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02 19:10:08
11月29日,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召開,每經影視記者全程參與了此次大會,相比往年,整個行業的發展更為迅猛、技術更為先進,并且今年大家的觀點更為務實,考慮探討的問題也更加全面。互聯網發展、技術升級、精品打造、產業重合、影視動漫、短視頻等…通過三天密集的活動,我們試圖在繁復的內容中,為大家梳理出未來網絡視聽產業發展的六大趨勢。
每經編輯|牟璇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在互聯網已經全面沁入人們日常生活的這些年,網絡視聽內容每一年的變化也是風起云涌。11月29日,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召開,每經影視記者全程參與了此次大會,同時也完全體會到今年與往常相比,整個行業的發展更為迅猛、技術更為先進,并且比起往年浮躁和激進的態度,今年大家的觀點更為務實,考慮的問題也更加全面。
▲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開幕式現場(每經記者 張建攝影)
在網絡視聽大會上,大家不僅僅關注一年能夠生產多少網絡視聽作品,還關注這些作品是否有真情實意,是否講好了中國故事;技術發展給媒體行業帶來了更新的課題,中央電視臺、湖南廣電等領軍媒體等管理者也為大家分享了主流媒體的擔當以及創新;更重要的是,在本次大會上,我們看到更多產業與視頻的融合,從VR、AI,無人機到智能設備的視頻連接,視頻+電商,視頻+投資,視頻+教育,視頻+大數據,視頻+云服務等等,無一不預示著網絡與視頻將在未來生活中充當的重要角色。
通過三天密集的活動,我們試圖在繁復的內容中,為大家梳理出未來網絡視聽產業發展的六大趨勢。
【趨勢一:創新是視聽行業的根本動能】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站在了時代的新起點上,網絡視聽新媒體成為傳播黨的聲音的重要陣地,網絡視聽節目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力量,網絡視聽服務成為人民群眾文化信息消費的重要平臺,網絡視聽產業成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培育新經濟的重要引擎。因此,“創新”成了本界大會的核心關鍵詞。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主旨演講(每經記者 張建攝影)
縱觀3天的議程設置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在活動架構還是議題關注點上,本屆大會都在突出“創新”理念對于行業發展的影響,幾乎每場活動的名字都帶一個“新”字,尤其是在30日下午舉行的產業峰會上,8位來自各大電視臺與視聽企業的代表都用自己獨特的思維詮釋了創新的意義。
其中,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黨委書記、總裁呂建楚認為只有擁抱技術變革才能更好的構建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媒體、大傳播、大格局;騰訊集團副總裁兼企鵝影視CEO孫忠懷指出必須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實現網絡文藝的精品化發展,才能進一步打造互聯網思想高地;愛奇藝CEO龔宇從技術創新、吸引優秀人才兩大層面對大會主題進行了自己的思考;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王健兒,蘇寧文創COO、蘇寧體育集團副總裁米昕則分別結合自己企業的業務特色分析了網絡視聽產業發展需要更多去思考消費經濟科技升級帶來的新的開發應用與新的媒體內容創作模式。
當今時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于網絡視聽行業來說,在媒體融合、內容創作與技術開發等領域的創新是推動行業供給能力提升的根本方法。
【趨勢二:技術發展驅動媒體加速融合】
事實上,本屆大會對于媒體融合發展的探討非常深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司羅建輝在新視聽創新峰會上為到場嘉賓及觀眾分享了關于媒體融合的五點體會:一要進一步樹立深度融合思維;二要進一步在內容創新上求突破;三要進一步在技術創新上求突破;四要進一步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求突破;五要在產業鏈合作共贏上求突破。其中,技術創新尤為受到與會者的關注。
在無人機航拍峰會上,來自無人機應用產業鏈上的企業全面描述了無人機技術對內容創作的影響;而兩場關于未來媒體的峰會則探討了人工智能對于媒體內容制作、傳播屬性、傳播方式的解構與重構。另外,由央視網與人民網主辦的兩場媒體融合峰會則從另一個角度探討了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力與著力。
▲無人機論壇現場(圖/主辦方供圖)
技術的發展給媒體行業帶來了更新的課題,但也同時帶來更多的機遇,未來,媒體的地域界限將被打破,憑借內容創作優勢在科學的平臺架構下能夠挖掘出更多的商業模式;憑借新技術,優質的內容能夠得到爆炸式的傳播影響力……未來媒體生態將呈現更豐富多樣的內容與模式。
但是,正如中央電視臺副臺長袁正明所說,無論媒體生態如何發展,媒體融合、內容創新的初衷和目的都是為了堅守國家主流媒體的責任,更好地發揮主流媒體主力軍、主陣地、主信源的作用。弘揚主流價值,講好中國故事。
【趨勢三:視聽內容創作進入“超級精品”時代】
據《2017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1月~10月,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備案庫里備案的網絡劇達555部、網絡電影5620部、網絡動畫片659部,專業類節目2725檔。
而這其中最為有趣的一項數據表明,2017年網生原創節目的數量與2016年基本持平,但用戶規模和使用率卻有大幅提長,說明網絡自制內容已經全面進入精品化時代。
▲《2017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會現場(圖/主辦方供圖)
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網生內容題材不再受寵,反而是能夠體現更深的人文關懷、百姓生活的創意成為了各大平臺爭搶的內容。這說明在內容創作上,行業更加趨向于“走心”的創意。內容永遠為王,是創作的定律。
【趨勢四:短視頻與知識付費仍是“風口浪尖”】
大眾的消費形態正從“物質”消費逐步轉移為 “精神”消費,人們開始愿意為信息與知識買單。而談到內容行業的犒賞,除知識付費與 IP熱之外,還有不得不提的短視頻。
▲“網絡劇高峰論壇:網絡大劇的精品化與跨平臺運營”,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馬中駿分享網劇的發展(每經記者 張建攝影)
在本屆大會上,來自知識付費與短視頻領域的各家代表企業也紛紛表示:短視頻是未來的社交平臺的立足點,短視頻 PGC將會朝媒體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頭部內容會越來越集中,也將成為新的消費戰場。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一個 “物質與情懷同在”的消費升級時代,內容付費不只是文字、音頻、視頻、圖畫,內容的體驗方式,情感交互方式本身也是內容。消費者情緒變化是高頻剛需,用情感去滋潤,彌補流量劣勢,將會是短視頻和知識付費未來最被看好的發展空間。
【趨勢五:互聯網電視的入口價值正在突顯】
無論是從智能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參與市場的廠商數量,還是從消費者新的收看方式來看,智能電視在客廳經濟中的地位日漸重要。據相關數據顯示,隨著智能電視產品在消費市場中的日漸普及,中國客廳經濟市場規模將在2018年達到3400億元。智能電視的更新迭代正改變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重視生態內容的建設取代了從前以終端為中心的局面,而內容所帶來的巨大市場價值也吸引了OTT企業、運營商、傳統電視廠商競相加入戰局。
【趨勢六:產業融合是未來“視界”的重要進程】
生活的視頻化、網絡化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新時代背景下,網絡視頻也不再是單純的內容生產與傳播,而更是一種融合各產業的手段與渠道。在本屆大會上,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產業與視頻的融合,從VR、AI,無人機到智能設備的視頻連接,視頻+電商,視頻+投資,視頻+教育,視頻+大數據,視頻+云服務等等,無一不預示著網絡與視頻將在未來生活中充當的重要角色。
把握時代發展方向,凝聚精神力量,努力提升創新創造活力,希望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能夠健康活力的不斷向前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