可以采廣撒網的集郵策略,分散購入多家,組合投資以降低風險;三是在(企業)輔導驗收后,受理停牌前,適當將手上票出部分,將成本降低。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陪同IPO,以低風險甚至零風險去搏取IPO收益。”
(實習生李婉月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