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10 19:06:54
中國(上海)自貿實驗區作為全國首個自貿區迎來掛牌4周年。過去4年里,作為中國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區在保持自身先發優勢的基礎上,始終將“制度創新”作為其最核心的生命力。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時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功能是以制度創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始終將擴大開放與體制改革相結合,培育功能與政策創新相結合,把住“制度創新”這條主線,努力構建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每經編輯|張韻 孫夏夏
每經實習記者 張韻 每經記者 孫夏夏 每經編輯 楊歡
作為國內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全國改革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在9月末迎來了自己的4歲生日。4年間,自貿區范圍從28平方公里擴大至120.7平方公里,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從2013版更新到了2017版。
眼下,上海自貿區進入掛牌運營的第五個年頭,自貿區內的改革創新也將向著更深的階段邁進。10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上海財經大學自貿區研究院院長趙曉雷。他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功能是以制度創新推動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創新的樣板間
圖片來源:上海自貿區官網
NBD:在您看來,上海自貿區成立四周年,什么是其發展和改革的關鍵點?
趙曉雷: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始終將擴大開放與體制改革相結合,培育功能與政策創新相結合,把住“制度創新”這條主線,努力構建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NBD:如今進入第五年,意味著改革創新將向深水區、攻堅期進一步邁進。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體現在哪幾方面?
趙曉雷:一方面是國內首創的制度創新,重在通過結構性改革,改革制度供給條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包括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市場準入“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監管服務制度、適應金融開放創新的FT賬戶分賬核算體系及宏觀審慎監管制度、推進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審批轉為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完善事中事后市場監管制度等。
另一方面是以擴大開放、培育功能為主的制度創新,重在形成新的產業鏈和價值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擴大有效供給。包括服務業擴大開放、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跨境股權投資及資本交易平臺、國際人才流動通行制度等。
市場開放的的橋頭堡
圖片來源:上海自貿區官網
NBD:截至目前,已有100多項改革創新成果已分領域、分層次在全國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又將如何建設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
趙曉雷:突破口在金融開放創新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上海自貿試驗區將深化金融開放創新的重點聚焦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及人民幣資金跨境雙向流動等方面。
其中,上海自貿試驗區著重實施外匯管理改革、資本市場開放、個人跨境投資、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擴大人民幣國際使用和風險防控等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探索路徑。
事實上,2015至2016年,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總部設在上海,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落戶上海,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成立上海分公司,籌建上海保險交易所。金融市場推出了國債期貨、ETF期權、黃金ETF、外匯期權等新的金融產品和工具,使得上海股票、債券、期貨、黃金等主要金融市場國際排名顯著提升。
此外,開通股票“滬港通”、黃金“滬港通”、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境內證券投資、跨境ETF、“熊貓債”加快發行、外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試點、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跨境人民幣債券市場(包括資產支持證券ABS、SDR債券、綠色債券等),金融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
NBD:接下來,金融改革應如何繼續推進?對標國際高水平自貿區,上海自貿區還有哪些短板要補?
趙曉雷: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進一步開放創新節點,主要是跨境資本融資平臺建設還需提升和擴展,探索金融服務業對外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重點推進人民幣債券市場對外開放,跨境資本融資及離岸業務一攬子結構性稅收政策尚未落地。
適應大規模跨境資本流動的金融監管制度(宏觀審慎管理MPM及資本流動管理CFM組合框架)的工具箱要有效充實,大規模、高頻次的跨境資金流動監管要有實戰操作。上海要成為人民幣全球循環支付和交易中心,要爭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運營總部入駐。
國際金融的鏈接端
圖片來源:上海自貿區官網
NBD:上海自貿區如何實現深改3.0方案提出的“三區一堡”建設將如何更有效的既定目標?如何做到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做到無縫對接?對此,您有哪些建議?
趙曉雷:國務院《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在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方面提出了新的改革開放任務,這些開放措施是與創新監管制度,提升監管能力,建立和完善金融風險、口岸風險防控體系相聯合的。
在國際金融方面,中國的經常項目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2009年不到1%,2016年達到25%。隨著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但是人民幣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貨幣,不僅可被用于國際貿易結算,還要在國際資本市場可以進行交易。為此,就需要有健全有效的資本跨境流動監管體系。
上海自貿試驗區要探索建立宏觀審慎監管、資本流動監管、金融行為監管相結合的金融監管制度,實現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目標,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金融鏈接端。
專家名片:
趙曉雷
經濟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發展研究院、自由貿易區研究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優秀教師,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兼任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研究基地趙曉雷工作室首席專家,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理事長。專業研究領域為理論經濟學、宏觀經濟分析、城市經濟規劃及城市群經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