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1 23:04:41
甘肅銀行本次擬發行22.12億股H股。其中,國際發售股份數目為19.908億股,香港發售股份數目為2.212億股,招股時間為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11日。預期其H股將于1月18日起在港交所主板掛牌轉讓,屆時該行不但將成為2018年第一家上市銀行,也將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首家上市地方銀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王可然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王可然
近日,已通過港交所聆訊的甘肅銀行(02139,HK)宣布于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11日進行全球發售H股,預期股份將于1月18日起在港交所掛牌轉讓。本次甘肅銀行擬發行22.12億股H股,招股價為2.61港元~2.77港元。若以每股2.77港元的定價算,最多可募得61.27億港元。
招股書顯示,甘肅銀行本次發售新股所募資金將用于補充資本金,以支持該行業務持續增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甘肅銀行通過增資擴股和發行二級資本債合計募得75億元,但仍抵擋不住資本充足率下滑。截至2017年6月底,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雙雙降至8.55%,一級資本充足率即將觸及2018年底不得低于8.5%的監管紅線,亟待“補血”。
甘肅銀行本次擬發行22.12億股H股。其中,國際發售股份數目為19.908億股,香港發售股份數目為2.212億股,招股時間為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1月11日。預期其H股將于1月18日起在港交所主板掛牌轉讓,屆時該行不但將成為2018年第一家上市銀行,也將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首家上市地方銀行。
從定價看,甘肅銀行表示發售價將不高于每股2.77港元,且目前預期將不低于每股2.61港元。這意味著,在不行使超額配股權的情況下,甘肅銀行可最多募得61.27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甘肅銀行此次IPO的聯席保薦人共有5家機構,分別為招銀國際融資有限公司、建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融資有限公司及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基石投資者則是香港大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華訊國際集團有限公司、China Create Capital Limited以及華融融德(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四家機構的投資額分別為11.72億港元、7.81億港元、7.81億港元以及3.91億港元。
資料顯示,甘肅銀行于2011年11月正式成立,在白銀市商業銀行和平涼市商業銀行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是甘肅省唯一一家省級法人城市商業銀行,目前注冊資本為34.86億元。以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資產總額和存款余額計算,該行在甘肅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分別排名第2位和第3位。
從股東情況看,甘肅銀行的主要股東中,甘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5.38%;包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23%;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機構持股比例相同,均為8.42%。
甘肅銀行招股書顯示,本次發售新股募資凈額將用于補充該行資本金,以支持該行業務持續增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許多城商行類似,甘肅銀行近年來業務持續增長,規模快速擴張。自2011年11月成立至2017年6月30日,其資產總額、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均增長超過30倍,這也使得該行資本壓力增大,亟須得到持續有力的補充。
2014年~2016年,甘肅銀行的營業收入由36.02億元增至69.71億元,凈利潤由10.63億元增至19.2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39.1%、34.5%。同時,該行資產規模也在快速增長。2014年底,甘肅銀行資產總額為1651億元,2017年6月底增至2694億元,增幅達63.1%。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經營上的快速發展使得甘肅銀行資本不斷承壓。2014年底,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及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9.85%,2015年底時則雙雙降至8.57%。對此,甘肅銀行在招股書中表示,這是由于業務增長令加權資產增加。
實際上,近年來甘肅銀行已進行過兩次資本補充。2014年,隨著定增的完成,該行在增資擴股后募得資金43億元。2015年12月,該行又發行了本金總額為32億元的二級資本債,使得資本充足率在2016年底一度略有回升。
但從2017年中報看,甘肅銀行資本壓力猶存。截至2017年6月底,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再度雙降,下滑至8.55%。而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到2018年底,我國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由此可見,甘肅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即將觸及此監管紅線,亟待“補血”。
對于外界對甘肅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的關注,來自智通財經的消息顯示,該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郝菊梅在路演時表示,未來該行會根據實際需要擴大資本渠道,通過發新股和債券、提升盈利能力、管理風險資產調整資本結構等方式補充資本,來達到補充資本的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