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1 08:33:21
主力凈流出額銳減 “白馬”“龍頭”仍是資金最愛;967家公司全年業績預喜 行業回暖及資產重組是重要推動力;核高基重大專項成果發布,上市公司借力提升科技含量;國際油價接近兩年高位,多空雙方面臨對決時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證券報
主力凈流出額銳減 “白馬”“龍頭”仍是資金最愛
昨日指數慣性低開后最終收紅。隨著兩市的企穩回升,資金的情況也由于情緒好轉而出現明顯改善。分析人士表示,臨近年末,從A股整體市場的月度效應來看,市場風格易切換至大市值標的,低估值板塊也將大概率跑贏高估值行業。而從近期主力凈流入居前的板塊來看,當下“白馬”、“龍頭”仍最具優勢。
967家公司全年業績預喜 行業回暖及資產重組是重要推動力
截至11月20日晚,滬深兩市共有1262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2017年全年業績預告。預喜的公司有967家,占1262家公司的約77%,其中有156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1倍以上;而預降的公司有221家,占比為18%。行業持續回暖及進行資產重組,是推動相關公司業績增長的最重要因素。
玻璃期價仍有上探空間
11月以來,玻璃期貨整體呈現顯著的單邊上漲行情,昨日主力1801合約一舉突破1500元/噸,創下2013年3月以來最高,盤終收報1512元/噸,漲3.63%,該合約月度累計上漲14.81%。分析人士表示,沙河地區9條生產線停產在上周全部完成落實,激發出現貨市場大幅提價、貿易商囤貨炒作的熱情。目前來看,供給收縮情況短期內很難逆轉,預計在行業庫存未出現回升前,期價漲勢仍將延續。
上海證券報
核高基重大專項成果發布 上市公司借力提升科技含量
11月20日,科技部會同工信部組織召開了核高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發布會。通過近10年的專項實施,我國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等領域突破關鍵技術,不僅突破了“卡脖子”的難題,也同步推動了產業發展和國產化,提升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紫光國芯、景嘉微、全志科技、同方股份、富瀚微等公司均參與過核高基相關項目。
國際油價接近兩年高位 多空雙方面臨對決時刻
滿懷減產協議能夠得到加碼的期望,投資者在最近兩個交易日將國際油價推升至接近兩年多高位的水平。不過,來自交易所的持倉數據顯示,多空雙方的博弈正在激烈進行。業內人士認為,油價的未來走勢將取決于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減產協議實施情況和頁巖油供應兩大因素。
“零成交”頻現 分級基金或加速轉型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135只分級B中,昨日成交額在100萬元以下的有93只,占比接近七成,成交額在10萬元以下的有64只,多達18只分級B昨日甚至出現了零成交。 從流動性來看,越來越多的分級基金開始被投資者“邊緣化”,而從相關政策來看,未來分級基金將面臨轉型或者強制清盤的可能性。
證券時報
多家公司股價走低 控股股東紛紛宣布增持
今年來雖然大藍籌整體向好,但很多中小市值公司股票卻走出下跌行情。11月20日,多家公司控股股東或高管發布增持計劃等,以提振市場信心。據不完全統計,昨日共有9家A股公司發布增持、擬增持計劃,或不減持承諾。其中迎駕貢酒、日照港、泛海控股等三家公司控股股東昨日已經進行增持,兩家公司還表示將繼續增持。
16部委聯合發文推進制造強國戰略
為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民營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等1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針對近年來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速放緩、活力不強的局面,《意見》提出要圍繞《中國制造2025》,通過一系列措施和保障,破解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民營企業在制造業領域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能,促進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
股價頻頻走低 多家公司股東補充質押
經過幾個交易日連續下跌,A股不少上市公司股價都創下階段性新低。在此背景之下,多家上市公司股東補充質押,用以規避股價逼近警戒線,所質押股份遭遇平倉的風險。11月20日晚間,南風股份、紅宇新材、威龍股份、九鼎投資、凱美特氣、真視通等多家公司均公告稱,公司股東進行補充質押操作。
每日經濟新聞
大股東套利+募資買理財 業內呼吁加強可轉債套利監管
近期可轉債上市后大股東賺得盆滿缽滿,這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而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募資后,又使用募集的資金購買理財產品,這更是令市場為之側目。對此有私募人士呼吁加強對可轉債的套利監管,認為快速套利減持可能會成為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的新亂象,可轉債發行時也應對大股東設立限售期。
散戶“擠破頭”中1簽可轉債僅賺200元 大股東高配售“坐享”厚利數千萬
如今只要有股票賬戶就可參與申購的低門檻,也使得眾多散戶不惜“擠破頭”去爭取能中1簽認購1手新發行的可轉債。根據目前可轉債的上市表現,中1簽認購1手(1000元)可轉債的收益大約為200元。而與此對應的是,擁有優先配售權的大股東卻很輕松地減持可轉債賺取數千萬的豐厚利潤。
可轉債發行煊赫一時 擬定增上市公司同期銳減51%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紛紛終止定增計劃轉道可轉債融資。數據顯示,采用定增融資的上市公司家數在今年大幅銳減51%。與之對應的是可轉債市場的異常火爆,據東方財富數據顯示,今年9月9日至11月20日,發布可轉債預案的上市公司就有34家,擬募集資金1104億元。而合計有143家上市公司的可轉債預案登記在冊,擬募資總規模超37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每經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