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29 18:49:21
在跨界唱歌之后,馬云爸爸的熒幕首秀《功守道》將在今年“雙11”播出。據福布斯2017全球富豪榜顯示,馬云以283億美元身家位列第23位,這意味著他有望成為“最會演戲的富豪+最富有的演員”。我們十分支持馬云爸爸通過《功守道》來闡釋太極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過行動將其推向國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影片與“雙11”有著緊密關聯。據相關業內人士透露,馬云首度“觸電”的《功守道》并非一部電影,而是會在阿里“雙11”晚會上播放的一部短片……
每經編輯|杜蔚
每經影視記者 杜蔚
“那一夜,那一夢”,簡簡單單六個字,再配上一張內涵海報,昨晚(10月28日),馬云爸爸的微博迅速火了,霸屏熱搜榜。
這張名為《功守道》的海報,除了馬云以外,囊括了11位武術流派的代表人物,陣容龐大:袁和平、洪金寶、程小東、李連杰、甄子丹、吳京、鄒市明、朝青龍、托尼·賈、向佐、劉承羽,個個咖位十足。從老牌功夫明星,到新生代功夫小生,再到泰拳領域的佼佼者,隨便找幾位出來組合一下,都是一部陣容豪華的功夫片的票房保證。
如今看來,對喜歡跨界的馬云來講,唱歌已算不上什么新鮮事兒了,這位阿里巴巴的掌舵人已經全然“入戲”了,而海報的站位順序也明確了馬云男一號的主角身份。
此外,據福布斯2017全球富豪榜,馬云以283億美元身家位列第23位,這意味著他有望成為“最會演戲的富豪+最富有的演員”。
為什么要拍《功守道》?對此,制片人李連杰透露,影片旨在向弘揚中國武術做出貢獻的前輩致敬,向世界分享中國文化,傳遞中國的文化自信。
為了推廣中國武學,傳遞中國文化,《功守道》集齊了11位頂級武術明星,但這些大腕們的出場費卻一向不便宜,影片博眼球的同時,出演片酬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不過,結果卻令人大跌眼球:馬云和所有明星都不收費,全部零片酬出演!
當然,對于自己的第一部熒幕作品,馬云爸爸自然不會掉以輕心,勢必要將最深厚的情懷根植進去,因此,他選擇了中國武術中最具代表的太極。這也與馬云自身的長期積累有著直接聯系——他自幼便是中國武術的愛好者,喜歡太極,曾在西湖邊學了很長時間的楊氏太極。20多年來,他先后師從過9位師傅。
▲2009年阿里巴巴“笑傲江湖共贏天下”頒獎盛典上,馬云一身武俠范兒亮相表演太極
除了自身的太極學習外,馬云還十分崇尚武俠精神。據說,在阿里巴巴成立后,馬云為公司立下一個規矩“每名員工入職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給自己取一個金庸武俠里的花名”,而馬云的花名便是金庸筆下的劍道宗師“風清揚”。
當然,我們十分支持馬云爸爸通過《功守道》來闡釋太極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通過行動將其推向國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影片還與2017年“雙11”有著緊密關聯——《功守道》將于“剁手節”當天開畫。坊間猜測,這是馬云要親自為今年“雙11”助陣。
據業內相關人士透露,馬云首度“觸電”的《功守道》并非一部電影,而是會在阿里“雙11”晚會上播放的一部短片。
上網各種比價、早早屯好商品、提前領優惠劵……從2009年阿里把11月11日從光棍節變成狂歡節后,歷經8年洗禮,“雙11”早已成為剁手黨們血拼的關鍵時刻,也是電商們的狂歡盛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影視記者梳理發現,這8年來,淘寶、天貓都以百億的量級逐年刷新著記錄。數據顯示,2016年天貓“雙11”當天交易記錄高達1207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了32%,覆蓋235個國家和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快速增長的數字,令人咋舌:僅14分鐘,就將2012年甩在身后;1小時,把2013年甩在身后;6小時54分,2014年又被甩在身后;15小時19分,完全超越2015年。
“雙11”儼然已成為與西方“黑色星期五”具有同樣意義的購物節。伴隨著近年來“雙11”消費數據的不斷攀升,也帶動了中國快遞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據菜鳥網絡統計顯示,2010年“雙11”快遞1000萬件,2011年翻了一倍達2200余萬件,到了2012年,包裹量翻了逾三倍達7800余萬件。而2013年開始,“雙十一”產生的包裹量便進入以億計量的階段,合計1.8億件,2014年則至5.86億件。2015年“雙十一”期間(11月11~16日),全行業處理的快件量約達7.8億件。
▲圖片來源:南方財富網
2016年超260萬一線人員投入“雙11”快遞服務,較2015年同期增長50%,“雙11”全天物流再次刷新全球紀錄,菜鳥網絡共產生6.57億個物流訂單。
與此同時,去年“雙11”支付寶實現支付總筆數10.5億筆,同比增長48%。支付峰值達到12萬筆/秒,是2015年的1.4倍。
還有13天,第九個“雙11”就將來到,我們能夠想象到不僅有快速點擊付款頁面的手指、緊盯屏幕熬紅的雙眼,還有燈火通明的阿里大樓,以及不斷刷新著的交易金額。據業內人士估計今年“雙11”快遞可能會達10億件,將再創新高。
此次,為了2017年的“雙11”再掀狂瀾,避免同質化的營銷套路,馬云推陳出新,用自己做為品牌形象拍攝影片《功守道》,能否助推阿里再攀高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