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重磅資管新規刷屏了!17萬多億券商資管,往哪兒走明確了!杠桿,通道、智能投顧…都提到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8 21:54: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硯丹    

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周五收盤后,央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起草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日前,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宣布中國百萬億資產管理市場將進入統一監管時代,在金融圈掀起了不小波瀾。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發布,對券商和券商資管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券商板塊前期已經出現一波幅度不小的調整,第一創業11月以來跌幅達到15.26%,周五更是跌破了10元大關。那么,資管新規對券商和券商資管有哪些影響呢?

五大看點仍以去杠桿、控風險為主題

我們先來看看本次《意見》的一些重要看點:

第一,在對資管業務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同類產品的統一監管。新規按募集方式分為公募、私募;按資金投向分為固定收益類、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四大類。

第二,提出“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的“三單”要求,明令限制資金池業務。

第三,明令禁止剛性兌付。“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并承諾或進行剛性兌付的,加重處罰。”

第四,允許單層嵌套。“資產管理產品可以投資一層資產管理產品,但所投資的資產管理產品不得再投資其他資產管理產品(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除外)。”

第五,明確對智能投顧的監管。“金融機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采用機器人投資顧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應當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取得相應的投資顧問資質,充分披露信息,報備智能投顧模型的主要參數以及資產配置的主要邏輯。”

以上五大要點為本次《意見》中最為市場關注的部分。其中前四點和大資管有關,最后一點則涉及到了近期大熱的智能投顧。

分析師:新規對小機構影響更大

事實上,今年以來,金融強監管,一直是熱門的話題。從券商資管本身來看,“去通道化”早已成為趨勢。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截至9月30日,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7.37萬億元,較今年二季度末規模下降了7228.32億元。這是券商資管規模連續兩個季度超過6500億下滑。相較于二季度末,券商定向資管計劃產品規模三季度末減少了7163.02億元,產品數量減少了379只;集合計劃產品數量增加了100余只,但資管規模減少了293.3億元。

對此,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彪表示,對于這次新規的思路,總的來說,消除監管套利、嚴打資金池、控制杠桿水平是主要思路:“過去通過資金池進行以新償舊、滾動發行等,風險難以控制,且有類龐氏之嫌,也是此前資管產品能夠實現剛性兌付的前提。嚴打資金池,這一點對實施主體的直接沖擊是比較大的。而此前資管產品通過嵌套和通道很大程度上規避了監管要求,通過產品的復雜性隱蔽地加杠桿。新規通過設置準入障礙和資管產品層數進行規范。”

徐彪強調,今年年底乃至明年年初,金融監管節奏仍然是重要的變量,包括監管政策,還將持續對資本市場情緒波動產生影響。但是新規還是充分考慮了市場情緒波動,所謂“不能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因此設置了長達一年半的過渡期;加之去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去杠桿的力度,新規對市場的增量影響或許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監管政策的出臺可理解為靴子落地。從過去一年來看,監管政策對大機構的影響遠不如對小機構的影響,市場規范有利于金融領域的集中度提升,反而利好風格穩健,風控合理的大機構。

智能投顧首次被納入監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規用大段篇幅,首次提出對智能投顧的監管。

首先,新規指出:金融機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采用機器人投資顧問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應當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許可,取得相應的投資顧問資質,充分披露信息,報備智能投顧模型的主要參數以及資產配置的主要邏輯。

這意味著——現在的證券從業人士,要考證券從業資格,而機器人投顧,可能也需要持證上崗了。

近兩年,廣發證券、長江證券、中泰證券等都陸續推出了智能投顧業務。在APP中,客戶就可以進行條件選股,自畫像等功能。智能投顧亦可以根據客戶過去的交易情況和偏好情況,進行產品推薦。

但是目前智能投顧還在起步階段,對于智能投顧好與不好,行業也沒有一個評判標準。《意見》將智能投顧專門納入一章,正說明對監管的重視。

某券商人士指出,從《意見》來看,智能投顧監管,依然秉承著防控風險這一主題,但是并非不支持智能投顧的發展。所以報備的主要參數估計就是止損比例、持倉比例、各類資產配置比例等等,不會影響智能投顧業務的具體開展。

去年招商證券曾發表報告稱,參照科爾尼公司對2020年美國智能投顧市場滲透率達到5.6%的預測,考慮到我國資本市場產品結構單一、投資者尚不成熟,2020年國內市場滲透率以3%計,參照《2015年中國資產管理市場報告》給出的174萬億元的管理資產總規模預測值,智能投顧市場資產管理規模將達到5.22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還強調了人工干預的可能:“金融機構委托外部機構開發智能投顧算法,應當要求開發機構根據不同產品投資策略研發對應的智能投顧算法,避免算法同質化加劇投資行為的順周期性。金融機構應當針對由此引發的市場波動風險制定應對預案。因算法同質化、編程設計錯誤、對數據利用深度不夠等智能投顧算法模型缺陷或者系統異常,導致羊群效應、影響金融市場穩定運行的,金融機構應當采取人工干預措施,強制調整或者終止智能投顧業務。”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本文封面圖來自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婷婷射亚洲娱乐中文网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视频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自拍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